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中国”活动旨在通过邀请外国媒体记者走进中国各个省份,品读中国历史文化传承和现代科技发展,来讲述生动的中国故事,传播真实的中国形象。
配合中国公共外交协会的2023年中国国际新闻交流中心计划(CIPCC),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与“环球网”共同主办、中国交建集团承办了2023年“走读中国”活动,17名来自亚太地区的外国媒体记者,走进成都,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ADVERTISEMENT
天然粮仓 珍稀动植物宝库
成都,别称蓉城、锦城,一个融合了自然与人文、古老与现代的城市。
在地理的画布上,成都位于中国西南的四川盆地,是天然的粮仓和珍稀动植物的宝库。这里有沃土千里的平原,有神秘幽深的山区,有奔腾不息的江河,有恬静秀美的湖泊。成都就像一颗璀璨的宝石,镶嵌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
三国时期重镇 茶文化发源地
在历史的长河中,成都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底蕴。这里是蜀文化的摇篮,是三国时期的重镇,是诗书之乡,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历史的长河在这里流淌得更加宽广,文化的积淀在这里更加深厚。从古至今,成都的故事被一辈辈人口口相传,写成了一部部的史诗。
成都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更在于这座城市所拥有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成都人民以其乐观、自在的生活态度和热情好客的民风,使得这座城市成为了许多人向往的地方。
“少不入蜀”是四川地区的一句民谚,字面意思是年轻人不要去四川。
在古代,四川地势险要,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这给人们的生活和事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这句谚语是告诫年轻人,如果想要有更大的发展和成就,最好不要在年轻时进入四川。
城市创新指数 全球第29
然而,现在四川的交通已经非常便利,并且已被列为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正在着力推动城市能级提升、发展方式变革、治理体系重塑、生活品质提高,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2022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2081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8%。
不仅如此,成都的城市创新指数升至全球第29位,在蓉世界500强企业达315家。同时,成都聚焦双核引领双圈互动,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国际门户枢纽和服务战略大后方建设,畅通开放通道体系和全球物流网络,构筑面向“一带一路”供应链核心节点和资源配置中心。
此外,成都还积极推进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连续14年荣登“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
成都的现代化发展情况积极向上,正在向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
成都,就是一首未完的诗,一幅永不落幕的画。这里有自然的美,有人文的魅力,有历史的厚重,有生活的热情。每一个来到成都的人,都会被它的文艺气息所吸引,被它的多彩生活所感染。
总长约1.69万公里
成都天府绿道 世界最大
纵贯三百里、润泽两千年、养育千万人,锦江作为成都的母亲河,是文明孕育者、安定守护者、发展见证者,是蓉城千年立城的根基所在。她孕育了璀璨的古蜀文化,也塑造着独特的市井味烟火气。
20世纪末,因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盲目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环境保护等原因,锦江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2017年,成都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与中交集团就锦江流域综合治理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开启了高标准推进超大城市流域水生态治理、高水平建设公园城市的重大城市实践,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目前,成都市的天府绿道已是世界规模最大的绿道系统之一,规划总长约1.69万公里,包括1920公里区域级绿道、5380公里城区级绿道以及9630公里社区级绿道。
锦江绿道220公里全线贯通
2023年成都大运会开幕前,已累计建成各级绿道6500余公里,植入文旅体及科技设施3500余个,绿道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5.88%。其中,环城生态区作为城市超级“绿环”,已实现100公里一级绿道全线贯通;锦江绿道作为天府绿道体系中的核心“一轴”,目前已实现220公里全线贯通,打造滨水慢行街11条、特色街区25条,并串联起沿线23个公园、170个林盘景区,“一江锦水、两岸融城”的大美形态基本呈现。
此外,成都锦江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示范河湖;成都“夜游锦江”入选全国沉浸式文旅新型业态示范案例;锦江流域综合治理在水质提升、航线通航、全流域智慧治水方面得到重大突破。
这一切功劳都离不开成都智慧水务中心。
