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VIP文

|
发布: 10:58pm 20/09/2023

莫家浩

马蚁学人

VIP独享

趣味人生

莫家浩

马蚁学人

VIP独享

趣味人生

莫家浩|港門溯源

去年在馬六甲田野踏查時,當地文史學人賴碧清告訴我,在馬六甲愛極樂(Ayer Keroh)一帶,有個一年一度的“中元廟”普渡習俗,與當地“四大港門”有關,聽得我心動神馳,於是今年排除萬難,於農歷七月的尾聲趕赴現場,試圖一窺其真容。

v
中元廟四大港門普渡的石制先人爐。(莫家浩攝於2023年)

中元廟位於今天愛極樂六條石(Batu 6)路側下方,與其說“廟”,其形態更像是座無門無牆的小亭子,在唯一的祭臺上擺放著唯一的石香爐,根據所刻銘文可知,此爐為“中元廟先人爐”,年份為民國癸亥(即1923年),下款有“信仕合立”字樣。換句話說,今時今日的中元廟,已至少存在百年。另據一塊立於1946年的金屬板的記載,該年有一信士王泉源,奉薦了一段膠園地以作秋祭用途。當地人告訴我,該段膠園便是中元廟所在之處,而王泉源乃馬六甲市區峇峇,二戰時曾避難於愛極樂,承蒙村民恩惠,故戰後有此善舉云云。

ADVERTISEMENT

前來參贊普渡的樂齡長輩說,中元廟每年只做一件事,即農曆七月廿三的中元普渡,由當地“四大港門”華裔居民組織操辦。關於這四大港門所指何處,不同人的說法或都略有出入,但一般鹹指中元廟周邊的愛極樂、武吉波浪(Bukit Beruang)、武吉峇魯(Bukit Baru)和雙溪布達(Sungai Putat)四處地方。從當天午後開始,各路信眾便會陸續攜帶自家準備的供品前來拜祭,也正因如此,這裡並不像現今普渡法會上常見的統籌統辦、一致劃一的一桶一桶福份,而是一箱箱、一籃籃、一盤盤五花八門、充滿個性的信眾私房貨。此外,陳列於先人爐前的五牲,除了燒雞燒鴨,尚有魚、蝦、蟹、蛤、烏賊,這些海鮮都是生的,螃蟹還會爬,其他則一開始便撒上鹽巴,目的據說是為了保鮮。等晚間普渡儀式完成後,這些牲品都會當場下鍋烹煮,結合使醮場轉做深夜食堂。聽老一輩說,舊時還有生豬生羊,待晚間儀式結束後,要將豬羊置入作井的水泥圈中,上面鋪乾冰以保存到隔天供午宴烹煮,因此夜裡還要安排人手,在中元廟守夜顧肉哩。

回到“港門”一詞,本地知名學者白偉權以其對19世紀霹靂錫礦產業發展研究為基礎,根據英殖民地官員文獻對“港門主”的描述,提出了“港門系統”的概念,認為港門一詞源於早期南來的客家人用語,原意為江河水道的入口,後來引申指代通過河流實現商品與人口流動的礦區,所謂港門主,既是從馬來土酋處獲得礦區專利權的華人頭家。專研本土地名的學人雷子健則更加直截了當地認為,港門即是早期本地粵客方言群對於礦地的俗稱,如霹靂太平的甘文丁(Kamunting)俗稱“新港門”,便是一例。

事實上,在如今的砂拉越仍能找到許多“港門”,如在新堯灣(Siniawan)有八大港門,石角(Batu Kawa)則有十二港門的說法。據臺灣學者羅烈師的看法,砂拉越的港門即村落之意,因地處臨河之故而被稱作港門。然而,若欲將港門與礦區礦地相捆綁,新堯灣或許尚能成立,但石角的開發史卻是農業色彩濃厚,似乎與採礦關係薄弱。即便回到馬六甲,中元廟普渡的四大港門,當地早期產業發展史也以菜園和樹膠為主,似乎也與礦業無直接聯繫。然若退一步言之,這些地處內陸的港門,都普遍與客家方言群有較強的關聯。馬六甲的四大港門居民原以陸豐人為主,時至今日主持中元廟普渡儀式的也仍是陸豐道士。無論在砂拉越還是馬六甲,19世紀中葉的客家移民也確實大都與採礦業相關。

因此在我看來,早期的港門或許真的是對礦區或礦地的俗稱,但隨著人口流動及產業變遷,便出現了地名泛用化現象,港門一詞被使用在新的產業聚落之上,成為與礦無關的村落社區代名詞。這就恰如我向四大港門的長輩詢問港門為何物,他們先是不解我的不解,進而解釋港門就是港門,最後看我一臉呆萌,只好回答說港門就像新村一樣。想來我們彼此都知道港門不是新村,卻又試圖透過年復一年的普渡儀式,反覆確認著早已模糊不清的港門及其意義所在。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