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风来,不如追风去。
撰写这篇文章的正好一个月前,我身处中国北京奥体中心体育馆,陶醉于心驰神往的一场演唱会中。那是我的电吉他女神于文文巡演首站,我与友人不惜飞行千里,只为感受现场的艺术,亲睹这个创作才女弹指之间挥洒自如的飒爽英姿。
ADVERTISEMENT
虽然一个月过去了,但那个梦幻之夜心海奔涌的愉悦之情,至今依然深刻而强烈,每当回想起那一天仍旧心花怒放,不禁暗自欣喜“啊!圆梦的感觉真好!”这并非有钱就能圆的梦,过程不易,然而我从未动过放弃的念头,终于成就难得的美梦。这场音乐视听盛宴带来的纯粹而美好的感动与喜悦,足以化作生活的能量,陪伴我很久很久。
为一场演唱会规划一趟旅程,为一个人奔赴一座城,我不否认这是几近疯狂的决定,但趁热爱时不全力以赴,更待何时呢?
你有没有试过,买了一本很喜欢的书后并没有即时阅读,最后随着“喜欢”的感觉烟消云散,那本书就永无天日地躺在书架或某个角落里尘封。或者,你买了一件非常喜欢的衣服,但短期内没有合适的场合穿上,最后那件一度非买不可的衣服,就沦为衣柜里其中一件普普通通的衣服罢了。
趁热爱时全力以赴吧!人类的情感很薄弱,也不一定可靠。那些喜欢的、热爱的,自以为能够紧抓不放的,不一定在你的掌控之中,也不一定如你所愿,或许很快就像烟花一样转瞬即逝。喜欢的,某个瞬间也会悄悄从指缝中溜走;热爱的,也可能因为某些原因无以为继;曾经深爱的人,突然就不爱了;自认坚不可摧的友谊小船也会因为一些小事说翻就翻……这不都是血淋淋的例子吗?谁能保证世间万物恒久不变,尤其虚无缥缈无法量化的感觉感受?
我也不是那么悲观的人,我也希望“我喜欢的”一直都会是我喜欢的,我也为自己有喜欢的人、有喜欢做的事并保持热爱感到无比幸福,所以更想把握当下,在情感最为浓烈时完成一件件想做的事,并在愿望清单上一一勾画出满足感与成就感。
年华似水,时光易逝,至少我不负韶华,曾在不计代价逐梦时,上过电视报过新闻;在我天不怕地不怕时,踏上好几趟一个人的旅程;在我向往自由时,背上单眼相机跟着感觉走;在我还有闲情待在路边等一个“对的瞬间”按下快门时,摄过一张张满意又有诗意的照片;在相信爱情的时候谈过几场恋爱;在相信人性本善时见过志同道合的网友;在身体状况允许时跑了42.195公里的马拉松;在膝盖、脚踝、肌肉还未退化前,爬过东南亚海拔最高的神山京那巴鲁山;在骨骼还柔韧有弹性不怕跌倒受伤时,滑过雪也玩过儿时渴望学会的直排轮;在不怕失败时做过生意当过老板;在还有人想看的时候掏心掏肺多写一些文章。
我会疯狂到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热爱未必可抵岁月漫长,尤其人生无常,趁着早晨的阳光还明媚,怀揣梦想热情充实地度过每一天;趁着夜空的明月星辰还耀眼,别忘了暗处被遗忘的小心愿。趁还有牙齿的时候多笑;趁还没有老花时多看几本书;还未中年发福前多尝美食;还有精力体力时多走动;还有人陪你的时候尽情玩乐;还有梦的时候就奋力去追;还有想见的人时排除万难多见面!
世事难以预料,我当然也有“佛系”的时候,只是一般建立在全力以赴之上,如果努力过了事与愿违,则无需强求,如果真能如愿,即是锦上添花,过程再艰苦也甘之如饴。
很多人总在花落时,感慨来不及好好欣赏,在岁月逝去后,感慨离伤。人的一生不长,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才不会辜负“那些没有在选项里”的日子。趁热爱时圆梦,享受酣畅淋漓的快乐吧!当有些梦圆得太迟,来得太晚,时过境迁之后快乐也不够痛快!
