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潮從未停過,從2000年互聯網風潮,到油氣SPAC熱潮,2008年大馬房產風潮,再到疫情爆發掀起的手套風潮、科技風潮,以及後疫情時代的人工智能風潮、電動車風潮等,一波接著一波。
ADVERTISEMENT
每當風起時,都有不少追風者向風而行,希望趁勢而起;然而,風停了,追風者則如墜落流星消聲匿跡。跟風而行,究竟該還是不該呢?當風停了,追風者又該何去何從?
隨著市場的變化,每段時間都有不同的潮流出現,時代洪流滾滾向前,唯有順勢而為才能有所作為,Ga Skylight公司董事兼企業教練郭義霖認為,“跟風”其實並沒錯,每個人都希望能站在風口上,風起時乘風而去,但如何在風起時飛得更高才是關鍵。
他在接受《星洲日報》專訪時指出,跟風其實是應該的,順勢而為總比逆水行舟要來得好,總不可能做沒有人做的東西,不管是站在個人或企業的角度來看,隨風而行是應該的。
“作為企業者,最好當然是去創新,但我們也要知道,創新的成本是相當高的,包含研發、發展和社會教育等成本都是相當高的,並非每個國家都能夠出現蘋果、華為等創新型企業,這需要國家背後擁有龐大的科技、研發人才才能做到。”
近年來,國內商業模式的創新相當盛行,許多人都學習中國成功的案例,甚至將成功的商業模式搬到國內使用。但與中國13億人口不一樣,大馬人口有3230萬人,華裔僅680萬人,若再細分說華語和英語的群體則更小了。鑑於國情、人口基數與市場規模的不同,若將中國的商業模式直接搬到大馬使用,大馬市場未必能承載,往往最後都敗得一塌糊塗。
他指出,“跟風”本身並沒有錯,尤其在自身沒有太多資本的情況下,更多的創業者都選擇跟風,否則可能很難賺到第一桶金。但當太多的人進場,遍地開花之時,就要開始注意是否該繼續跟風了。
“不能說跟風不好,而是要看你是在哪一個階段進場,有時候你不跟風,待風一過,就要等下一個風口;但如果已經在颳大風了,即時再進場則未必是好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