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有言:“求之於勢”,要懂得認清形勢才能順勢而為,要想隨風而行,必須先懂勢,再做事。
風潮從未停過,從2000年互聯網風潮,到油氣SPAC熱潮,2008年大馬房產風潮,再到疫情爆發掀起的手套風潮、科技風潮,以及後疫情時代的人工智能風潮、電動車風潮等,一波接著一波。
ADVERTISEMENT
每當風起時,都有不少追風者向風而行,希望趁勢而起;然而,風停了,追風者則如墜落流星消聲匿跡。跟風而行,究竟該還是不該呢?當風停了,追風者又該何去何從?
隨著市場的變化,每段時間都有不同的潮流出現,時代洪流滾滾向前,唯有順勢而為才能有所作為,Ga Skylight公司董事兼企業教練郭義霖認為,“跟風”其實並沒錯,每個人都希望能站在風口上,風起時乘風而去,但如何在風起時飛得更高才是關鍵。
他在接受《星洲日報》專訪時指出,跟風其實是應該的,順勢而為總比逆水行舟要來得好,總不可能做沒有人做的東西,不管是站在個人或企業的角度來看,隨風而行是應該的。
“作為企業者,最好當然是去創新,但我們也要知道,創新的成本是相當高的,包含研發、發展和社會教育等成本都是相當高的,並非每個國家都能夠出現蘋果、華為等創新型企業,這需要國家背後擁有龐大的科技、研發人才才能做到。”
近年來,國內商業模式的創新相當盛行,許多人都學習中國成功的案例,甚至將成功的商業模式搬到國內使用。但與中國13億人口不一樣,大馬人口有3230萬人,華裔僅680萬人,若再細分說華語和英語的群體則更小了。鑑於國情、人口基數與市場規模的不同,若將中國的商業模式直接搬到大馬使用,大馬市場未必能承載,往往最後都敗得一塌糊塗。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他指出,“跟風”本身並沒有錯,尤其在自身沒有太多資本的情況下,更多的創業者都選擇跟風,否則可能很難賺到第一桶金。但當太多的人進場,遍地開花之時,就要開始注意是否該繼續跟風了。
“不能說跟風不好,而是要看你是在哪一個階段進場,有時候你不跟風,待風一過,就要等下一個風口;但如果已經在颳大風了,即時再進場則未必是好事。”
他分享道,在疫情當下掀起的口罩風,身邊一些朋友其實也轉型去做口罩,可是後來都燒到手,只有第一批人可以賺到錢。甚至更早前掀起的奶茶風,在一些品牌帶起風潮後,奶茶讓年輕人趨之若鶩,大家都爭先恐後開起了奶茶店,如今市場出現奶茶店過剩的情況。
“當競爭過於激烈,利潤又不多的情況下,企業其實很難生存,當風一過,風口上的豬就會掉下來了。”
先懂勢,再做事
《孫子兵法》有言:“求之於勢”,要懂得認清形勢才能順勢而為,要想隨風而行,必須先懂勢,再做事。
金融界最早嗅到風向
郭義霖指出,春江水暖鴨先知,當風口來臨時通常最早嗅到風向的都是金融界,比如銀行界或投資界,他們知道哪個風向會到來,於是會把錢借給相關企業,這時的風就開始來了。
“比如現在的人工智能浪潮,你可以看到很多投資機構都會爭相把錢借給有能力生成AI的科技公司,當這階段一來到的時候,就是風起了,也是最好的進場時候。”
第二階段則是首批進場的大型公司摸到了門路,業內中型公司都感受到風起了,趕快跟風進場,隨著越來越多公司湧入市場,整個市場開始大事發展。隨之而來的第三階段則因太多人湧入而開始氾濫,當太多企業進入到一個賽道,就會陷入一種惡性競爭的情況,這是不可避免的,至於這股浪潮能否獲得支撐,則得視這股風潮能否創造利潤。
比如去年吹得比較盛的風潮是元宇宙(Metaverse),很多企業都跟隨這一風潮,就連臉書(Facebook)都改名成Meta,做室內設計或賣場也都進場開發元宇宙。隨後在NFT風大起時,大家都轉為研發自己的NFT。
然而,科技發展不能只空講未來前景,最後能不能創造盈利才是關鍵,如果只是一味吹噓未來,但實際上卻一分錢都沒有賺,最終也會因沒有正式的商業價值而被大家所放棄。
“如果這股風潮不能夠創造利潤,大家湧入只是為了推高自己的估值,為日後上市夢想打下基礎。但當風潮退去時,這些剛進場的業者往往是一杯羹都分不到。”
郭義霖指出,第一和第二階段進場的,往往都是現金流比較充足的公司,當來到第三階段時,市場都被瓜分得差不多了才進來接盤,當風潮一過,危機就開始浮現。
“如果你發現這個行業很多人進去,一個蛋糕只是一個人吃,沒問題;如果是10個人吃可能還可以,但是100個人吃,還能不能分得到一口,就要想清楚,不要盲目進場。”
企業跟風3大考量
風起時應不應該跟風?郭義霖認為,知識、資源與資本是企業考量跨行業跟風的3大基本要素。
“第一個要考量的是知識是否充足,往往許多人看事情只是看表面,看到風潮到了,但是卻不明白賺錢的門道在哪裡。”
正如之前大家都在說大數據很重要,不管任何領域的企業都在收集數據,但大數據的功能是為了背後的人工智能所做的部署,目的是要得到行動數據做估算,再推送一些用戶需要的東西給他們。
然而,很多人對大數據沒有很深入瞭解,花大筆錢在收集數據,這就是知識不足的體現。因此,在進入任何新行業前,需要具備知識和一定的認知。
