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让人啧啧称奇的微型场景,最让我赞叹的是充满生活气息,主要原因是创作者萧锦辉(Eric Siow)在构思时会想像现场处于什么状态,“是刚刚开摊的还是档主炒到一半人走开,抑或是临近收摊?”每个状态下的微缩场景都有不同的面貌,“如果现场是干干净净的,完美无瑕的,就不够真实了。”他笑说。
ADVERTISEMENT
从“指尖上的美食”到微缩场景,萧锦辉花了好些年的功夫。2011年拜师学微型美食后,他花了一年时间闭门练功,这一年,他完全没有曝光,直到对自己的作品稍微有了一些信心,他才出来分享。
指尖美食添加场景后,才感觉作品完整
当时的作品不带场景,这让他感觉作品少了灵魂,心里一直盘算着要是有时间,必须将手中一件件独立的微型食物连接微缩场景。有些人永远停留在“要是有时间”的遗憾里,可他真的把时间挪了出来!2015年,他开始创作微缩场景,先从简单的开始,慢慢的,作品越来越见细节。
香港烧腊
我逐个细细端详,每个都精雕细琢,无可挑剔,可经他一说,才发现他在创作时即使再精细入微,还是有达不到心目中的要求,仔细看粿条档和嘛嘛档的鸡蛋托,他亲手捏的那个怎么也做不到真实的模样,于是,嘛嘛档他用3D打印技术,做出惟妙惟肖的鸡蛋托。但是,“我限定自己的每件作品内只能有5%,或10%以内的立体列印,否则就没意义。”
食物模型以假乱真,获五星级酒店邀约
展场中的乡村木板屋,勾起了许多人的回忆;门前的拖鞋、脏兮兮的红色胶凳、杂乱无章的柜子、溢满垃圾的垃圾桶,以及横梁上挂着的香蕉、煤油凳、杂货等等,都是长辈即使住进砖瓦房后,脑海里依旧鲜活的记忆。如此丝丝入扣,却非完全复制真实场景。
尤其那些活神活现的食物模型,不仅让人食指大动,更让在社交媒体看到其作品的五星级酒店总厨误以为萧锦辉是厨师,因而邀约他去酒店传授厨艺,“有人质疑是真是假时,就证明作品成功了。倘若一看就知道是假的,表示还要加倍努力。”他笑说自己在拍照时,刻意在作品旁放一枚银币、一根牙签或一把剪刀等等作对比,用意是让人知道这是模型,可其逼真程度却让观众忽视对比物。
复杂的作品,他除了靠记忆中的场景或参考老照片,慢慢的也培养起平日里仔细观察周遭的生活场景,“我在做这些模型的时候会思考档口是刚刚开摊,还是档主炒到一半人走开了?抑或是临近收摊?”他笑道,如果是炒到一半人离开了,场景肯定比较脏乱,像地上会有纸巾,或者是刷锅子的竹刷在什么位置……这些都是在做之前先构思一个场景,然后边做边思考,边优化,“总不能做得十全十美,干干净净,那就纯粹是模型。”
在他解说之下,重新仔细看一遍,自然的从微缩场景模型的作品看出更多让人会心一笑的细节来。此时才明白,之所以会认为眼前的模型很真实,是因为处处皆是生活气息。
用微缩模型记录生活过的场景
令人叹为观止的微缩模型,总是让人想把自己缩小后跳进去一探究竟。尤其在凡事讲求先进的时代,童年回忆已经渐行渐远。虽然还是会在乡镇或城市里看到熟悉的嘛嘛档、炒粿条档摊,Lok Lok等等,然而,现代人更多的是走进购物中心或打卡门店去消费,以致年轻与年幼一代的孩子与长辈缺乏共鸣。
年纪稍微大一些的,对新村木屋的印象和记忆逐渐陌生,“我们家以前是烧柴煮水煮饭,家里真的没有煤气,但现在的孩子,对鳮的印象是超市里的鳮,他们甚至以为一只鸡有4个翅膀,因此超市里的鸡翅膀是一个盒子里装4只的。”为此,他认为透过微缩场景模型的展出,大人可以和孩子述说从前,让小孩子知道祖辈或父辈以前的生活场景。
他曾接到一个移民到加拿大的香港人的订单,是做香港的㓥房,用意要给他孩子看香港人住的㓥房长什么样子,那是90年代在香港蔓延的改建房屋,纪录了香港人窘迫的生活处境。当香港人为了更好的生活环境而移民,㓥房,是在他国出生长大的后代无法想像的居住环境。
目前,萧锦辉在The Gardens Mall的联展共展出9个微缩场景模型,包括华人新村的厨房、嘟嘟糕(Putu Piring)、沙爹档、巴刹里的蔬菜摊、嘛嘛档、烤鸡翅膀档、炒粿条档、马来人的饮料档和Lok Lok,展期至9月17日截止。同时,在Pavilion Bukit Jalil茑屋书店的作品展则到10月1日,作品包括香港烧腊、印度人的长纸杯Kacang Putih档、潮州粥、椰浆饭档等等,两场展出不同作品。
相关文章: 万山桌游 让玩家沉浸式体验市场摊贩的日常 缠花,集剪纸、编织与刺绣于一体的民间工艺 走入雨林探索香材,研制出纯粹好香 就连成人也抵挡不了其魅力的BFMC Silkstone芭比 共赴一场榴梿Omakase 纯手工刺绣串珠而成的娘惹珠子鞋 一双人,一台老货车趴趴走制皮革做木雕…… 改装迷你模型车轮圈,没问题! 大部分马来西亚人都不知道的各州代表Wau 可以站着、躺着、跪着玩的立桨运动(SUP,Stand Up Paddle)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