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雅得18日综合电)中国再添一项世界文化遗产!在沙地阿拉伯利雅得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令中国世界遗产数量增至57项。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也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填补了世界三大非酒精饮品(茶、咖啡、可可)中没有“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
ADVERTISEMENT
消息传到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普洱市景迈山,身著民族服饰的人们唱起歌,跳起庆祝的舞蹈。
央视新闻报道,“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布朗族先民自公元10世纪,开始发现并认识茶树,并运用森林的生态系统,与傣族等世居民族一起研发出“林下茶”的种植技术。经历千年的发展,成为一处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独特文化景观。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是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人工栽培古茶林典型代表,由5片古茶林(集中连片面积达1.8万亩),9个布朗族、傣族村寨以及3片分隔防护林共同构成,至今仍保持著蓬勃生命力,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人与自然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符合世界遗产标准3和标准5。反映了传统茶祖信仰基础之上,政府管理与基层自治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古茶林保护管理体系。
教科文组织表示,这一体系充分尊重了当地气候条件、地形特征和动植物种群,实现了对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展现了山地环境下布朗族、傣族等世居民族人民,对自然资源互补性利用的独创传统,而遗产构成要素中的村寨与传统民居建筑在选址、格局和建筑风格方面,也体现了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利用。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历时13年。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在发言中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于“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遗的喜悦和振奋。
他说:“‘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填补了《世界遗产名录》中‘茶’主题项目的空白,生动展现了中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就,彰显了中国在世界茶叶起源、种植、贸易和茶文化传播领域的主导地位。这个项目也是‘活态’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案例’。”
李群并称,中国在强化规划管控、应对气候变化、引导村民参与、规范旅游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确保“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突出普遍价值永续传承,并将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世界文化遗产领域承担更多责任,为推动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贡献力量。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中有9个传统村落,居民5000余人。当地布朗族和傣族的先民历经千年保护与发展创造了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古茶林文化景观。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副局长周天红说,这些人工栽培型古茶林有千余年历史,现有百年以上古茶树100多万株,是中国茶文化起源、发展与传播的鲜活见证。
遗产地芒景上寨77岁的苏国文是布朗族祭茶祖仪式的传承人。兴奋之余,他也告诫族人不能骄傲,要继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世代保护好这片土地。
景迈山保持著完好的生态多样性。当地通过“村规民约”,约束茶农养护茶树时不施化肥、不打农药,靠林地中的天然养分供给茶树生长,并基于生物多样性防治病虫害,比如在茶林里种樟树驱虫。
曾为专家讲解的翁洼村村民岩砍说,古茶林平均海拔1500公尺,下面是村落,周围种有防护林,耕地布局在更低海拔地区。这种土地利用方式保证了千年来茶林不受人类生产生活的干扰。
据云南省林草局调查,云南有古茶树91万亩、约5400万株,约占全国的97%。2022年茶叶总产量50多万吨,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云南省文旅厅副厅长杨德聪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去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次申遗成功,将进一步激发人们对茶文化的兴趣,有利于中国茶与茶文化的传承、发展与传播。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