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盟在6州選舉步步進逼,對團結政府構成壓力,而國陣和希盟的合作模式也因此受到質疑,這次希盟+巫統贏下兩場補選,擋住國盟的進攻,可以暫鬆一口氣。
ADVERTISEMENT
柔佛州雙補選塵埃落定,希盟成功保住埔來國席與新邦二南州席,而來勢洶洶的國盟則折翼而返。
在埔來國席選戰,希盟候選人蘇海山在三角戰中獲得4萬8283張票,打敗國盟候選人朱基菲嘉化(2萬9642張票)和獨立人士山蘇丁(528張票),多數票為1萬8641張。而在新邦二南州席,希盟候選人納茲裡斬獲1萬3844張票,以3514張多數票,打敗國盟候選人馬茲裡雅也(1萬零330張票)和獨立人士傑卡納丹(311張票)。
如此成績,最失望的莫過於國盟。國盟在去年全國大選強勢崛起,淹沒巫統地盤,狂掃馬來選區,上個月舉行的6州選舉,國盟依然勢不可擋,在森美蘭和檳州開疆闢土,甚至在雪蘭莪否決了希盟長期把持的三分二議席優勢。
國盟挾綠潮洶湧之勢,上陣柔佛雙補選,行情看漲。投票前,一般預料,希盟在埔來國席佔上風,應該可以保住這個議席,至於新邦二南州席可能易手,衛生部前部長凱里就猜測國盟會攻下這個州席。最後結果卻是希盟高票贏得這兩個議席,讓人感到意外;尤其是這兩場補選投票率走低,埔來國席的投票率甚至只有47.33%,一度讓希盟支持者憂心仲仲。
國盟在6州選舉步步進逼,對團結政府構成壓力,而國陣和希盟的合作模式也因此受到質疑,這次希盟+巫統贏下兩場補選,擋住國盟的進攻,可以暫鬆一口氣。
雖然團結政府贏得兩場補選,然而勝利的背後也有隱患,其一是低投票率的問題,其二是不少選票流向國盟。
兩場補選的投票率都不高,新邦二南州席補選投票率達60.85,而埔來國席投票率低至47.33%。朝野雙方都重視這兩場補選,大咖輪流前往選區助陣拉票,國盟更喊出否決團結政府三分二國會議席優勢的口號,並揚言可藉此鋪平入主聯邦政府之路。
希盟與巫統亦是嚴陣以待,畢竟在國盟熊熊氣焰的壓制下,他們極需一場勝利來穩住陣腳,重振士氣。相對於兩大陣營的“熱絡”,選民的反應卻是冷冷淡淡,遊子未大舉回鄉投票,當地選民也興致缺缺,最終雙方比拼的是在地基本盤人數,而希盟聯手國陣出擊,基本票更多,擊敗了國盟。
在第15屆全國大選,國陣與希盟在埔來國席的得票相加,高達約10萬票,如今雖然也是大勝,可是得票卻大減,為何之前的支持者不出來投票?為何有些選票流向國盟?不排除是因為經濟壓力、生活費高漲、扎希被釋放不等於無罪等等課題造成影響,拉低了投票率以及團結政府的支持率。這是選民發出的信息,團結政府不能坐視不理,否則將進一步推高民怨。
至於國盟,雖然無法打開柔佛的缺口,但卻成功提高得票,削弱團結政府的領先優勢,算是打下了基礎。例如在新邦二南州席,國盟的得票率從之前的29.72%,增至如今的42.19%。
不過,柔州雙補選也暴露出國盟主打種族、宗教牌的侷限。在吉蘭丹、登嘉樓、吉打等馬來選區,這些招數收效甚佳,惟越往南走,卻越是失效。在森美蘭,國盟那一套論述的影響力己經趨弱,到了柔佛,更是撞上鐵板,不是說完全無效,但這套做法無法讓他們複製在吉蘭丹等地的成功。國盟應該意識到,要贏下聯邦政權,走單一種族路線是行不通的。
柔州雙補選落幕,國盟的聲勢已經到頂,短期間無法再大幅擴展,無須再把推翻聯邦政府掛在嘴邊,就老老實實當個稱職的反對黨,專業地監督團結政府吧。
至於團結政府也得從“競選模式”轉為“治理模式”,專注地管理國家、提振經濟。老百姓已經厭倦無止盡的政治紛爭,而國家經濟也難以承受再一次的政治動盪。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