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覺得紅樹林好,尤其2004年蘇門答臘亞齊發生大海嘯之後,紅樹林成為海岸衛士,保護林後的村落免遭海嘯衝擊,更是被保育團體大肆地宣揚。於是各項種植紅樹的環保活動,即在我國各處盛行開來。
在此之前,種植紅樹早已是我國林業生產管理中重要的一環。比如在霹靂州馬登紅樹林保留區(Matang Mangrove Reserve)裡,森林局把生產林劃分為許多林班(compartment,林業地中的區劃單位),以30年為一週期來把該林班中的紅樹全部砍光(即皆伐)。皆伐以後,森林局就會重新栽種紅樹苗,以加速紅樹林的恢復。栽種的種類,主要是林業價值比較高的正紅樹(學名Rhizophora apiculata)和紅茄冬(R. mucronata)。ADVERTISEMENT
然而,除了生產林的管理作業,在其他地方種植紅樹,真的有意義嗎?
我國是全球擁有紅樹林面積第六廣的國家,目前估計擁有六千多平方公里的紅樹林。雖然相較於過去,我國的紅樹林面積已減少了很多,但直到今天,紅樹林依然在我國每條大河的河口和避風海岸處分佈。因此,我國的海岸經常散播著許多紅樹植物的種子或種苗。它們會隨著海流漂洋,一旦漂上合適的海岸和灘地,通常就能迅速地著根成長,甚至能在新形成的灘地上發展出一片新的紅樹林。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以我熟悉的馬六甲海岸為例。近20年來,馬六甲政府多次在甲州海岸大面積的填海,當中包括於2000年左右,在馬六甲市區海邊填出一座人工小島,稱為雙城島(或稱馬六甲島,Pulau Melaka)。十多年前,當雙城島的填土工程暫告一段落之際,由於小島與馬六甲海岸之間的狹窄水域中沉積淤泥,適合紅樹生長,於是在短短數年裡,那裡即天然地長出了許多紅樹,並逐漸發展成一片面積有3、4公頃的紅樹林。
後來,那裡的紅樹逐漸壯大,還引來了許多鷺鳥棲息和繁殖,只可惜數年之後,甲州政府在該處的填海計劃又有了新的發展方向,把那片紅樹林除去,填上了土地,使得小島更靠近馬六甲原本的海岸(真是莫名其妙)。
不過,新一波的填海工程進行了兩年之後,卻又停滯了。這時,趁著海岸稍微穩定,新漂流過來的紅樹種苗很快地在那附近又生長了起來,並且在短短的兩三年之內,再度發展成一片大約5公頃的紅樹林矮林。
這兩度重生紅樹林,根本沒人栽種,卻長得很快。
霹靂州北部海岸的馬登紅樹林,面積廣達400平方公里。在這片紅樹林北端的小漁村附近,也有紅樹林種植計劃。我覺得若不是林業需求,在這浩瀚的紅樹林之中,以人工種植來複育紅樹林生態,簡直是多此一舉。尤其當所種植的紅樹選種不當時,就可以看到人工所種植的紅樹,很快地就被天然漂來的其他紅樹種苗給佔據和覆蓋。
若是在一些已逐漸被海水侵蝕的海岸(或河岸)覆育紅樹,往往也徒勞無功。紅樹林雖被譽為海岸衛士,自身卻不適合在終年有大風浪或激流的岸邊生長。因此,要是海流改變了方向,以致水流不斷對某處海岸(或河岸)沖刷,造成岸邊的紅樹一棵棵倒下,此時我們若一心想保住該處的紅樹林,也許可以在岸外圍上護堤防,然後努力重新栽種。這樣雖然有機會成功保住紅樹林,但大概免不了要長期消耗人力和資金,與大自然較勁。
一般上,一些海岸會因天然侵蝕而導致紅樹林消失,但同時,或有另一處灘地會因淤泥堆積而天然長出新的紅樹林。這都是正常的現象。
我覺得,紅樹林種植並非沒有意義,但需視情況而定。比如當林業所需,以求能快速長出特定樹種時;或因特定理由,寧願耗資耗力也要保住某處紅樹林時(比如在國家公園範圍內);或者想要加速某處紅樹林恢復時,這也許有意義。
可是,若純粹是為了覆育紅樹林,以期許我國的紅樹林面積能變得更廣的話,那麼,我們只需要把那些紅樹林區域保護下來,使該區不再受到開發的干擾即可。我國海岸一直都有豐富的紅樹植物種苗,只要保留下它們合適的環境,種苗就會很快地佔據並發展成紅樹林,根本不需要我們耗資耗力來瞎操心。
與其耗時耗費種植紅樹,倒不如把心思用在阻止紅樹林土地繼續被改為其他用地。因為,正當大家覆育而種植紅樹的當兒,我國紅樹林的開發卻未曾停止。
要說種植紅樹活動的意義,我想大概只是提升民眾對紅樹林重要性的認識,滿足參與者想為大自然付出的慾望罷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