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中式火锅店如雨后春笋的时代,许多业者的营销模式以吸引年轻市场为主。热闹的装潢、舒服的环境以及极致的服务,使火锅店成为年轻人社交的首选场合。“一碟一味”于2019年初开业,可说是本地较为早期的中式火锅店;创立至今,主要的客户群却在30-40岁之间。
创办人庞涛说,中式火锅店已经不适合新手小白创业,保证口味只是根本。那在味道之后,经营模式上他们还需要下哪些工夫,一顿沸腾的麻辣火锅背后又藏着怎样的乾坤?
ADVERTISEMENT
飞越1800公里,拜师求麻辣圣典
麻辣,是一种吃过就难以戒掉的瘾,让人忍不住飞越1800公里,就为了吃一餐正宗的麻辣火锅。
大约在明代中后期,辣椒作为奇花异草引进中国,到了四川与花椒结合,引发一场麻与辣相遇的味觉革命。庞涛以前住在北京,一年飞重庆好几次,每趟旅程餐餐都是火锅。为了在本地开设火锅店“一碟一味”,他还特地飞往重庆拜师求麻辣圣典。
见过了好多位师傅,尝遍几十种不同的麻辣口味之后,他终于找到几款合适的味型,其一是偏甜的荔枝味型,更受到顾客喜爱。一锅麻辣四十几种香料,要张扬奔放的辣,抑或含蓄沉厚的麻,就视乎香料的搭配手法。
天鹰小椒、灯笼椒、大红袍、青麻椒……在一个将近600公斤的锅里加入牛油,温度上升后放姜末、蒜米、葱炸干捞出。将糍粑辣椒置入锅中,待水分逐渐蒸发就能倒入打碎的香料。搭配中草药炒制,控制温度、观察火候是一锅麻辣底料成功与否的关键。
麻辣是一门功夫,三言两语无法概括,单是炒一锅料就要4个小时。刚开业时,庞涛看过有客人把整锅汤都喝见底了,“我们和他说这不能喝啊,咸之余还有油在里头,但他说没事,还是喝了下去。”庞涛边回忆边笑着说。
自豪的秘笈:麻辣汤加茶,吃完不拉肚子
后来他发现,马来西亚人吃火锅一定要喝汤,因此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不辣的汤底比麻辣更重要。
他继而依据本地人的口味改良,至今菜单上共呈现9种汤底;单是一锅猪骨汤,他们前后就调整了三十几次,里头不光有猪骨、老鸡,还有木鱼花、江鱼仔等提升鲜度的食材。
然而,平时吃了麻辣火锅隔天就拉肚子,对那难以忘怀的灼痛感还有无印象?
当时,我们桌上的食材已经涮得七七八八,锅里的麻辣汤剩得不多,庞涛便唤服务员加茶。麻辣汤不加水,他们加的是重庆老荫茶,并且以天然辣椒和香料中草药炒制而成的麻辣底料,香辣而不上火、不刺激肠胃,这也是他引以为豪在重庆学到的秘笈。
“吃完,保证你不拉肚子。”他指着汤笃定地说。
竞争激烈,不再适合新手低成本创业
2019年,马来西亚中式火锅还未盛行,只有几家较早期的品牌如小龙坎、蜀国印象等开在雪隆一带。那时,“一碟一味”在甲洞区开了第一家店,将近5年时间至今有了第6家分行。他们见证了本地火锅业界的变革,很多独立的家庭式门店,逐渐被带有装饰、冷气、舒服环境的连锁品牌更替。
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全马约有800至1000家中国品牌的火锅店;若以目前的趋势和成长速度估算,明年中会增至约1500至1800家,走进商场,必定就有一家装潢绚丽的中式火锅店坐镇。全盛时期,庞涛记起就在双威永乐城(Sunway Velocity)同时有二十余间中式火锅店,彼此在服务、体验感、性价比、跨品类融合与单一品类细化等方面都产生更激烈的竞争。
然而几年时间过去,生存下来的寥寥无几。事到如今,他认为火锅行业已经不适合新手小白低成本创业。一如他们花了大量时间成本熬煮的汤头,“保证口味”仅仅是火锅的根本;在这样的本分以外,就连食物上桌后的视觉感、顾客享用的过程亦在考量范围内。
菜品差异化,火锅就要不断更新
“一碟一味”这名字,多少也契合了他们的小碟菜以及九宫格自制甜品。一粒粒精致的甜品单独置于碟上,甜品虽小却没有一个将就,许多顾客最初都奔着它们来。火锅行业常面对的难题——同类化菜品相似度高(吃的不是肉片即是蔬菜、豆制品等)。因此,菜品的差异化成为他们突围的手段。
