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大與馬大,這兩所百年老校,跨越時空,遙相呼應,成為緊密聯繫兩國教育與文化交流的紐帶;中國與馬來西亞,始終“遇山一起爬,遇溝一起跨”,在即將迎來兩國建交50週年之際,再次出發,相伴而行,共同開啟新時代中馬睦鄰友好的新徵程。
廈門應該是與馬來西亞最為親近的中國城市之一。這個富有亞熱帶風情的海島城市,是許多馬來西亞華人的祖籍地,也是中國東南亞研究的重鎮之一。漫步鷺島,你會發現很多熟悉的南洋場景——高挺的椰樹、繁茂的棕櫚、成片的騎樓,甚至連廈門特色美食沙茶麵也有著深深的南洋基因。也正因如此,在我剛剛抵達吉隆坡時就強烈地感受到了撲面而來的親切感。這種親切感來源於廈門與南洋的歷史連結,也來源於廈門大學與馬來亞大學的特殊學緣,更來源於中國與馬來西亞之間的天然聯繫和特殊淵緣。
ADVERTISEMENT
9月21日,我來到美麗的吉隆坡,參加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與馬來亞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並與馬國的專家學者、政府官員等共同見證“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馬來西亞工作站”在馬來亞大學的正式設立。作為中國高校在東南亞國家成立的第一個區域(國別)研究站點,馬來西亞工作站的設立既是賡續廈大與馬大悠久學緣的創新舉措,也是新時代兩國推動中馬命運共同體建設走深走實的重要體現。
1921年,馬來亞華僑陳嘉庚先生在祖籍地創辦了廈門大學。自建立之初,廈門大學就以“面向海洋、面向東南亞、面向華僑”為辦學方針。職是之故,廈大與東南亞國家聯繫密切,尤其與馬大有著長期友好緊密的交流與合作。為此,廈大分別建設馬來西亞分校(馬校)、馬來西亞研究所(馬所)、馬來西亞工作站(馬站),以“三馬一體”的架構格局推動兩校及兩國教育交流與合作。
2003年,前首相阿都拉來訪廈大時,倡議中國創立馬來西亞研究學科。為此,廈門大學馬來西亞研究所(“馬所”)於2005年正式成立。廈大前校長朱崇實教授和馬大前副校長哈欣耶谷教授共同為馬所揭牌,廈大馬所成為中國最早成立的專門從事馬來西亞問題研究的學術機構。同期,馬來亞大學成立中國研究所。近二十年來,這兩個“兄弟院所”遙相呼應,密切配合,在中馬關係、華人華僑、東南亞研究等方面建立了深厚、穩定且密切的合作伙伴關係。馬所在促進兩國教育文化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增進兩國學界及人民傳統友誼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2013年,大馬政府正式邀請廈門大學到馬來西亞創辦分校(“馬校”)。同年10月,兩國正式簽訂了廈大馬校建設協議。廈大馬校是中國大學首次在海外辦學的創新嘗試,也是對陳嘉庚先生傾心教育、造福鄉梓的歷史回饋。短短三年間,一座座具有濃郁嘉庚風格的教學樓在一片900畝的棕櫚樹林中拔地而起。2016年,廈大馬校正式招生辦學。今年是馬校建設協議簽署的第十個年頭,迄今馬校已培養了數千名優秀畢業生。目前,有來自35個國家和地區的6800餘名學生在馬校就讀。這些優秀學子在這所多元文化交融的大學裡接受優質的高等教育,正成長為有理想、有尊嚴、有智慧的世界公民,而後信心滿滿、朝氣蓬勃地走出校門、走向世界。
2023年,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工作站(“馬站”)在馬來亞大學正式建立。馬站將作為廈門大學專門從事東南亞研究的師生在馬來西亞進行學術訪問、田野調查及開展學術交流的辦公場所。作為中國高校在東南亞國家成立的第一個區域(國別)研究工作站點,馬站的建立必將進一步推動兩校、兩國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術出版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這是兩校傳承深厚學緣的新嘗試,也是廈大推動區域國別學建設與加強東南亞研究的新舉措。
2003年、2013年、2023年,廈大分別建立了馬所、馬校與馬站,這三個年份將在中馬人文交流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廈大“三馬一體”多層次、立體化的構架格局將繼續推動兩國教育交流合作,不斷豐富人文交流內涵。廈大與馬大,這兩所百年老校,跨越時空,遙相呼應,成為緊密聯繫兩國教育與文化交流的紐帶;中國與馬來西亞,始終“遇山一起爬,遇溝一起跨”,在即將迎來兩國建交50週年之際,再次出發,相伴而行,共同開啟新時代中馬睦鄰友好的新徵程。
(《鷺島南望》是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和馬來西亞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就馬來西亞及東南亞相關國際問題共同撰寫的評論專欄。本文為特約專稿,也是系列評論的第十三評。文章僅為個人觀點。)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