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社论

发布: 8:00am 20/09/2023

社论

董总

教总

董联会

林慧英

独中招收国际生

社论

董总

教总

董联会

林慧英

独中招收国际生

社论.林慧英任重道远,期望有所作为

华人视教育为重中之重,所以任重道远。除了这次事件外,更重要的还包括“取消或调整大学教育固打制”、“承认独中统考文凭”、“允许独中迁校或异址兴建校舍”、“独中年度拨款列入财政预算”、“定期召开教育部与华教沟通会议”……。我们期待林慧英能脱离传统思维的窼臼,为华教多尽一份心力,不计宗教种族的为国家培育人才。

ADVERTISEMENT

近日有关“独中招收国际生”成了教育界热议的课题。难道国际生是独中的主要学生来源,所以引起各方关注?其实不然。目前全国60+2所独中招收来自25个国家的国际生人数合计728人,约占2022年全国8万397独中生的0.91%,比例并不高。所以从经济收入与生源上看,独中并不仰赖国际生“存续”,课题会引起广泛讨论,应该是独中或关心教育的各界人士,想积极维护国际生在大马获得合理合法的受教权益。

上周四,教育部副部长林慧英就明确表示,教育部目前正在检讨独中招收国际生指南,目的是防止有人滥用“社交访问准证”(Social Pass)来马深造,但在检讨期间,全国各独中依然可以如常招收国际生。

但我们从南马某独中获得信息,教育部(或州教育局)虽没有正式公函禁止独中招生国际生;但6月1日及4日两天,州教育局私立教育部却透过WhatsApp发出两则通知,指称私立教育部“将停止非公民学生签证申请,国际生的申请批准将从原本的州教育局转由布城教育部统一处理”;这或许就是林慧英所谓的“教育部目前正在检讨独中招收国际生指南”。

对于人生地不熟的国际生家长而言,南北奔波(也可用挂号邮寄)到布城教育部申请入学准证,是体力与精神的折腾;我们希望教育部尽量减化申请流程,避免繁文缛节没效率;我国公务体系低效率一直为人(国内外人士)所垢病。而“低效率”正是团结政府三令五申想要“类破四旧”(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以振兴公务体系的口号?

上周,禁止独中招收国际生事件已经发酵。包括马华署理总会长马汉顺、主席陈大锦、主席谢立意、华总会长吴添泉、留台联总会长陈荣洲等人,都先后呼吁教育部尽快解决相关问题,不要设下重重的审核关卡去为难报读独中的国际生,同时更不能接受担心独中国际生“滥用社交签证”的说法。林慧英虽然做了解释,但并未获得各界全盘接受。

周一,砂拉越华文独中同时对林慧英与董总领导人开火。砂董联会批评林慧英,不积极正视并主动了解与解决独中招收国际生的议题,事情被揭露后才去处理。砂董联会也表示不能接受林慧英有关“教育部官员担心准证被滥用而重审独中招收国际生指南”的解释,因为这意味着官员们未经上级批准就自作主张,所以必须究责。又如果林慧英“事先知情”而没积极阻止就更不应该。

我们相信国际生选择华文独中就读,背景大多是“父母一方为外籍、双亲在我国经商投资、大马第二家园(MM2H)的外籍人士、认同独中办学品质的外国人”,都有就读独中的共同需求,而念独中都是10几岁的孩子,实在没必要产生“滥用签证”的疑虑!

周一,林慧英对“教育部负责草拟独中招生国际生指南的部门,应该事先与独中进行沟通交流”的一事表示认同。至于新指南何时落实?这要等教育部私立教育组提呈。林慧英表示,之前25份国际生申请书已经解决;至于她个人也十分鼓励独中向海外招生。但她的意见是否真正下达?或者只是安抚华社的情绪?

华人视教育为重中之重,所以林慧英任重道远。除了这次独中招收国际生事件外,更重要的还包括“取消或调整大学教育固打制”、“承认独中统考文凭”、“允许独中迁校或异址兴建校舍”、“独中年度拨款列入财政预算”、“定期召开教育部与华教沟通会议”……。我们期待林慧英能脱离传统思维的窼臼,为华教多尽一份心力,不计宗教种族的为国家培育人才。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9:00pm 24/02/2025
社论.都市更新是城市生命的延续

都市更新应当回归城市发展与居住环境改善的本质,不能涉及种族课题。在多元族群社会中,都市更新应当以公平、公正的方式进行,不应基于族裔背景对居民有所差别对待。

大马的城市翻新法案预计在今年6月至7月提呈国会通过,如果从建筑安全(因为早年的建筑品质很难保障)、居住品质、城市景观、维持活力等角度评估,都市更新计划是必须获得全力支持的。

