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返馬和同學們聚會,某位同學屢屢追問我在美國的工資,問我每個月能掙多少錢?這問題被追問得,我也無法明確回答。主要是在美國的工資說出來都是虛的,稅前一個數字,稅後到手的實際數額就不足掛齒了。雖然一美元兌換4.5令吉,但住在美國、花美國的消費通膨指數,加州更出了名是個萬萬稅的地方,除了需要付聯邦稅,還需付州稅,剩下的確實是份幹工資。
在美國,在哪個州屬打工,其稅收會有直接的影響。金融網站Smart Asset最新一項分析指出,佛羅里達州(Florida)是最吸引年輕富人的州屬,其次便是德州(Texas),以及新澤西州(New Jersey)。佛羅里達和德州除了天氣較溫暖、有一些新興科技就業機會,更重要的是稅收更低,住房及消費水平也更低。在美國,能賺多少錢得看你每個月交多少稅。而和紐約市毗鄰的新澤西州,擁有靠近紐約市的就業機會和社交場所,但生活成本卻比紐約低,是年輕家庭趨之若鶩的城市。
ADVERTISEMENT
矽谷科技大廠的中間薪資約8萬至15萬不等,這有賴於工作的技術含量而定奪。譬如,前臺行政文員的薪資,肯定無法和做科技研發的工程師相比。除了基本工資的稅收(income payroll tax),若有額外的股票基金投資增長收入(investment capital gains)、房租收入、存款利率收入等等,凡是收入都一律需要按照稅收率(tax bracket)給美國稅務局IRS交稅。換言之,收入越高稅收也越高。在美國,就沒法有同時高收入、低付稅這兩全其美的事。
“抵稅”因此成了另一門重要的學問,小孩以及沒有上班的另一半,可以作為家庭收入抵稅的“需供養者”(dependent)。有的人生了好些孩子,另一半留在家裡照料孩子,相對來說就不用繳那麼多稅了。有的人用家裡的空間來創業辦公,也可以將居家辦公室(home office)劃出來作為辦公室費用來抵稅。美國職場上的每一份正規收入,都必須交稅,只能合法抵稅,並沒有可以逃稅的空間。
薪資有時候是跳槽而來
同學說在馬來西亞當老師工資就不高,但我看她在自己的家鄉、母校當老師,父母和親友都在身邊成為她重要的支柱,這可不是高薪可以換來的支持系統(support system)。作為第一代移民在國外,很多時候舉目無親下,只能用付錢來解決問題。結果便是看起來工資還不錯,解決完生活所有的衣食住行需求後卻是“月光”。
美國科技行業已經從新能源汽車(電動車)風潮走入AI時代,你要賺多少錢就得看你站在什麼行業、處在什麼樣的人才供需市場。職場上的薪資有時候是跳槽而來,有的時候是一種不可知的機遇。最近有一本挺有名的書叫《為何偉大不可被計劃》,作者肯尼斯和喬爾炮轟了美國的科研和教育體制,認為太過強調目標和計劃的教育制度,正在製造平庸。這個道理放在職場也相同,上班若一直想著能賺多少錢,便註定會是平庸不過的打工人。
“在美國打工可以賺多少錢?”這個問題也不需要知道答案,下次不妨問問在美國打工開不開心?為何開心?又為何不開心?生活的方式很多,繁簡自己決定,生活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繁複,一切隨心隨意,我相信錢以外,還有很多的其他價值。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