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盟的招数来来去去就是种族与宗教牌,而这两招的功效已经几乎“见顶”了,难以再吸引额外的大量选票,团结政府只要做好本分,不要一直“自爆”,假以时日就能稳住地盘。
ADVERTISEMENT
团结政府上台9个月,掌握权力和资源,却仍无法有效扩大势力、提高声势,原因何在?
不能说团结政府没做工,安华和某些部长,如交通部长陆兆福马不停蹄地积极走动,履行职务;政府也勾勒出未来的发展计划,包括刚出炉的《2030年新工业大蓝图》(NIMP 2030);然而,基于整体经济环境未复苏,平头百姓生活负担沉重,怨气冲天,自然对政府感到不满。
经济问题(包括通胀)涉及国外因素,非团结政府所能一手掌控,暂且不提;惟这段期间团结政府在国内大小事务上,频频凸槌,自损元气,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团结政府失分,就等于对手得分,很多时候,国盟只是闲坐家中,静待团结政府送分上门。
今年7月,首相署社区传播局(J-KOM)在社交媒体发布了资讯图表,声称收入1500令吉的一家四口,每月住和伙食生活费需391令吉,单身则需228令吉,结果遭到网民抨击。在老百姓勒紧裤带之际,当局还公布这种“离地”的数据,岂非讨骂?
看看内政部,之前搞出一个彩虹手表风波,之后又搜查书店,充公两本书……一轮操作过后,坊间观感如何?保守选票撬动不了,却寒了开明派支持者的心。
还有《四十圣训》的争议,教育部后知后觉,在风波爆发后才来澄清和保证不涉非穆学生。虽然风波得以平息,可是已造成误会和伤害。
教育部摆平争议之后,又轮到高等教育部出场,一份《高教部管辖下高等学府娱乐活动(演唱会)指南》在校内校外炸开了锅。指南当中的保守性质和宗教意味,引起激烈反弹,尤其是男女分开坐的规定,更教人难以接受。
高教部没有第一时间跳出来灭火,高教部长卡立诺丁后来也只是说自己没看过也没有批准该份指南。争议继续延烧,高教部才姗姗来迟表明相关指南仍处于建议阶段,并宣布下放权力让高等学府自行拟定娱乐活动(演唱会)指南。
接二连三的争议,都是团结政府自己制造的,国盟什么也没做,就只是站在场边笑看对手如何踢进乌龙球。
周一,在健康思维基金会贪污案件中,高庭批准控方申请,宣判副首相阿末扎希“释放但不等于无罪”(DNAA),引发批评声浪,再度冲击政府形象。民政党主席刘华才认为,随着这项发展,国盟将可在柔佛的2场补选中坐收渔人之利。他可能是对的。
其实,国盟的招数来来去去就是种族与宗教牌,而这两招的功效已经几乎“见顶”了,难以再吸引额外的大量选票,团结政府只要做好本分,不要一直“自爆”,假以时日就能稳住地盘。
问题是,团结政府的“昏招”出完了没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政府應加強與民間的溝通機制,提高政策透明度,讓人民理解改革的必要性。同時,加強針對性補貼與企業支援機制,盡量避免改革對弱勢群體與中小企業造成衝擊,唯有在穩定與改革之間取得平衡,我國才能在變局中穩定走向繁榮。
政府宣布于5月起取消鸡蛋补贴50%,并传出未来也可能取消RON95汽油补贴;与此同时,政府也决定展延原订5月生效的扩大销售与服务税(SST)征税范围政策。
这些举措反映政府在当前经济与财政压力下的两难政策,也说明在美国高关税政策下,政府必须提早准备,在维持财政收入可持续性与保障民生之间取得平衡。
取消补贴:政府财政自救与民生代价
为了缓解通胀压力与保障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品质,政府长期以来对食品与燃料提供价格补贴;补贴制度虽能稳定物价,但却也是政府财政支出的压力。