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早前表示,城乡规划局鉴定我国半岛共有534个具有翻新潜能的地区。他说,“这534个潜能地区中,有139个地点位于吉隆坡,占地3206英亩,这是我们重振城市被遗忘角落的第一步。”

部长说,一些城市建筑非常老旧,破烂不堪,根本不适合居住,这就是中港台常说的“老破小”。当然,也有一些老区古建筑极具历史与文化价值,这类建筑物当然可以修旧如旧的予以保存。

都市更新是必须的

部长说:“一旦建筑物被鉴定为不安全或不适合居住,就只有4个选择,亦即城市重建、城市更新、城市振兴和城市保护,但我国目前并没有专门针对城市翻新的法案。”其实,美国早在1949年、日本在1969年、英国在19世纪初就设立住宅法案,我们就算年中通过,也比人家晚了半个世纪以上。

独立之后,我国的都市与城镇规划只是以居住为目的,由发展商自由发挥。先不论建筑品质,排屋、排楼、店屋的外观千篇一律,让人不敢恭维;中低价位的组屋(Flat)情况更糟,如果从智慧城市整体规划概念及实现城市可持续性发展,屋龄超过50年、不具保存价值的建筑物应该予以拆除重建。

这么好的法案,却被前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诺奥玛泛政治化。他警告称,如果政府通过《城市翻新法案》(URA),城市马来人的未来恐将如“树桩上的灰烬”,逐渐被边缘化,甚至被迫离开城市。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他指控,政府正试图借助该法案,以隐晦的方式逐步将马来人从城市中移除,而这一举措不仅引发社会担忧,也与现行法律相抵触。他还问,根据《分层产权法令》第57条,若要拆除组屋,必须获得100%居民的同意。但为何在新法案中,此项保障被取消?

都市更新不要泛政治化

总结诺奥玛的言论,其一,他反对都市更新及都市可持续性发展;其二,贬低马来族群的智慧与适应能力;其三,拆除组屋必须全体住户同意,只是在鼓励大马版的“钉子户”;其四,为何不乐见马来族群因都市更新提升生活品质、房屋得以升级?

被誉为世界绿色城市的新加坡,推动都市更新计划已经多年,超过40年屋龄的政府组屋,除了有特色的,几乎给予合理补偿后都拆除重建,或者翻新。

最近,他们发布的《新加坡2050总体规划》,充分体现了“精打细算、精雕细刻”的城市更新理念,从土地复合利用、地下空间开发、本土特色复兴、科学机制保障等4个方面著手,对城市更新进行规划。

当新加坡的都更计划已经提前30年,房子的功能不只限于居住,还考量前瞻的需求,为何我们的少数政客还一直以种族视角看待问题?

都市更新是必须的,这不仅关乎建筑安全、生活品质,也影响到城市整体的发展潜力。全球许多城市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普遍面临老旧建筑结构老化、公共设施不足、交通拥挤等问题,而透过都市更新,能有效改善这些状况,为居民提供更安全、更便利的居住环境。

例如,台湾921地震后,许多城市开始重视都市更新,推动危险建筑的拆除与重建,以确保建筑物符合现代抗震标准。

同样地,中国许多一、二线城市的老旧小区,因建筑结构不佳,存在安全隐患,深圳、上海、广州等许多城市,透过“城中村改造”,将大量低矮、违章建筑拆除,改建为高层住宅和商业区,成功提升了土地价值,并吸引更多投资与企业进驻,进一步带动城市经济发展。

慎防钉子户与政客搅局

但是,都市更新最常见的是拆迁补偿问题,尤其是钉子户漫天要价,导致整体更新计划延宕,甚至使政府与开发商的成本大幅上升。在中国,北京、上海等地曾出现因少数住户坚持不迁,导致整个都市更新计划延宕数年甚至十年以上的案例。

台湾也曾有因钉子户问题,使得道路无法拓宽、捷运无法顺利施工的情况。因此,都市更新计划若必须要求所有住户100%同意,根本不具可行性。

所以新加坡政府会以强制征收与提供合理补偿,以确保住户获得公平的对待。同时,政府也会提前进行公共沟通,让居民了解都市更新带来的长期效益,从而提高接受度。

值得注意的是,都市更新应当回归城市发展与居住环境改善的本质,不能涉及种族课题。在多元族群社会中,都市更新应当以公平、公正的方式进行,不应基于族裔背景对居民有所差别对待。

未来,随着科技与城市规划的进步,都市更新将更注重智慧化与绿色永续发展。包括建筑设计上导入节能减碳技术、使用环保建材,甚至采取垂直绿化概念,让都市更新不仅是建筑翻新,更是提升整体城市环境品质的重要契机。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