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希盟政府做的一切,和国阵纳吉之前的方向一样。也就是说,华裔即使不想接受,还是必须面对。
有很大部分的马来西亚华裔子弟是在汉语圈读书、成长,就连很多到欧洲澳洲美国读书的马来西亚华人都“抱团取暖”,与来自马来西亚、中国、香港、台湾的华裔学生待在一起。毕业后,也是在汉语或英语圈子工作。
ADVERTISEMENT
我们这一大部分华裔,对马来西亚大多数的马来人和其他土著的宗教文化的认识都是停留在片面。我们固然会说马来语,但是和友族的交流甚少,多数都没有友族的知心朋友,即是那些我们会一对一,花上数小时谈心事,相知超过10年的马来朋友。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对马来西亚的认知,是来自汉语和英语的圈子。当然,英文圈子的马来同胞也不少,但绝对不是大多数。这些马来同胞或许能理解华裔,思想和华裔相似,对国家的理念和发展方向也一致。所以很多华裔错误的认为,全马来西亚的友族同胞都是这一种想法。
譬如,每年国内1308所华小,有3至4万非华裔就读。除以6个年级,每年入读华小的非华裔生有6000人。这6000人,马来人可能占了一半,即3000人。在每年入读小学数万名马来学生中,这三四千人在比率上就差了一大截。
但很多华裔认为,马来家长送孩子到华小,是对华教的认可,意思是说,马来人普遍上越来越能接受华教。这是罔顾比例,和不理解大多数马来同胞而产生的想法。
现实上,近年来友族同胞因为除了“民族主义”以外的其他原因,例如华裔的心态、国语沟通能力、政治等因素,而更加排斥华教。
以前,很多老一辈的华裔,会因为某些华裔政治人物戴宋谷,而被政客煽动认为这些人“出卖本身血统,迎合马来人”。
还有人认为,生在马来西亚就应该被平等对待,不要有土著和非土著之分,而且要求承认统考、要求政府制度化拨款华教,并且给予与国民学校同等的资源。
国阵执政了60年才经历改朝换代。当时很多反对党华裔政客,要求阵政府重视此类“诉求”;与此同时,只要把“出卖华人”的帽子套在执政华基政党头上,自己就能成为“民族英雄”,并在华裔选区获得支持,何乐而不为?
但是,经历了两次政党轮替,一次由敦马领导,一次由安华掌权,华裔毫无保留地支持希盟,到了今天,才了解事实是怎么一回事。
就一句话:“一旦实施华裔相关政策去满足华社,就会失去马来票,然后失去政权”。敦马哈迪已经被华社唾弃,因为他被华社认为“出尔反尔”,靠着华人票二度拜相,却走向种族主义。
但是现在执政的不是敦马。安华靠着华裔95%的支持率,竟然连111席都拿不到,要靠其他“非华裔”支持的政党方能组织政府。
如今,别说承认统考、增建华小、制度化拨款,就连2023年迷你财政预算案里,都没有提及“华校”。当教育部长被问及会否承认统考,答覆是,不会,而且没有这个打算。
无论多么厌恶纳吉,多么痛恨敦马,多么恐惧慕尤丁,这3位前首相的预算案,都会有数千万“非制度化”的额外拨款给华教。华社生气吗?当然生气。但一句话就盖过一切“我们要马来票,不要得罪马来人”。
此外,22次特别开彩减少至8次、保留华小爪夷字鉴赏,华社都把怨气吞入肚子里。有人要求安华下台吗?没有。有人示威抗议安华政府吗?没有。有人转而支持国盟以外的反对党,如MUDA吗?甚少。
最后,就连阿末扎希表面罪名成立,处于抗辩阶段,总检察署暂停提控,华社也只能说“我们需要巫统和马来人的支持”。也就是说,反对“贪污腐败”的原则,已经被抛到脑后。
对于这样的一句话,一些比较生气的华裔会在社交媒体写一两篇评论来发泄情绪,但整体上华社在安华的领导下,了解了一个事实:我们必须了解马来人。
我,戴子豪,心境和今天的华社是一模一样的。只是我提早了解大多数友族同胞的心态和心态转换,所以提早接受以上的事实。
我在2018年曾经被一些华裔朋友说是“迎合马来人”。今天,希盟政府做的一切,和国阵纳吉之前的方向一样。也就是说,华裔即使不想接受,还是必须面对。怎样面对?可以继续口里不一,或者坦然接受这些事实。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