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米作為大馬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供應和價格問題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米貴了,到外用膳吃飯就更貴,對於一天至少一餐需要外食的上班族來說,也非常負擔。
ADVERTISEMENT
入口白米漲價的同時,本地白米卻大缺貨,就連以前常見的碎米,也難尋,這叫低收入家庭如何生存?
白飯是亞洲人的主食,而在馬來西亞儘管各族飲食文化不同,但白米飯卻是各族一日三餐都會吃的食糧。
在提倡健康飲食,富裕或負擔得起的家庭把家裡的白米換成糙米、巴斯瑪蒂香米、藜麥等其他優質碳水主食的同時,更多的中低收入家庭其實連一般的香米都負擔得吃力,何況如今入口白米漲價,本地白米一包難尋的情況下,對於這些普通家庭來說更是艱難。
來自單親家庭的我,體會特別深,即便母親身兼3份工作,但很長的一段時間,我們卻都只吃得起長了谷牛(米象)並被蛀碎的米,商家一般會給這些米糧打折,印象中1包10公斤的這類米糧,當時售價為10令吉。
長了谷牛的碎米,媽媽買回家之後,會先倒在一個大鐵盤上,拿去戶外曬太陽,然後才收進米缸,可是一般作用不大,煮成飯之後,還是會有一股異味,為了去除那種味道,媽媽會在煲飯的時候多加幾片家裡種的班蘭葉,讓米飯有一點香氣。
我媽總說,沒菜沒肉沒關係,有飯飽肚就有力量幹活和讀書,這種“有飯吃就幸福”的知足觀念是外婆留給母親的,因為媽媽小時候生活也艱難,醬油買了也捨不得多吃,因此常會以熱水泡飯吃,而她這樣的吃飯“方式”在她必須扛起家計,一天打三份工的時候,最為常見。
媽媽說過,熱水泡飯省時、省事又省錢,但是我知道,這些“省”的字裡行間包裹著的是她當時對家裡、生活和孩子們的憂與愁。
熱水泡飯吃起來其實是帶著甘甜味的,有種淡淡的米香,很好入口。初入社會工作,人在雪隆的時候,我也曾學著媽媽以熱水泡飯解決一兩餐,那時候不是吃不起菜肉,只是懶惰外出又對烹飪沒有多大的興趣,便把米倒入鍋裡煮熟,泡著熱水吃,心裡還覺得自己可以順便減肥。
小時候,我不懂為什麼媽媽不乾脆煮稀飯,而是要煮飯再泡水,直到後來我問她,才知道,媽媽泡熱水的都是吃剩的冷飯,因為若是直接加熱,飯粒會變得很乾,倒入熱水泡一下軟軟暖暖的,吃著比較舒服,而且也不會浪費那些吃剩的飯。
近年我變著花樣連哄帶騙的要媽媽把白米換成糙米,但她不願意,最後大家各退一步,她以糙米和白米混搭著吃,算是有了進步。
那天,她跟我說入口白米要漲價了,我還跟她說沒關係,反正我們吃的是本地白米,誰能料到本地米竟然會缺貨。我想過讓她囤一兩包白米,但想著我們的飯量不大,吃不及會長谷牛,飯會臭臭的,就打消了念頭。
回顧以前走過的那些日子,再想想現在可能也在生活中面對各種經濟困難的家庭,總覺得他們面對的困境比我們當年要難上百倍,這是百物上漲的時代,本地米和碎米又缺貨,外國入口香米或其他的優質谷糧又買不起,他們該怎麼辦才好?
而這群人當中,就包括了要用勞力換取生活的外籍勞工,所以眼看政府拒絕採納巫青團團長莫哈末阿克瑪有關禁止外籍人士購買本地米的建議,我是絕對贊同的,畢竟讓外勞捱餓對解決米糧問題不會有任何幫助,就如末沙布說的“外國人也需要吃飯”。
反之,政府現在更迫切需要做的是找出“數據顯示米糧充足”,但市場上卻還是面對本地白米難尋的原因,從根源解決問題,才能幫助到人民。
白米作為大馬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供應和價格問題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米貴了,到外用膳吃飯就更貴,對於一天至少一餐需要外食的上班族來說,也非常負擔。
沒有良策,平民的路只會越走越難,要是日後連熱水泡冷飯也成了一種奢侈,該怎麼辦才好?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