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读家

|
发布: 3:17pm 14/09/2023

生死

父亲

佛光山

佛光

曾毓林

轻生

张露华

妙开法师

陆海燕

妙開法師 X 陸海燕 分享死別經歷——生死學路上 勇於面對自己

报道:本刊 张露华

當父親去世之後,她的課業一落千丈,性格從活潑變成自卑。後來升上高中,星雲大師在當地建廟,辦活動,她去參加活動時,就與佛教結了緣,打開了成長時期對的謎團。後來她便決定出家,皈依大師門下。

ADVERTISEMENT

妙開法師與陸海燕。
慧開法師的《生命的永續經營》,解開了人們對於死亡的很多疑問。

無預警的生命終結,往往會給身邊的人留下遺憾與疑惑,尤其是兒童或少年,這種生命教育初體驗,往往會給他們留下難以撫平的傷口,“死亡”是無法再被提起的字眼。

這兩位分享者,同樣都在年少就經歷過死亡;一位是父親在她14歲時突然離世,那一夜的驚心歷程讓她久久無法釋懷,“父親”成為她20年來無法再提起的字眼。

另一位從8歲起就有了“死亡初體驗”,之後的成長路不間斷經歷親友的離世,死亡給她的人生帶來很大的自責與困惑。

所幸最終她們遇上了“生死學”這位老師,讓她們從死亡困惑的漩渦中解脫出來,感嘆如果早一點認識這位“老師”,面對死亡就可以應對得更好一些。

馬來西亞文化出版社副總編輯妙開法師,也是慧開法師《生命的永續經營》著作的馬來西亞簡體版主編。

她表示,父親在她14歲那年就往生,當時父親只是44歲,年少的她不明白為何父親會這麼年輕就離世,死後會去哪裡?

因為父親突然離世,讓她對生死教育有需求,不斷問母親父親去了哪裡?

“我還記得父親走的那天是凌晨2點,母親在房裡大喊,我就跑進去他們的房間。當時的我是不知所措,馬上打開窗口對外大喊,希望有人可以來幫忙。鄰居之後過來幫忙把父親抬下樓,當時的身體已經往下沉,那一刻我很害怕失去他。”

當父親去世之後,她的課業一落千丈,性格從活潑變成自卑。後來升上高中,星雲大師在當地建廟,辦活動,她去參加活動時,就與佛教結了緣,打開了成長時期對生死的謎團。後來她便決定出家,皈依大師門下。

主持人曾毓林(左起)邀請妙開法師及陸海燕分享各自的生命教育經歷。

◢妙開法師曾怕提起父親

妙開法師形容,師父如同她的老師與父親,是她生命過程裡的第二個父親,而慧開法師這本書帶出了師父對弟子的教育很紮實,書裡看到大師的影子。

“如果當時(父親離世時)我就看了這本書,我會比現在更好!”

她是在由《星洲日報》和富貴集團聯辦,《活力副刊》策劃的“生命咖啡館”系列之“生命的永續經營──生命的禮物”講座會上,分享她的生命教育歷程。

大家現在所認識的妙開法師,是一位開朗的法師,但她自己卻說,出家之前是個非常自卑的孩子,甚至出家後也是沒有自信的弟子。某天大師讓她出任一個職務,她膽怯不敢接受,大師卻送她一句話:“頭都敢剃了,還有什麼不敢?”

她表示,在父親往生後的20年裡,她很怕別人在她面前提及“父親”兩個字,直至接觸佛法,瞭解生死學後才改變,解除了她心中對父親死亡的疑惑。

她表示,慧開法師的《生命的永續經營》,解開了人們對於死亡的很多疑問。如輪迴,一般人認為輪迴是佛教的概念,但這本書中卻講解了天主教與基督教都有輪迴的概念。

“慧開法師教會我們如何在輪迴中面對自己,找到生命永續經營的方法。”

◢陸海燕:我死而無憾!

陸海燕是生死學實踐者,她從自學、自助到助人的這段路上,遇到非常美妙的過程,所以她可以說出:“我現在是死而無憾了!”

