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发布: 5:00pm 14/09/2023

申遗

kebaya

发现东盟

可芭雅

重要的小事

小娘惹

申遗

kebaya

发现东盟

可芭雅

重要的小事

小娘惹

東盟5國聯手申遺 Kebaya千變萬化穿出南洋風-發現東盟.重要的小事

2008年,在馬六甲和檳城取景的新加坡電視劇《》一炮而紅,讓歷史悠久的娘惹文化重新受到關注,而風姿綽約的娘惹(Nyonya Kebaya)裝扮,也成為了馬新旅遊的時尚標配。

FZ100443680665_A24313894

報道:李佳憓、傅思敏

ADVERTISEMENT

照片:檔案圖、受訪者提供、JKKN

2008年,在馬六甲和檳城取景的新加坡電視劇《小娘惹》一炮而紅,讓歷史悠久的娘惹文化重新受到關注,而風姿綽約的娘惹可芭雅(Nyonya Kebaya)裝扮,也成為了馬新旅遊的時尚標配。

不過,可芭雅文化並不是檳甲獨有哦!而是在整個東南亞努山達拉地區都可以看到。如今,東盟5個成員國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和泰國,共同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提出申請,把可芭雅文化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向世界展現Kebaya的南洋風情。

FZ100443680665_A24313880
新加坡電視劇《小娘惹》熱播後,馬新兩地掀起一股“娘惹風”,該劇後來在2020年由中國翻拍。(網絡圖)
陳再政:或源自阿拉伯長袍
FZ100443680665_A24313882
陳再政:可芭雅是屬於東南亞區域共同擁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更像是一門藝術,一種身分認同,一種生活態度。

“Kebaya”源自於阿拉伯語單詞“kaba”,意思是“衣服”。在經由葡萄牙人傳入後,“Kebaya”是指一款據信在15和16世紀時期開始出現於印尼的上衣。

長期研究可芭雅文化的陳再政(Cedric Tan)是馬六甲峇峇孃惹的第六代後裔,目前擔任可芭雅申請聯合國文化遺產流程的政府顧問。他接受星洲日報訪問時指出,可芭雅最早的剪裁是一種長袍,極有可能是從阿拉伯起源的長款半定製襯衫演變而來。

“這種長袍後來流傳到歐洲,成為西方國家統治者賜給那些為國王服務周到的人的‘榮譽之袍’,當作獎勵。”

依各地風土民情等演變

他說,當時人們開始模仿葡萄牙人的穿著,取其獨特之處,也依據當地風土民情、不同地域的氣候和生活習慣演變,逐漸形成今天各有千秋、專屬東南亞特色的“Kebaya系譜”。

資料記載,許多葡萄牙殖民地也出現過可芭雅或者同類的服飾文化,如印度的果阿邦、斯里蘭卡和馬六甲,再從這裡流傳到馬來半島各地、泰國南部甚至是汶萊;加上東南亞與中國、印度和中東的貿易往來,也可能是這種服裝風格傳入努山達拉群島的原因。

可芭雅服飾特徵
dav

可芭雅服飾的特徵是前面開襟,從上至下的紐扣式穿著,外層半透明和長袖,衣服曲線能修飾腰身,也無需增加很多層次。有些上衣設計會用胸針取代紐扣,一般短式可芭雅上衣會搭配紗籠裙,並在前面打褶。

我國政府指出,可芭雅代表了馬來人、華人、峇峇孃惹、仄迪人、暹羅人、克里斯坦人和馬來西亞其他社區,以及東南亞女性的文化遺產與身分認同。可芭雅也和其他形式的文化遺產有關,例如節日場合及婚禮。(Cedric Tan 臉書)

印尼國民服裝 受娘惹歡迎

印尼爪哇的可芭雅則是受荷蘭殖民的影響,一直是婦女們的日常服飾。印尼獨立後,第一任總統蘇卡諾便將可芭雅指定為印尼的國民服裝。

“可芭雅長袍在過去很受歡迎,特別是在娘惹社群,直到20世紀初才慢慢演變成短式上衣,因此就有了短版的可芭雅,而長版的可芭雅更多保留在馬來社群。”

Dancers from Indonesia in traditional costume
可芭雅是印尼的國民服飾,無論是日常生活或節慶都可見到當地婦女身穿不同類型的可芭雅。
可芭雅種類繁多
剪裁長度取決各地社群

每次講到可芭雅,多數人只會想到娘惹可芭雅,但實際上遍佈東南亞的可芭雅種類太多太多了!

