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巧合之下接触了数个难民社群,单凭几次会面与访问,只能说稍微具象地懂了一些他们的处境。萨列的Parastoo剧团所演的Red Soil of Kabul,上演塔利班接管阿富汗喀布尔之后,平民生活如何又堕入火海——一夜间全国上百所理发店全数关闭,少年因戴着耳机听音乐被一枪射杀,甚至是他亲口说:“某一天得知他们放了炮弹在你家门前,你无路可去,就只有逃亡。”
ADVERTISEMENT
这些于我如同小说的情景,却是他们每日的战壕与废墟。采访当下,我总是无端挣扎,看着他们强忍的泪水,每次回忆都像是又掉入那暗黑灼痛的深渊——真的有必要问吗?知道的意义在哪里?即使是在访问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这些问题仍不停步步逼近。
后来去了两所难民学校,见到了来自缅甸、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的学生,有些年龄与我不相上下。在此之前,他们其实都曾经有过自己幸福的人生,也是眼睛懂得发光的少年。好像萨列在战争发生前,他曾在BBC做了8年节目,做节目即是他的理想。在阿富汗,收音机是女性的大学,是她们认识世界与自己的方式。每天,她们盘腿坐在收音机前,里头发出的一字一句就像闪闪发光的希望的银矿。
如果生活注定流离失所,他们会有希望吗?我从同是23岁的小艾老师眼里是看见的。所有难民都有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得到重新安置的机会,但小艾老师并不。她十几岁时逃难过来,因害怕被捕而终日藏匿——有人注定可以在阳光下成长,有人却注定是阴影下的一群。小艾老师怎么长大的?从终日惶惶不安到终于学会与被捕的恐惧共处,她不期望可以到哪个国家去,但目前身在此地,就会想把孩子教好。哪怕学多两个单词,他们以后去到新的国家都能用上。
只专注在当下的人很厉害,这意味着他们无瑕去理未来,有或没有也没关系,尽力做好每一件事就好。但学校里的那些小孩依然敢于梦想——科学家、政治家、空服员……我好久没有看过那么坚定诉说自己梦想的人了,被现实磨损是常态,被劝看清现实也是常态;但于他们而言,是否只有相信了自己有可能成为那样的人,才能继续在那场毫无止境的等待中,一遍遍地失望又站起来?
在看了Red Soil of Kabul后的几天,萨列传来了讯息:他们一家得到重新安置的机会。当年从阿富汗到新德里,再辗转来到马来西亚,他们一家失去了一切——身分、国家、荣耀,随身带来的只有一床单薄的被褥。那天演出后,当剧场的灯亮起,又是那惯常的谢幕仪式。但连绵的掌声宛如回音,全场观众纷纷站起来拍手,像是只能以这样的方式回应。这次离开,他仿佛能带走的东西更多了。
相关文章: 关丽玲/当大家都说自己很厉害时…… 陈星彤/献给葡萄牙后裔——马丁·特希拉 黄琬焮/拍摄和人生,都是一场未知 白慧琪/晚安上巴 李依芳/平行世界? 袁博文/无味觉无嗅觉,吃屎也不自觉 陈愐壮/无关工作! 张露华/请善待它们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