儘管言論自由是一個關鍵的民主原則,但也存在各種潛在問題和瑕疵。然而,美國人堅信言論自由利大於弊。
ADVERTISEMENT
你是否有想過,作為世界最強大的國家的人民,美國人到底將什麼視為他們的命根?是政客和媒體天天掛在嘴邊的民主?還是世界霸主的地位?
上月底,我有幸參與美國國務院的“國際訪問者領導項目”(IVLP),赴美進行民間交流和促進相互理解。而在首日的行程期間,就發生了一件令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事。
首先是在首都華盛頓特區的林肯紀念堂外,一名男子坐在階梯上,手持寫著“將叛徒關起來”和印有特朗普肖像的標語牌,靜靜坐著凝望遊客。
就在這時,一名老翁向他逼近,向他比出不雅手勢,再呵斥一聲“去你的!”突如其來的這一幕,令我當下看傻了眼,深怕會發生像新聞上所見到的肢體衝突。然而這名神情自若的男子僅僅回應一聲“哦?謝謝!”當然,也有不少民眾上前與其互相擊掌以示支持。
看著一臉錯愕的我,一名聯絡員向我解釋稱,她已對此司空見慣,畢竟這只是“兩個人在表達各自的政治立場而已”,儘管對於外國人而言可能構成文化衝擊。而隨後一個星期的交流,成功刷新了我對美式言論自由的認知。
言論自由是民主的基石,作為民主國家一分子的我們也享有言論自由,惟尺度不盡相同。美國人相信發表言論和意見的自由是所有民主制度的生命線,而我國則有不可跨越的雷池——3R敏感課題與一些歷史問題。
很多人認為,在仇恨言論和不實消息充斥互聯網的時代,我們應收緊言論自由以避免分裂與衝突。我認為,上述區別源自於兩國對言論自由的信心。
我國透過將一些敏感議題列為“房間裡的大象”,以此避免誤會與衝突。但美國人認為,言論自由造成的一切傷疤都會自我癒合,因為他們相信人們會自行尋找真相,會自我糾正和修復錯誤。
簡言之,我們“封鎖”忌諱議題換取和諧,但難保未來不會爆發;美國選擇赤裸裸的公開討論,儘管過程並不平坦,但能起到根治作用。
例如,美國的黑歷史——美國內戰和重建時期的奴隸制及種族隔離的真相曝光與公開討論,雖無法根除美國的種族主義,但很大程度上彌合了種族隔閡。
那麼他們對言論自由的自信的底氣源自哪裡呢?
美國憲法的制定進一步鞏固了言論自由的地位。第一修正案明文規定了言論自由、宗教自由、新聞自由、和平集會自由以及請願政府權利,是美國公民權利的法律基礎。這點與我國非常相似。
然而不同的是,第一修正案也確保了人們可以自由地表達他們的意見,而不必擔心政府幹預或報復。這是許多民主國家無法做到的,更何況是專制國家。
當然,憲法對言論自由的保護不是無限的,法律體系中存在一些限制,如對誹謗、惡意陳述、誘導暴力等的懲罰性法律規定。
一位講師解釋稱,貴為一國之君的特朗普不僅在任內爭議不斷,即使卸任後仍依然官司纏身,這並非所謂的政治獵巫,而是他搞不懂“維護個人尊嚴和言論自由的基本保障基礎,必須是不可造成不可接受的社會及政治傷害”。
儘管言論自由是一個關鍵的民主原則,但也存在各種潛在問題和瑕疵。然而,美國人堅信言論自由利大於弊。
作為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美國擁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背景、信仰和觀點的人們。而他們之所以如此珍視言論自由,正是因為這個國家的多元化使他們更能夠理解和包容不同觀點,而這種精神在美國社會中扮演重要角色之餘,也將繼續塑造著這個國家的未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