这是成都市打造科技治水、智慧管水的“最强大脑”,其核心是中交集团为成都量身定制的锦江智慧流域管理平台。该平台分为水资源、水安全、水生态、水净化、水管理和水文化六大板块,是中国西南地区目前最大的水务资源数据共享平台,已接入约17万路大数据,覆盖锦江流域面积2090平方公里,汇聚数据2亿多条、总量达5770GB(截至2023年7月底),日更新量达56万条,还可实现与成都市大数据平台、气象、水文等部门的数据共享,相当于在电脑上形成了一个1:1复刻的缩小版锦江全域地图,为锦江流域治理提供智慧水务支撑。
两岸高楼倒影融合古今
夜游锦江 沉浸式体验
相传在唐宋时期,锦江两岸四季花开不断,文人墨客们常常从浣花溪登船,顺江而下,一路流连观赏美景,最后到达望江楼,这种游乐活动被称为“游江”,规模之盛全国闻名。2019年,随着锦江绿道建设与水生态治理成效的逐步显现,成都市重新启动“夜游锦江”活动,借助新型LED显示与投影技术,对锦江两岸的建筑进行多媒体改造,依托建筑立面与河堤,再现东门码头商贸盛景和码头故事,带给游客沉浸式的体验。
当夜幕降临,锦江的景色便如同被舞台灯光照亮的幕布,缓缓拉开。两岸的建筑在华灯初上时,被灯光映照得如梦如幻,色彩斑斓。这些灯光,像是一颗颗璀璨的钻石,熠熠生辉,倒映在江水中,形成一道道璀璨的光影。
锦江的夜色是一种迷人的色彩。它既包括江两岸高楼的灯光,也包括江中倒影的闪烁。它融合了现代与古老,繁华与静谧。这种独特的景色,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虚幻与现实交织的世界中。
船只灯光摇曳如流星
当船只悠闲地在江面上行驶,船上的灯光摇曳在水中,形成一道道美丽的光轨。这些光轨在夜晚中特别显眼,就像是一条条流光溢彩的流星,给这个夜晚添加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锦江的夜色,也是一种声音的体验。船只的声音,轮渡的汽笛声,以及行人在岸边低语的声音。这些声音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夜晚交响乐。同时,桥上车辆穿梭的声音,以及远处市井生活的声音。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夜晚旋律。
锦江的夜色,更是一种味道的体验。微风中带着湿润的气息,以及夜晚江边的清新味道,岸边小吃的香味,以及人们手中点燃的香料的味道。这些味道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夜晚气息。
能防洪又能灌溉
都江堰因水利工程闻名
都江堰,一座因水利工程而闻名的城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西北部,是四川省著名的旅游胜地。这座城市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也是现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都江堰的旅游景点众多,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都江堰水利工程。这项工程是由秦国蜀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整个水利工程利用自然地形,巧妙地分水引水,使得都江堰既能够防洪,又能够灌溉,为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游览都江堰的过程中,游客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从离堆大门出发,游客可以沿着清溪园漫步,感受这片园林的宁静与优美。
然而,都江堰不仅是一个古老的灌溉系统,它还经历了2008年汶川地震的考验。这场地震给都江堰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然而,今天的都江堰市,地震带来的破坏已经全然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崭新的楼房、一条条笔直干净的街道和遍地的鲜花绿植。这座成都平原的美丽城市在涅槃中得到了绚丽重生。
三星堆文物出土
20世纪最伟大考古发现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古蜀文明遗址,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也是长江上游地区中华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其出土的青铜大立人、青铜面具、青铜神树和金杖等一大批国宝级文物,均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广汉,自1986年发掘以来,出土了众多重要文物。2019年底至2020年间,新发现了6座“祭祀坑”,并已出土了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和玉琮等重要文物500余件。这一新的发现再次震惊了世界,证明了中华文化的源头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久远和丰富多彩。
三星堆文化的未解之谜,如古蜀人的来源、他们的文化背景、他们如何创造出这样的艺术瑰宝等等,都让人们对这个古老的文明充满了好奇和敬畏。同时,三星堆遗址也是历史和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为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和人类历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三星堆的发现不仅揭示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中华文化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三星堆文化的发现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图由“走读中国”提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