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7年登基时,国王将克力士赏给田金石,褒扬兼拢络。田金石是一个务实干练和聪明狡黠的商人,知道这种泛滥着血灾和浪漫的神器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但看在国王龙颜上,陪侍国王巡视商业疆域时,仿效马来贵族把克力士斜插腰带。
1878年返回唐山前,田金石把克力士当作御赐家传宝交到儿子田金虹手上。
ADVERTISEMENT
完
更多作品: NOvia/鳄眼晨曦 第四章 (五) NOvia/鳄眼晨曦 第四章 (四) NOvia/鳄眼晨曦 第四章 (三) NOvia/鳄眼晨曦 第四章 (二) NOvia/鳄眼晨曦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鳄鱼被称为恐龙时代的“活化石”,它们的演化史可追溯到2亿多年前的三叠纪,一直生活在咸淡水交界的河口、红树林和沼泽地带。但近年却频频出现鳄鱼“入城”现象,为何鳄鱼会改变活动范围,离开原本的栖息地,误闯繁嚣拥堵的城市?
“Air yang tenang jangan disangka tiada buaya.”这是一句马来谚语,意思是看似静水无痕,实则暗藏危机,重达数百公斤的巨鳄可能在你左右。
近年在马来西亚半岛,有目击者频频看到鳄鱼“入城”,游进城市的河流,导致人心惶惶,担心鳄鱼会袭击人类。今年2月,吉隆坡占美清真寺附近的河流出现鳄鱼踪迹。同月又发生“Midvalley鳄鱼”事件,谷中城购物广场外的巴生河有鳄鱼晒日光浴。接着,有人陆续在一些知名海滩目击鳄鱼出没,像是波德申的猴子湾、亚庇的丹绒亚路海滩,以及斗湖邦邦岛附近海域。这些鳄鱼事件无疑会冲击当地的旅游业。
对此,马来西亚半岛野生动物保护及国家公园局(PERHILITAN)已经采取行动,将这些鳄鱼捕捉迁移到安全区域。但这些“城市鳄鱼”事件令人不禁思考,为何鳄鱼会改变活动范围?它们为什么会离开原本的栖息地,误闯繁嚣拥堵的城市?

环境变化,迫使鳄鱼进入城市?
鳄鱼被称为恐龙时代的“活化石”,它们的演化史可追溯到2亿多年前的三叠纪,一直生活在咸淡水交界的河口、红树林和沼泽地带。这些区域被茂密的森林覆盖,为鳄鱼提供了安稳的生存空间。
过去,人类的祖先与鳄鱼一直保持和平共处的关系,只要人不犯鳄,鳄不犯人。然而,随着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栖息地遭受破坏,加上食物资源日益短缺,迫使鳄鱼不得不出走。
向长期与野生动物打交道的PERHILITAN询问“城市鳄鱼”现象时,他们通过电邮回复表示,这很可能是环境变化,例如栖息地被破坏、河道改变、城市扩张以及人类住宅区不断侵占鳄鱼生活环境地等因素,都有可能迫使鳄鱼进入城市,寻找新的食物和领地。
“虽然鳄鱼数量增加也可能是其中一个原因,但这种现象更可能与丧失栖息地、人类活动干扰鳄鱼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此外,河道系统改造也让鳄鱼更容易进入一些偏远地区。”

河流重生,野放鳄鱼归来
鳄鱼“入城”的现象恐怕并非单一因素所造成。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旗下物种生存委员会鳄鱼专家组的成员阿都哈密教授(Prof. Dr. Abdul Hamid Ahmad)指出,尽管大多数人认为,主要原因是鳄鱼的栖息地遭受破坏,才会让它们出走,但他表示无法对这个问题下定论,需要再进一步的研究。
惟,不全然是负面因素才会有“都市鳄鱼”的现象。有时,它们发现到有健康的河流生态,物种丰富,就会迁徙到新的栖息地。
例如,早前有报道指出,民众在哥打桥拍到鳄鱼朝巴生河上游的印度街大街方向游去。据报道,巴生河过去都有鳄鱼栖息,只不过因河流污染,它们被迫撤离。随着巴生河的生态恢复,水质变好,不少野生动物开始回归,其中包括鳄鱼、水獭以及河畔的鸟类等。

鳄鱼不能随便杀?
在大马,鳄鱼属于受保护动物,PERHILITAN和执法单位都不能随意射杀。可是,东马的政策有所不同。以砂拉越为例,为了控制沿河鳄鱼的数量,砂拉越森林机构会展开猎鳄行动。沙巴也有类似措施,沙巴野生动物局向民众开放猎杀鳄鱼许可证,呼吁民众申请成为鳄鱼猎人,协助当局减少人鳄冲突事件。
不过,槟城消费人协会不认同沙巴政府的做法。“减少数量不保证不会遇上鳄鱼,何况河流是当地人民的主要交通通道。为了找寻新的栖息地,鳄鱼是会从河口游向内陆淡水地区或沿海地区,因此人鳄冲突很可能继续下去。”
PERHILITAN称,为了应对频繁出现的鳄鱼目击事件,该部门采取了多项防护措施,包括对已知的鳄鱼栖息地开展定期巡逻,以及转移那些对公共安全造成威胁的鳄鱼。
“在一些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地区,该部门的专员和专家会及时介入,将鳄鱼安全转移至更适合它们生存的栖息地。”
阿都哈密说,面对鳄鱼的“误闯”,通常都是采用“移除法”,即将捕获的野生鳄鱼转移到繁殖场驯养。这也是目前最有效的应对措施。
此外,还有一种符合人道主义的做法,那就是捕获野生鳄鱼后,将它转移到无人居住的偏远地区。然而,野放是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鳄鱼有归巢的本能。
“一些马来西亚非政府组织也曾推崇这个方案,但科学证明这种做法是徒劳无功的。即便鳄鱼被迁移到数千公里之外,它依然可以跨越海洋或国境,在几个月内,返回距离捕获地点400公尺范围内的区域。”

