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八尺門的辯護人》,不時會在YouTube的精彩片段下查看留言,看看有無死刑存廢的辯論?討論不是很多,但在公視的結局預告還是看到了這樣的留言:“怎麼不拍殺人證據確鑿,現行犯被捕的,支持死刑的。被殺的人被殺人的剝奪所有權利,殺人的卻享有活著的權利。
ADVERTISEMENT
其實《八》的第一集就把證據確鑿的殺人過程拍出來了。劇集高明,或說讓挺死刑一派不舒服之處就在於,逼迫你直視單一事件背後都有環環相扣的複雜結構,再讓你用更全觀的視角看把玩、利用他人生命之惡。當迫使你從個案拉抬到政策高度的視角時,不得不思考奪取他人生命之刑法,aka死刑,真的合適嗎?
2019年《我們與惡的距離》是近年來直接叩問死刑的劇集。劇中吳慷仁飾演的人權律師正直、嚴謹,作為隨機殺人犯的辯護人還要被民眾丟糞,面對社會甚至是家人的質疑。經典的一場戲落在他趁酒醉發洩痛斥:“一個民主法治的國家要靠殺人才能夠撫慰人心,保障我們的安全,這個我沒有聽過。”對於初接觸死刑存廢議題的人而言,這其實是非常理想、逆耳的對白,在光譜上處於廢死極端的論述。
面對熱血的理想青年替代役,他直問“你該不是廢死聯盟的成員吧?”接著再說一個笑話,“臺灣有七成民眾對司法公平性缺乏信心,七成五認為臺灣法律保障有權有勢的人,將近八成的人認為窮人比有錢人更容易判死刑,但是有八成五的民眾支持死刑。”
同樣是談死刑,兩劇相比,《八》更貼地了,不高談理想,而是先讓你直視現實有多矛盾。導演唐福睿在播客節目《燦爛時光會客室》的專訪提到,這是正式民調數據,而笑點就在於它是事實,人們那麼不相信司法,卻又那麼支持司法制度下的死刑。
來到2023年的《八》,同樣是談死刑,有點訝異角色如此設定。推動全劇發展的主角反而是劇中最吊兒郎當,亂開玩笑的,對白、問法也更直接。例如,劇中李銘順飾演的老鳥公設辯護人(相等於我國的法律援助局律師Legal Aid),接到任務替證據確鑿的殺人犯辯護,馬上嫌棄地丟掉燙手的文件喊出口頭禪“Holy媽祖”。
殘酷反映社會悲歌
唐福睿是律師,以這部同名小說榮獲第二屆鏡文學百萬影視小說大獎,再自行改編和執導,拍攝成這部8集影集。《八》故事原型參考了兩起真實案例。湯英伸案,鄒族原住民湯英伸因受不了長期被漢人僱主剝削勞動、扣留身分證,衝突中殺害僱主一家三口,稱為臺灣最年輕的死刑犯。和春61號事件中,遠洋漁船漁工受不了虐待,合力殺害船長。
唐福睿在創作中融入了社會階級。湯英伸案中原住民是受害者,而故事中原住民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食物鏈”還出現了更低一級──移工。這種弱弱相殘的設定表現出社會現實有多殘酷,更多悲劇已在死刑定讞這個最終結果前發生了。
作者兼導演的創作非常精準,一個故事揉捻了死刑、原住民、外籍遠洋漁工、家庭移工、法律界權勢等議題。強調善惡分明的影視、小說時代已去,畢竟現實中也真的不是所有事情非黑即白,更應思考和釐清的是當中的灰。
邪惡與善良之間
即使《八》的人物有一條階級食物鏈,可所謂的善惡後面都有左右他的原因。使壞的遠洋漁業老闆背後牽扯了國家對外的漁業競爭;虐打移工的原住民船長回到陸地,變回凡事可以商量的人;手握生殺大權的法務部長在殺與不殺間都有自私的算計。我們可以思考更多“為什麼?”,然後自問我們與惡的距離,如何保持最大善良?
最後,不得不提李銘順的演技再次令人驚豔。在南馬長大的小孩心中,他是《和平的代價》裡被迫成為漢奸的謝國民,是《神鵰俠侶》中深情的楊過。2020年《做工的人》,從前段夢想發大財的詼諧到最後中風求死,細膩的轉折讓他摘下第二座金鐘獎。《八》中,看似臣服於現實卻又默默抗衡尋求正義,面對內心原住民身分認同的掙扎,幾幕收斂,幾幕暴發,都讓人希望李銘順能再奪視帝。
更多文章: 王晉恆/《黑鏡6》黑鏡即是地獄‘ 張祺/《狂飆》慾望的反噬 黃愛玲/《惡鬼》惡之所起,心也 王晉恆/《Fake Profile》網絡時代的愛情欺詐 李欣霓/《壞媽媽》用親情治癒悲慘人生 黃愛玲/《隱門》那該死的血緣迷思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