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VIP文

|
发布: 6:49pm 05/09/2023

莫家浩

马蚁学人

VIP独享

趣味人生

莫家浩

马蚁学人

VIP独享

趣味人生

莫家浩|唐番兄弟

炭窯慶中元的普渡棚中一共有4張供桌及香爐,分別為天神、拿督及祭幽的兩桌,分別祭拜“華人”及“番”之無主孤魂。這個“番”究竟所指何“魂”?

自新山市區出發,沿著柔佛海峽往東走約15公里,有處名叫直落爪哇(Teluk Jawa)的海濱,曾是這一帶頗有名氣的潮州村落。據文史學人洪來福的調查,華人自上個世紀初開始踏足當地,當中有不少是來自對岸新加坡三巴旺(Sembawang)的潮籍人士,幾乎清一色祖籍揭陽,戰前人口巔峰曾達近百戶人家,其中又以揭陽白塔鄉的洪姓佔多數,令直落爪哇曾一度成為這一帶頗有名氣的潮州村落;又因地處濱海,當地華人先民多有從事捕魚與奎籠作業,即便時過境遷,土地開發,人口劇減,仍有由當地華人經營的養蝦池和海鮮食坊在運作,猶如歷史尾韻。

ADVERTISEMENT

老村民口中的直落爪哇,由西到東有3區:最西邊的炭窯,最東邊的美山園,以及處在兩者之間的椰腳。3區有各自的祭祀場所,椰腳的宋大峰祖師廟原是當地大戶之家神,戰後轉為公廟;美山園的大伯公廟據云建於1930年代,乃三巴旺伯公廟分靈而來;至於炭窯則有拿督公,原位於炭窯和椰腳交界處的一棵大樹頭前,神龕中只有一口拿督公石香爐,卻被當地耆老咸認為那是直落爪哇最老的“廟”,口述中保有戰前便在此作酬神皮影戲、演潮樂、祭拜中元的記憶。1970年代土地易手,外來的新地主請來道士,將拿督公請至直落爪哇外圍的一處義山上,因無人管理,石香爐不見了,最後義山也因開闢公路而夷平,拿督公廟亦隨之消失。

v1
直落爪哇慶中元的番魂供桌。(莫家浩攝於2023年)

縱然炭窯的大樹、神龕與舊石爐都已不復在,直落爪哇的華人卻沒有讓拿督公的慶中元中斷,據說在1970年代被迫遷廟後,便將慶中元的地點改至椰腳的路頭來辦,至今近50年未輟。根據耆老說法,其慶中元向例都是辦在農曆七月十五上午,純粹由村民自行操辦,普渡棚中一共有4張供桌及香爐,分別為天神、拿督及祭幽的兩桌。祭幽這兩桌有各自的香爐,據說也是昔日舊俗的延續:原本在炭窯時,慶中元便會在拿督公廟左右兩側各設一“亭”,分別祭拜“華人”及“番”之無主孤魂。所以即便改至椰腳路頭慶中元,也會依舊設上“華人”與“番”的供桌分開拜祭。依我觀察,兩桌供品其實雷同,唯獨“華人”孤魂的供品會有燒豬肉及酒類,而“番”孤魂的供品則沒有上述兩類酒肉,但會與拿督公一樣,多擺一道羊肉咖喱上桌。

在本地華人民俗信仰中,“拿督公”常常是與“非華人”、“穆斯林”等元素密切相關的土地神祇,而“番”也經常會出現在本地華人居家或廟龕的地主神位上,以“唐番地主”的姿態,一方面表達“他者中的華人”情境,也同時映射著家園與故土的聯結。那麼,直落爪哇慶中元的“番”,究竟所指何“魂”?直落爪哇確實住了好一些“番”,即通稱海人(Orang Laut)的實裡達人(Orang Seletar),舊時華人慣蔑稱之為“海番”,昔日直落爪哇地海鮮食坊也會以“海番村”為噱頭宣傳。然而這批實裡達人是在1970年代才遷居至直落爪哇,似乎不太可能影響到戰前當地慶中元即存在的祭拜傳統。另一種可能則是爪哇人(Orang Jawa),他們才是直落爪哇最早的住民,因此這裡才有了“爪哇灣”(Teluk Jawa)的地名。雖然這些爪哇人在二戰結束後便陸續遷離直落爪哇,但仍有當地華人耆老記得他們的貧困身影,以及曾經遍佈村落各處的近百座爪哇人墓碑。

研究香港中元普渡歷史文化的蔡志祥教授認為,盂蘭節是安撫和超度那些沒有在我們日常祭祀範圍內的靈魂的節日,若不去祭祀那些沒有被子孫拜祭的孤魂,便會危害社區,只有等到完成了普同的救贖,把靈魂超度,社區才會度過危機,擺脫陰氣影響,令陽氣重返,完成陰陽的週期循環。而在我看來,直落爪哇慶中元習俗裡則似乎又蘊含著華人視角下顯得質樸的多元移民社會歷史寓言:在庇護此方水土的拿督公主持下,好兄弟既要區分唐、番,以不同文化對待;同時又一視同仁,一併接受普渡,如此一來,我們的華人先輩方才自覺能在這片處處可見異族墳墓的土地上出入平安,六畜興旺吧!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