不是有一句话说“再不疯狂就老了吗?”不!我会疯狂到老,继续“痛快并乐着”地为热爱全力以赴!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2025年3月28日,泰国发生罕见强震的那一天,我一个人在曼谷。那栋在地震中轰然倒塌的30层楼国家审计署大楼,与我所在的地方约有6公里距离。
从未想过,我在泰国“旅居”一个月的时光里,会遭遇与死亡如此贴近的罕见事故。因为是一个人,所以打从踏足“微笑之国”开始,我便格外小心,时刻保持警惕,尽力确保自身安全,然而地震并非我所能控制,它来得悄无声息却瞬间敲响生命警钟。
事发当时,我正走在街头,发现一群人凝视着摇摇欲坠的电线杆,路边则有工程车,施工工人示意我赶紧离开。突然,一股晕眩感袭来,我站都站不稳。一度以为自己饿晕了,血糖过低,但我并没有很饿!
接着,看到周围的员工纷纷从建筑里跑出来。当记者这么多年,直觉告诉我这绝非寻常,也绝非小事,只是完全没料到,竟是地震。之后,越来越多人从不同的建筑涌出,整条街瞬间被人潮填满,大家显得很恐慌,有人忙着拨打电话,有人神情紧张,有人可能因惊吓而泪眼婆娑,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不安的气息。这时,一名外国人匆匆走过,我赶紧问他发生了什么事。听到“earthquake”时,所有疑惑顿时获得解答。
街道两旁人满为患,交通几乎瘫痪,救护车的鸣笛声不绝于耳,泰国政府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亲朋好友的信息纷纷而至,看到他们发来建筑倒塌的画面,我才真正意识到“危险”。曼谷无处不高楼,即使看似空旷的公园,旁边也矗立着摩天大楼。除了远离高楼,一时之间我也不知何去何从,更不知该如何做到大家的叮嘱 ——“小心”。
曼谷这昔日安稳的城市,被突如其来的震动撕裂。泰国本不在地震带,房屋建设的防震标准更显得脆弱可疑。那些在震中摇晃甚至龟裂的建筑还安全吗?通过专家安全检测前,一切都是未知数。而只身站在街边的我,安全吗?若余震接踵而来,若天降飞物砸中,若地质松软引发地陷……我会不会就这样消失了呢?
如果我就这样消失了,想必家人好友会很难过,想到这里,我心头也隐隐一痛,但撇除这点,孤身一人在外,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我竟不感到恐惧,还应电台朋友的连线请求,告知曼谷的最新情况。这经历虽谈不上泰然自若,但也算处变不惊,随遇而安。只要我做了力所能及的事保护自己,其余的就交给上天。对于这份出乎意料的豁达与平静,我一度感到意外。
背起久违的记者身分
地震后的那一夜,有人彻夜难眠,也有人不敢回到高楼留在街上,而我回到那座两层高的酒店,沉沉睡去。翌日醒来,手机屏幕闪烁着来自媒体朋友的讯息,询问我是否方便接受采访,或为报章撰写新闻。这则信息直接挑起我沉寂已久的“媒体魂”,驱使我直奔那倒塌建筑的现场。
烈日下,背起久违的记者身分,带着一种无法抵挡的召唤,朝着那片废墟走去。我不敢相信,在手机屏幕上看见的残垣断壁,如今在我眼前。默默为还在瓦砾堆下等待救援的人员祈福后,带着一份庄重与责任开始“工作”。然而语言不通,要收集资讯心有余而力不足,唯有把所见细节经过核实后,转化为有价值的文字,再引述并翻译泰国媒体报道的官方消息。至于死亡、获救与待救人数,泰国媒体并未报道。于是,我在现场来回奔走,在不影响救援行动的情况下,找到一名有分量还会说英语的警官,获得了我要的第一手消息。终于,赶在截稿前,透过手机打了一篇有血有汗的新闻,发给了报馆。
我知道,基于自身安全,我不该踏足灾区,然而我还是去了。就像那一天,即使阳光如火,汗水如泉涌,吸入大量尘土,皮肤晒黑几个色度,看在别人眼里或许吃力不讨好,甚至把自己置于危险境地,但我依然觉得“值了”!就像我到泰国展开一个月的个人旅行,孤身在异乡的街头巷尾游走,聆听着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就像生活上的大小事一样,我始终把“想做的”付诸于行动,在不伤害任何人的前提下,时刻怀着感恩的心,随心而行,寻得内在的自由与热情,让生命变得更加丰盛有意义。
人生,有太多无法预见且不可控的事,没有那么多“但是”,也没那么多“下次”。尽管生活中难免有需要妥协的时候,但在我的生活里,更常见的是心之所向,尽管有些执念常让人无法捉摸。
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谁也无法预知。既然如此,想做的我就去做!因为始终如此——择己所爱,爱己所择,所以,如果我就这样消失了,或许也没有太多遗憾。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