尽管在蔡佩君那里,本地火锅从一元初始,精神与味道都不变,庞涛却说:“火锅就是需要不断交替与更新。”在这样的万象更新中,甜品作为他们附加值的产品,三十多种包括各类慕斯蛋糕、布丁、冰淇淋、糖水等,“就连奶油的等级和品牌,每一样我都亲自挑选并且品尝口感。烤皮、灌奶油、放水果点缀,没有一样工序是含糊的。”庞涛说。
设立中央厨房,加大厨师成本
有这样一种说法,火锅创业门槛之所以低,其中一个原因是在厨师、助手各方面的成本不高,不过是把蔬菜、肉品洗洗切切,熬煮一锅清汤端上桌,能有什么专业需求?但无论在甜品、汤底和菜品方面,他们反其道而行,加大了厨师成本,且设立中央厨房。
在我们涮猪舌的当儿,庞涛忽然把店经理唤过来,夹起一片说:“这不能这样切啊,太碎了,要记得提醒厨房。”切过一遍再端上来,还是不满意;仅仅是内脏的切法、小酥肉下锅炸至捞起的时间,庞涛都有他极为严格的要求。在食材处理上,他必然是严师,初次犯错给机会,明知故犯便留不得。
建立年轻团队,重心回归菜品
中式火锅门庭若市,经营手法也各有不同,有的以资本运营,有的以浮夸摆盘、猛男服务员、变脸、唱分手歌等差异化服务俘虏年轻市场。在这个体验大于享味的火锅年代,他们却异常朴实。
年仅22岁,管理3家分行的区域经理李浚斌说:“我一直想给客人一种刚刚好的服务,他们需要我的时候我会在,不需要时我就在旁观察,看他什么时候有需要。”
火锅圈是一种新的流行,庞涛指着身旁的李浚斌说:“这小伙17岁在做兼职时就跟着我,看他很勤快跑上跑下的,刚开业那批员工就留下他一个。”6间分店里,每位经理、店长的平均年龄都二十出头,庞涛培养的火锅团队年轻、有理想,店里的事情都放手让他们发挥。
放工过后,他们会聚在一起吃烧烤,谈谈当日该改进的事项。庞涛已为人父,也把他们当成自家小孩,无论在宣传或服务上,都不愿他们过于放低身段。负责自媒体运营的颜津津也说:“好几次我和他聊起一些流行的宣传方式,但他都说这样对我们不好,拒绝了提议。”
庞涛始终认为餐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该回到菜品本身,而不是在菜品过度摆设或搞怪服务方面哗众取宠:“我想让顾客能够因为一道菜,喜欢上一间餐厅。”这有可能吗?他自己就是会因为一道菜而回头的人。
说起食材,他总是特别带劲儿,不论是原产地或新鲜度的考量,后期加工更是一丝不苟,好比清理黄喉的步骤。“黄喉是猪或牛的主动脉,新鲜的呈鲜红色,然而市场上有水发过的黄喉,那就省时省力多了,但口感没有新鲜的脆。要好吃就要花时间准备——放在冰块水浸泡,把上面一层薄膜撕去再马上放回冰块水存放,零度储存才最能保证鲜度,不丢失口感。”
严挑食材,追求“真”味
在这个急于求成的年代,有多少人还愿意放慢脚步,只为了处理一个食材?
只需一勺科技膏粉就可配制一锅汤,那些科技汤底、半成品汤和预制菜等,都正在我们周围。此时,火锅似乎不只成为“不用花什么心思,没有技术考量”的餐饮,更企图用最小的力气与成本,让顾客吃出虚构的美味。
这也是庞涛最不愿意看见的。因此他们亲自到屠宰场挑选毛肚、鸭肠等食材、每天凌晨中央厨房便开始熬制汤头,每种食材的选品、肉类部位的挑选以及酱料的调配,都是他的火锅最真挚之处。
庞涛的火锅态度,就是回到汤头与食材,无疑也是他与顾客最直接的对话。火锅的“真”味,亦是他给顾客真挚的回馈。
相关报道: 【食谈火锅/01】火锅‧味旅:炊器演变──看火锅文化的千年流传 【食谈火锅/02】一锅热汤,沸腾怎样的大千世界? 延伸阅读: 【吃在古晋/01】创意美食之都,吃货的天堂 【吃在古晋/02】霸级咖啡店,最接地气的人间烟火 【吃在古晋/03】今天的创新,明天的古早味,创意美食惊艳味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