她經常出席生命教育的活動和閱讀生死學叢書,也長期接觸癌症病患,陪伴患者走過人生艱難的歷程。

她表示,因為經常接觸癌症患者,很多人都以為她是患者,但她並不是,她喜歡用文字記錄生命中覺得有意義的事情。

她相信“十方三世”宇宙人生觀,在她38歲那一年更加確定這個概念,生死學成為她生活的一部分。

她表示,3歲半她就離開父母,在不同國家生活,從小就體會到生離死別。8歲那年,她最要好的同學意外身亡,全班同學都安靜的坐在位子上,只有老師在擦淚,而她只知道這位同學突然“消失”了,再也見不到。

◢自責沒多留心輕生者

18歲她再次經歷死別。她在高中時一位要好的同學喜歡唐詩宋詞,而她喜歡音樂。

“我曾經問她為何喜歡宋詞,她說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升上高三的那一年,那位同學在家中輕生,那是她第二次輕生。面對同學的死亡陸海燕感到很自責,覺得自己如果能夠多留心或許就能阻止這個悲劇。

往後的28年,每年的同學忌日她都不出門,在家緬懷那位同學。

陸海燕表示,她的母親在2008年去世,死前那4年她母親是個植物人,而她只是探望過母親一次,葬禮也沒有出席。第二年她的父親也去世,同樣也無法送終,成為她的遺憾。

然而死別還是沒有在她生命中停止,50歲那年她的一位好同事因為癌症病逝,一波接一波的死別嚴重衝擊著她。幸好之後她認識了生死學,才有今天的成長。

她坦言,多次的死別令她感到很自責,尤其是18歲那一年好同學的離世,因為當那位同學第一次輕生失敗後,她曾勸告“以後不要這樣了”,同學笑說:“今年不會了”,當時她就知道還會有第二次,然而那時候的她卻沒有條件、能力與知識去挽留。

“所以我很抗拒防自殺這樣的字眼,這樣可能會刺激一些人更想去做!”

她表示,之後同事因癌症病逝,她同樣感到自責,因為當時她跟同事一起進行抗癌工作,卻不知同事也患上癌症。同事的去世,讓她反省到在忙碌的工作中,必須照顧自己與夥伴的健康。

在一次又一次的死別打擊下,陸海燕非常沮喪,幸好她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還有兩名孩子是她的精神支柱。

她在38歲那一年選擇成為單親媽媽,自己一個人帶大兩名孩子,壓力很大,但也成為她生存的動力。

“曾經有一個晚上,壓力大得令我想自我了結。幸好有兩個孩子,讓我懂得轉念,為了他們為要好好生活。那時候我一個人打三份工。雖然生活很辛苦,但我不斷學習與創造,包括學習生死學,改變了我的人生。”

◢保持空杯心態,不忌諱任何事

陸海燕認為,啟蒙老師對學習生死學很重要,曾廣志博士與馮以量對她影響很大。2012年她拖著最虛弱的身子(患上肺結核)上了第一次的生死學課程,兩天的課程下來,她發現原來談死亡可以這麼開心與溫和,於是她把學到的東西用在工作中,此後每年都持續上生死課程,讓她在生死學上更加精進。

在學習生死學過程中,她發現學習得保持空杯心態,保持好奇心,沒有忌諱的做任何事情,包括拍遺照、躺棺材等,讓她逐漸成為一個生死學實踐者。

她覺得,在學習生死學的道路上,自我覺察最重要,不論是身體(疼痛感覺)或心理都要察覺出來,她把這些感覺都寫成日記,作為自我化解與成長的方法。

當她把所學到的生死學知識都用在幫助人,關懷癌症病人,成為生死學實踐者之後,她的第二個夢想就是自資出書,把這些年來所看、所學分享給更多的人,讓迷失在生死深淵中的人得到慰藉。

“我的書的書名叫作《在困境中發現生命的禮物》,完成這個夢想之後,我覺得接下來的每一天都是Bonus,把餘下的時間去幫助更多人,對我來說我現在可以無遺憾的死了!”

她認為,學習生死學的好處很多,在個人成長方面,解答了她心中一直以來的疑問,瞭解自己的生命歷程。其次也可以助人,如她現在所做的幫助癌症病人走過每個階段,感恩這些生命勇士給她親身示範了奮鬥過程。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