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龍應臺在臺灣燒開了第一把野火,燎原之勢遍及亞洲華人世界。龍捲風般席捲而來的文章一把一把集成了《野火集》。時間飛快,再過一年《野火集》就40歲了,比我的年齡還大。
ADVERTISEMENT
二十多歲那年在師範學院讀了這本書,當了典型的憤青。對身邊種種不公義,內心就會跑出一個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大俠。哪怕自己的力量再微小,要想要去改變這個社會,讓自己的國家變得更好。
最近高教機構娛樂活動演唱會指南鬧得沸沸揚揚,裡面諸如觀眾必須男女分開坐、禁止男性表演者穿短褲、演唱歌詞需受過校方審查等等的規定,確實令人瞠目結舌。令我不禁懷疑這到底是什麼年代?怎麼世界各國都在追求卓越,而我們卻不停地在開倒車趨向保守?
部長莫哈末卡立被推上了風口浪尖,高教部發文告要檢討是否有小拿破崙在從中作梗。最終會否迎來U轉尚且不可而知。如果可以,我想給他介紹《野火集》裡面的這一篇文章——〈機器人中學〉。
身為成年人的教育工作者不應該用“管訓框框”來約束同為成年人的大學生。美其名是“為了你好”,但最後這些框框都會變成教育工作者證實自己權威的工具。《演唱會指南》毫無疑問會演變成一個緊箍咒,把創意滿滿的大學生掐得無法動彈。
從這一件事情管中窺豹,高教部如果希望大學生在智育上大放異彩,那就別在德育上拼命往後拉。如此矛盾的舉措,我們又怎麼能期待順從聽話的“乖”學生有天馬行空的想法?如龍應臺所說,“庸材”的德育之下,根本不可能會有真正的智育。
馬來西亞山明水秀,大學在早些年聞名世界,自古倍出人才。然而近幾年馬來西亞大學的名次總是在“跌跌不休”,人才也在源源不絕地流向其他國家,在其他地方大放異彩。真心希望高教部別再把心思放在無關緊要的地方,而是真正在學術教育上發憤圖強。
願能夠借龍應臺的野火來燃燒,燒出一片沃土,讓馬來西亞的教育土壤更加豐饒。
天佑馬來西亞。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