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查飲食過程中的有趣之處,莫過於發現一個食物離開原鄉後,猶如突然吹起一陣風,把種子吹至各處,有的掉落到土壤裡、有的被雨水打入河裡,受風土影響、時間推進,而長出了新生命。
前陣子我在馬來西亞的批發店內買了一些餐具,有茶室常見的橘色塑膠盤、有生熟蛋用的小鐵湯匙、有Kopi用的小調羹。打的如意算盤,是回臺後,在家複製我的馬來西亞海南風味早餐。
ADVERTISEMENT
#不純的海南風味早餐
一趟操作下來發現,想純卻純不了。首先,我的餐桌是低矮的日本暖桌(こたつ),那是我二十多年前,在日本北海道工作時搬回臺灣的傢俱,那時會這麼做,也是想在臺灣複製北海道生活,這下卻跟馬來西亞海南風味早餐顯得格格不入。
用不插電的煮生熟蛋器,煮是煮成功了,撒上的胡椒粉也是來自砂拉越的胡椒粉,問題出在醬油。醬油是臺灣黑豆醬油,之前在日本買了能讓醬油變美味的柴魚,以至於浸漬過柴魚一個月後,醬油變得甘甜,已經會講日語了,不是醬清的滋味……(閱讀全文)
相關文章: 阿薊/你的麵粉糕,我的𧊅仔跳潭 張麗珠/吃月餅了嗎? 鬍鬚佬/關丹馬來餐 蔡羽/茄汁傳說裡那位歐洲學生 陳靜宜/新一波中國菜,改變城市美食地景中 陳靜宜/摻?鴛鴦? 陳靜宜/多元,恰恰是大馬美食的王牌 陳靜宜/各自精彩的亞參叻沙 阿薊/用8年時間研製一碗Cendol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