郭義霖認為,如果只是空有夢想,沒有知識,這是不切實際的,在考慮是否要進入新行業時,可通過跟不同圈子的人交流,得到比較正確的資訊。
除了知識外,企業擁有的資源亦是相當重要的,其中包括專業人才或貴人,公司是否有這樣的專才,如果沒有,能否找到對的人。
第三則是資本,若資本不充足的情況勉強進入,那就是在賭,最後的結果不是大贏,就是大輸。如果資本足夠,輸得起是沒有問題的,但若輸不起,那就千萬不要輕易去碰觸風口上的行業。
“當你要進入一個賽道,你的知識和認知到底有多廣,你認識的人和擁有的資源到底夠不夠,或是有沒有資本在背後支持,我想這是當代創業者應該去考量的,否則創業成了用頭去撞業。”
拓展關聯業務
追風者並非都只是盲目跟風的失敗例子,當中亦不乏經過深思熟慮的業者,利用自身優勢趁勢拓展業務,以在追風的路上,比其他業者走得輕鬆順利。
知名安全套製造商康樂(KAREX,5247,主板消費產品服務組)於2020年8月宣佈通過泰國子公司Innolatex進軍手套製造業,因安全套和手套主要生產原料皆為橡膠,並且能通過其藥房、藥店等醫療業務的銷售渠道,將手套商品銷售到市場。
根據該公司2022年報,手套業務暫時還未有任何貢獻,但廠房在驗證生產線的最後階段取得進展,一旦生產線在下個財政年開始投入商業生產,手套銷售預計將擴大醫療業務的產品。
原本經營手套浸膠生產線製造的合力科技(HLT,0188,創業板工業產品服務組)也在2018年收購HL橡膠工業公司,開拓下游業務,經營手套製造與貿易業務,更在疫情期間通過收購手套生產公司和增設廠房的方式積極擴大手套業務,為未來數個季度帶來不俗的業績。但隨後也因手套領域陷入低迷,旗下手套業務轉虧。
馬星集團(MAHSING,8583,主板產業組)於2020年宣佈進軍手套業,首間手套製造廠房在2021年5月投產,訂單火熱讓生產線迅速見頂。其醫療手套亦獲許可在歐美銷售,手套業務為公司貢獻營業額;惟不敵大勢而轉虧。
跨界發展 審時度勢
郭義霖認為,跨領域擴展至其他行業時,擴展上下游行業是最好的選擇,比如手套業可以去做橡膠類的,生產新品牌。倘若風口正與公司上下游有關聯,跟風進軍則有一定的優勢,因擁有相同的資源。
即使像世界首富馬斯克,即使是Space X也好,特斯拉也好,The Boring或是Neuralink、Sratlink,其實這些公司都與科技有關聯。
“但若完全沒有碰觸到的話,那就要小心注意了,因為往往只看到表面,內在很多都是泡沫,當泡沫吹得大,遲早有一天會破。”
他建議,如果要跨行業拓展,還是需要衡量一下自己的斤兩,若在資金充足的情況下,要跨界發展還是可以的,但最後能否成功還是要看運氣,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認清現實 趁早改變
好景不長在,好花不常開,企業跟風前需清楚知道,風潮遲早會過去,企業能否在風潮退去前提升到更高的檔次,則是企業能否長久的關鍵;否則風潮過了,所有問題都會開始出現。
“身邊之前有好多人都跟我說,以前我賺過幾百萬、幾千萬等等,但是現在10萬都拿不出來,因為當時他是風口,雨天的時候賣雨傘,熱天的時候賣冰淇淋,你怎麼賣都會賣得好,但雨天、熱天總會過去。”
之前掀起的一股創業潮,不少人都紛紛出來創業,但隨著市場熱錢退去時,當初跟風而上,但卻沒有趁風勢還在時更上一層樓的話,就很容易曝露實力不足的一面。
“當市場消費情緒開始如潮水般退去時,就可以看到誰的實力不足,就像俗話說的,當潮水退去時才知道誰在裸泳。”
資本到位 考驗開始
他表示,自己曾見過很多在趨勢風口中賺了錢,但卻不會守,以為好景會一直延續下去,可是當風一過的時候,問題也開始暴露出來了。以前就是亂投資,不會去做賬和看賬,結果造成很大的問題。
“其實在風口賺到錢時,就應該開始招聘一些專才,讓公司整體架構更加穩定,甚至讓專才視察看市場的下一步應該怎麼走,或是學習新知識,讓思維更加廣闊。正所謂花無百日紅,不要以為這陣風一來就是永遠的,必須要在自己還是高峰時去改變,變得更好。”
當大勢已去
世事變遷,時勢更迭,在風勢過去之時,“堅持”或“改變”並沒有絕對,唯有結果才能判定當下的選擇是對與錯。
郭義霖指出,身為一個老闆或決策者,在決定堅持或改變時,還是需要經過數據分析才能做決定,比如進場後是否有利潤,若沒有看到利潤就不應該堅持,而是應該改變,一是壯士斷臂將其關閉,二是改變做法,三則是轉讓業務。
“堅持或改變都要依據時勢,時勢一直在變,《孫子兵法》說,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市場的走向是變化莫測的,以前只要有一個長期規劃即可,後來每三個月就有變化,現在可能每星期就有一個新變化,你不知道何時哪裡開始打仗,何時開始原料大漲。”
沒有一套萬用商業模式
他補充,沒有一套邏輯能夠套用在所有的商業模式,都是因人而不同,商業裡有太多的考量,包括地點、時機、人的考量等,商業都有“賭”的成分在內,只有最終結果的成敗,才能判定當初的決定是對或錯。
不管堅持或是改變,主要還是要看決策者是否能承擔得起其所帶來的後果或損失。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