据2025年财政预算案估算,政府每年用于燃料与基本食品补贴的支出高达数百亿令吉。随着全球能源价格波动加剧,取消补贴或能促使政府节省支出,但却必须面对通胀压力。
其一,取消鸡蛋补贴:鸡蛋是民生必需品,取消补贴将导致价格上涨。以目前平均每颗鸡蛋40仙计算,补贴取消后可能涨至50仙以上,这将增加低收入家庭生活负担。随后,烘焙与餐饮业者也会趁机涨价,一粒鸡蛋可能引发通胀。
其二,汽油补贴或将取消:如果政府取消RON95汽油补贴,冲击将更为广泛与严重。汽油价格上涨增加运输成本,进而带动各类商品与服务价格上扬,形成“输入型通胀”与“成本推动型通胀”的双重压力。尤其是中小企业与基层劳工将首当其冲,因为收入增长跟不上生活成本增加。
其三,政府财政空间与政策弹性:取消补贴将造成民怨,但从政府角度而言,此举可释放财政空间,将资源重新分配至更有效益的领域,如基础建设、教育与公共医疗。此外,透过有针对性的援助计划(如BUDI补贴),政府可望减少人民对补贴的依赖,改为对真正有需要的群体提供直接补贴,提高资源分配效率。
SST征税范围展延的影响
销售与服务税(SST)是政府于2018年为了取代消费税(GST)而启用的税制。2024年底,政府宣布计划自2025年5月起扩大SST的征税范围与涵盖项目。然而,这项原订实施的政策却被展延,政府也未提供具体落实日期,引发外界对政策方向与执行力的质疑。
其一,对企业而言,税务不确定性将压抑投资意愿。对本地企业而言,SST征税范围扩大意味着成本增加,尤其是中小企业必须额外负担报税与系统升级的费用。政策展延虽可缓解短期压力,但征税的不确定性使企业难以进行中长期规划,抑制投资与扩张意愿。对外资企业而言,更可能被视为制度不稳定的风险因素,影响投资信心。
其二,政策展延的背后,可能与中美贸易战所引发的全球供应链重组有关。在此背景下,各国积极吸引中国与他国企业转移生产基地,若此时推行税负加重政策,将影响大马在东南亚的竞争力。因此,展延可能是一种妥协,意图吸引外资,同时避免政策造成企业外流。
其三,政府立场:政府选择展延而非取消,显示仍视税制改革为必要方向。SST系统目前税基狭窄、税收有限,难以支撑庞大开支。若要长期降低对石油与补贴收入的依赖,扩大间接税收为必经之路。展延政策的背后,是试图在改革与稳定之间寻求平衡,以免改革速度过快引发经济硬着陆风险。
政府、企业与民众的三角难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十字路口。取消补贴与扩大税基是财政改革的重要工具,但其所带来的社会成本亦不容忽视。从三个角度来看:
其一,对政府而言是两难的选择:政府既要应对财政赤字与债务压力,又需维持社会稳定与选民支持。取消补贴与增税有助于财政健全,但也可能引发社会不满。所以必须同步推出有效的补偿机制与经济支援政策,改革才不会造成民意反弹与影响社会安定。
其二,对企业而言,必须承担变革成本:企业处于经济转型的最前线,税制变化与补贴取消增加经营成本,使许多企业面临压力。然而,若政府能提供配套措施,如税务减免、技术升级补助与融资支援,或能借机升级转型,提升竞争力。
其三,民众必须面对生活压力:对普通民众而言,取消补贴与物价上涨影响生活质量。尤其是B40群体对价格变动的承受能力有限,因此,政府需加强社会安全网建设,确保补贴转型不会导致民生恶化。若无妥善安排,长期可能加剧民众不满。
今天,大马面对的是一场必须进行的财政与经济结构改革。补贴政策与税制设计的调整,虽然在短期内会带来阵痛,但若执行得当,将有助于国家迈向更具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关键在于改革节奏与配套政策:政府须兼顾民意、经济韧性与外部竞争力,审慎规划每一步改革进程。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