陳再政一口氣數著馬來西亞的可芭雅種類:“在本土華人社群的有Baju panjang、Kebaya biku、Kebaya sulam、Kebaya kerawang、Kebaya andeke;馬來社群的有Kebaya labuh、Kebaya Riau、Kebaya Setengah Tiang、Kebaya Selangor、Kebaya Perlis;印尼的有Kebaya Enchim、Kebaya Kartini、Kebaya Bandung……太多了。”

刺繡點綴顯區別

可芭雅的剪裁和長度取決於各地社群,但模板基礎是一樣的,重點在於衣服上的刺繡點綴,才使它變得與眾不同。

例如,娘惹可芭雅的設計會有繡花,印尼加里曼丹的則會用金屬金線刺繡(Kelingkan)。

“可芭雅之所以變化多樣是因為布料上的繡花、刺繡及手工藝,每一款又融合社區文化和生活,就像半島不同州屬會有不同款式,印尼也會依照不同省份為各自可芭雅命名,如Kebaya Sulawesi。”

他強調,這次向聯合國遞交的申請涵蓋所有種類的可芭雅,避免其他較為小眾的可芭雅文化消失。

陳再政:裁剪加入當代設計
盼可芭雅更貼近生活

“可芭雅不應該只待在博物館裡。”

陳再政為可芭雅著迷,亦不希望它僅停留在風靡一時的“娘惹風”,而是期盼它能再次真正融入現代人的生活。

最初“Kebaya”是一種有形文化,一個看得到、摸得到的東西,但他更看重無形的非物質文化部分,即關於可芭雅的故事、教育和手藝傳承,這些都反映了區域性的獨特和身分象徵。

過去,人們總是認為可芭雅的款式很老舊,但《小娘惹》熱播後,劇中的娘惹和可芭雅元素再次流行起來,甚至成為一種復古時尚時,人們又開始穿上它了。

這讓陳再政下定決心做更多推廣活動引起人們對古代和經典紡織品的興趣,比如可芭雅的布料可用棉製、傳統紡織工藝宋吉或絲綢,也可以是蠟染的峇迪布。

“結合創意重新塑造它的品牌,我們可以在裁剪上加入當代設計,穿出可芭雅的現代感,誰說不能可芭雅配牛仔褲?這會更時髦和貼近生活!”

FZ100443680665_A24313878
馬航空姐制服為傳統的可芭雅設計,曾贏得不少國際讚譽。
可芭雅師傅 全馬少於50人

走訪半島小鎮,還是能看到一些本土華人、馬來人和娘惹同胞在日常生活中穿可芭雅。穿的人不少,但真正能從設計、縫紉到繡花的手工藝師傅,全馬不到50個,年齡大多40歲以上。

困境跟大多數傳統行業一樣,可芭雅手藝工作時間長,是一個非常細膩的技術活,但錢又賺得不多,自然很難找到人接手。

“要坐著縫紉兩個星期,只賺一千多令吉,聽起來並不吸引人,加上現代女性揹負的責任越來越多,很不容易,在檳城也許還能找到幾個(學徒)。”

dav
可芭雅純手工藝的縫紉師傅越來越少,全馬少於50人,面對後繼無人的困境。(Cedric Tan 臉書)
原材料成本不便宜

除了人力和時間,可芭雅的原材料成本也不便宜。

“一卷線大概要20多令吉,然後你還需要很多種顏色,一件可芭雅的綵線成本就可能需要800令吉,這都還沒算上布料、手工費和設計費呢!”

手工刺繡的可芭雅市面售價大概是3000至4000令吉,至於電腦刺繡的可芭雅只需130至150令吉就可買到。

FZ100443680665_A24313896
馬六甲不少服飾店有售賣手工制的短版娘惹可芭雅,多為繡花設計。

“很多可芭雅設計師也會跨國去找刺繡師傅,尤其是印尼,這也算是一種跨國合作吧!”可芭雅在印尼屬於鄉村傳統產業,相比馬新兩地的成本便宜,許多來自印尼的可芭雅會運到這裡售賣。

他希望“國際文化遺產”的稱號能讓更多人有意識地保護可芭雅文化,更重要的是,參與國都必須在提名後作出實際努力,確保可芭雅文化的維護努力到位。

“從現實層面來講,5個國家共同遞交多國提名(multinational nomination)申請,亮綠燈的幾率也比較快和高,因為這證明可芭雅是一個世界區域性的重要遺產,並且適用於廣泛的一般老百姓,而非只有特定人士的文化。

馬汶印新泰聯手申遺

我國旅遊、藝術及文化部在4月發文告,大馬與汶萊、印尼、新加坡和泰國攜手向UNESCO提名,申請將傳統服裝可芭雅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因為它代表了五國共同的豐富歷史,並繼續保留在東南亞地區。提名結果將在2024年出爐。

菲律賓南部如Danao的穆斯林社區也有可芭雅文化,惟在遞交申請時期未能順利與相關單位接洽,東帝汶則當時還未被考慮在內。

.qubely-block-btn-anchor { color: #3eaf7c !important; } $(“.qubely-block-btn .qubely-block-btn-anchor”).click(function() { var target = $(this).attr(‘href’); $(‘html, body’).animate({ scrollTop: $(target).offset().top – 55 }, 1000); });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