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风俗以为孩童一出世,就受到七娘妈和床母等神明的保护,每年的七月初七在家门口祭祀七娘妈,每个月或大节日则在家里拜床母,直到十六岁为止。“做十六岁”就是与神明脱离”拜契“(结契)的关系。“做十六岁”也叫做”出鸟母宫“(出姐母宫)。
台湾与马来西亚福建华裔都有“做十六岁”的风俗,这次来到台南开隆宫,为了观看当地的风俗。闽南风俗以为孩童一出世,就受到七娘妈和床母等神明的保护,每年的七月初七在家门口祭祀七娘妈,每个月或大节日则在家里拜床母,直到十六岁为止。“做十六岁”就是与神明脱离“拜契”(结契)的关系。“做十六岁”也叫做“出鸟母宫”(出姐母宫)。
开隆宫主祀七娘妈,七月初七即是七娘妈的圣诞日,当天开隆宫一片人潮,人们忙着祭祀或进行出姐母宫仪式。程序为:壹、填写感恩状;贰、祭拜七娘妈;叁、钻过七娘妈亭;肆、填许愿卡过喜鹊平安桥;伍、焚烧七娘妈亭与寿金;陆、领取十六岁证书;柒、礼成。过后,有部分还穿着状元服骑马游街到文庙(孔庙)祭祀孔子等。
开隆宫以集体方式为满十六岁的孩子进行“做十六岁”仪式,待全体祭祀神明后,就从七娘妈亭底下钻过三次,男童向左钻三圈,女童向右钻三圈,以示已经成长至十六岁,脱离了与七娘妈的神明契约。至于其他本非出姐母宫的附加仪式,就搁下不提。
祭品方面有五牲、四果(四种水果)、三碗面线、七杯甜茶、七碗油饭(糯米饭)、七碗麻油鸡酒、七碗甜芋(我国称为芋甜)、胭脂花粉(包括梳子、花露水、针线等等各有七份)、七色糕饼、寿桃、红龟粿(类似我国的面龟,有馅)、菜碗、两种花卉(鸡冠花、千日红)、两种纸钱(鸟母衣、金纸)等等。
七娘妈亭设置与旁边,供桌上有一些供品,一对甘蔗系绑于桌边,桌上中间一个纸糊的七娘妈亭,做十六岁的孩童必须从底下钻过三圈,依据男左女右的方向而转圈。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穿状元服骑马游街往文庙祭孔,则是附加仪式之一。传统“做十六岁”本来没这些,但也使到节日氛围更加热闹。队伍以大灯、执事牌及开道锣领头,北管乐随后,最后才是十六岁穿状元服的少年男女骑马游街。自清末民初废除科举考试后,就没了状元进士之类的官员。如今复兴这些,虽然是假状元,游街到孔庙前,按照古制度的文武官员到此落轿下马,入庙朝拜孔子。仪式为上香、献牲、献果、献花、献金纸等,最后焚化金纸,状元们再骑马游街回去开隆宫。孔庙外殿处也置香案祭祀七娘妈,桌前有一对甘蔗,中间有七娘妈亭等等。
开隆宫主办的是集体出姐母宫仪式,若是私人家庭办的就较为传统。传统习俗主要是祭祀七娘妈与钻七娘妈亭,以及焚烧七娘妈亭与金纸。
祭品与仪式比较,马来西亚“做十六岁”的祭品有:油饭、牲醴、麻油鸡、胭脂水粉、糕粿、水果、茶酒、花卉,还有“糖粿”(番薯圆)等,与台湾大同小异。台湾没见到糖粿,这是闽南拜七娘妈一个主要的祭品。“钻七娘妈亭”在我国消失了,仅是祭祀七娘妈就算是脱离了结契。“做十六岁”是我国严重式微的闽南风俗之一,希望福建裔能够复兴此俗。
同是闽南民俗,北管乐却没流传到东南亚一带,东南亚普遍盛行的是闽南鼓乐,敲击与中国闽南没什么差别,这种鼓乐在台湾尚没听到。
开隆宫大门布条写着“做十六岁”,但在一些文稿与大灯则有“成年礼”之字,实际上“做十六岁”不算成年礼,那是与神明的脱离拜契关系。《礼记》上的成年礼得进行三次冠笄礼,并表字。后来演变为婚礼前的“上头”礼,梳头发三下及表字。“做十六岁”完全无这些习俗,而是钻七娘妈亭出姐母宫与神明脱离拜契关系。曾经看过一些潮州及闽南的民俗书籍,也是强调此为成年礼,甚至自豪潮州人有两个成年礼,我也多次纠正“做十六岁”(出姐母宫,潮州的出花园)不属于成年礼,希望大家能够明白,这是与神明脱离“结契”关系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