制定通用标准,以鳄鱼体型判定危险程度
阿都哈密坦言,虽然政府已经制定很多防范鳄鱼措施,并在相关区域竖立警告牌,但目前依然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阻止人鳄冲突。他建议,或许可以从两个方向着手:第一、提高民众的安全意识,鳄鱼出现时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第二、持续转移那些有危险的鳄鱼,这个措施必须长期做下去。
所谓预防胜于治疗,有关当局可以依据体型来判定鳄鱼的危险程度,而不需要去证明那条鳄鱼是否有攻击。举例来说,一条鳄鱼只要超过5公尺长,足以对周围居民构成威胁,相关单位应该马上转移。
“鳄鱼的‘危险体型’是通用标准,所有野生动物管理部门都采用这个原则。”
他强调,管理野生鳄鱼是需要长期投入的工作。如果等到发生人命才来射杀鳄鱼,那是属于被动式的应对措施。想要消除潜在危险,应当采取必要的行动。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鳄鱼?
在东马,经常会看见鳄鱼出现在人类社区,导致人鳄冲突事件逐渐增加。有分析推测,可能是鳄鱼数量太多,为了获取更多食物资源,它们改变活动范围,游到不同的分支河流。
他解释道,咸水鳄(Crocodylus porosus)是大马分布最广的鳄鱼种类,可以在淡水和咸水环境中生存,极为危险。此外,本地还有两种鳄鱼——暹罗鳄和马来长吻鳄,“不过这两种鳄鱼只可以在淡水里面生活,像是内陆湖泊和沼泽地,而且它们的数量非常稀少。”
那么为何鳄鱼数量会日益增加?他认为,这也许是政府保护政策带来的“副作用”。
早在1980年代末,鳄鱼皮一度成为市场的抢手货,尤其咸水鳄皮有对称的纹理图案,以及柔韧的质感,很适合制作奢侈时尚单品。当时人们随意滥杀,几乎将野生鳄鱼赶尽杀绝。
为了防止鳄鱼灭绝,沙巴在1982年立法保护野生鳄鱼,砂州的咸水鳄也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附录一(Appendix I),禁止一切猎杀和贸易活动。

保护政策奏效,沙巴鳄鱼数量增长逾10倍
自1998年野生动物保护(修正)法令生效后,砂州鳄鱼数量逐渐回升。随着大马加入IUCN、CITES及TRAFFIC等国际组织,再加上2010年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令(716法令),鳄鱼栖息环境开始慢慢修复,越来越多鳄鱼回归到河流和沼泽地带。
在2006年至2017年,阿都哈密一直在沙巴从事有关鳄鱼的生态研究。他说,这些法律的本意是防止滥杀或未受监管的狩猎,避免物种灭绝。
“不过,当时或许没有制定‘如果这些法律奏效该怎么办’的应对方案。事实证明,这些法律的确奏效,多年的保护(政策)让鳄鱼重返许多河流。当我在沙巴工作时,我们发现自1984年以来,沙巴的鳄鱼数量增长了超过10倍!”
尽管保护政策取得显著的成效,让鳄鱼数量大幅增长,但同时也严重冲击依靠河流生活的居民,他们每天要提防鳄鱼出没,担心自己或家畜成为鳄鱼的猎物。
大型鳄鱼正在增加……
鳄鱼繁殖速度其实相当缓慢,雌鳄一次可以产下30至60颗蛋,并需要3个月来孵化。但是,它们的存活率很低。阿都哈密说,只有1%的蛋能够存活到成年。在野外,蜥蜴、鸟类是会吃掉鳄鱼的蛋。即使成功孵化成幼鳄,它们仍要面对各种大型捕食者的威胁。
“40年前孵化的幼鳄中,如今有1至2%已经变成大型鳄鱼。鳄鱼是长寿的物种,可以终生持续生长。所以40年前的大型鳄鱼,现在已经变得极其庞大。不是说大到像一辆巴士,但一条5公尺长的鳄鱼已经属于巨型鳄鱼了,是可以攻击人类。”
2023年,沙巴野生动物局就曾在拿笃射杀一条身长5公尺,重达1200公斤的巨鳄。他说,根据现有的记录,鳄鱼最长可达到7公尺。如今大型鳄鱼的数量肯定比以前来得多,这也就是采取保护措施后,必然会出现的结果。
相关报道: 【人鳄冲宊/02】频繁出没安全受威胁,鳄鱼究竟该保还是该杀? 【人鳄冲宊/03】柔佛哥打丁宜有个鳄鱼潭,保育鳄鱼不屠杀不买卖 延伸阅读: 【保育不能等/01】鲨鱼正在濒危:不吃鱼翅,给鲨鱼一条活路 【保育不能等/02】长臂猿的哀歌:不要买幼崽当宠物,你会杀死它们! 【保育不能等/03】珊瑚礁白化浩劫:寻找超级珊瑚,拯救海洋生物的孵育温床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