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在吸引中資到來之餘,可以學習中方的電動車技術,吸引美企則可以學些美國的可持續能源技術,這些都有助國家發展綠色經濟。
投資、貿易及工業部長東姑賽夫魯說,首相是一個頂級推銷員。繼年頭招中資來馬後,首相近日出席聯合國大會,在美國推廣大馬,並且爭取一些世界500強企業來馬投資。
ADVERTISEMENT
參考歷史,當外資來馬,機會與挑戰並存。90年代,東南亞國家吸引了大量的外資,受益者包括泰、印、馬,各國經濟快速增長。
熱錢推動了發展,伴隨的是債務的攀升。到了1997年,資金撤出亞洲,美元走強,導致亞洲貨幣貶值。
外債高企的泰國被迫放棄固定匯率制,引發了金融危機。印尼盾一度貶值超過70%,該國向IMF求援。
大馬為了穩住馬幣,被逼以資本管制的形式,讓馬幣與美元掛鉤。亞洲金融風暴告訴我們,吸引外資只是第一步,如何留住資金,推動可持續性的發展,這些更重要。
多年來,中國是許多國際企業投資的首選。外資促使該國製造業蓬勃發展,但也引發了環境汙染。2010年代,煙霾成為了中國多個城市的普遍現象,包括北京、哈爾濱、上海。
尤其是北京,在2015年曾發出 “空氣汙染紅色警報”。當年,北京空氣中的PM2.5濃度遠遠超過了世衛組織(WHO)的安全標準,政府被逼推出緊急措施,包括暫時關閉學校和工廠等。
回到大馬,近年水災來襲,有言論認為在某程度上,不同地區的過度發展是原因之一。有錢發展固然是好事,但在這個全球面臨氣候變化的時代,發展的方針必須考慮環境、社會與治理(ESG)。
除了環境議題,外資也為某些國家帶來社會問題。墨西哥加入北美自貿協定(NAFTA)後,提升了墨、美、加之間的貿易。
在馬奎拉多拉斯(maquiladoras)一帶的製造業蓬勃發展,為墨西哥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但後來,人們發現該國工資增長相對較慢,遠低於美、加的同類工作。此外,該國的工人面臨惡劣的工作條件。外資推動了經濟增長,但也加劇了貧富懸殊問題。
在大馬,疫情打擊了低收入群的財務狀況,政府計劃未來減少原油和其他補貼,這也有可能加重窮人的生活負擔。在外資推動發展時,防止貧富差距廣大將是政府的重要任務。
外國企業來馬投資,它們帶來的除了資金,還有競爭。以特斯拉(Tesla)為例,它進軍中國後,一度把車價減半。在面對外企的競爭,本土企業必須遇強越強,否則會面臨淘汰。
當然,長遠而言,外資利大於弊。以競爭議題為例,國內企業有競爭才有進步。印度吸引了大量外資後,政府通過提升教育,不僅在電腦軟件和服務等行業培訓出了大批的專才,還成功打造瞭如 Infosys等科技巨頭。
在引入外資時,國家也有機會引入新技能、新科技。在這方面,新加坡是一個例子。它通過吸引外國資本和技術,從貧窮的漁村發展成為全球金融和技術中心。
新加坡與馬六甲港口是競爭對手,後者位於世上最繁忙的海峽之一,在地理位置佔優勢。但前者通過引進美國諮詢技術後,成功提升港口的效率,超過馬六甲,成為區域性的主要貿易港口。
大馬在吸引中資到來之餘,可以學習中方的電動車技術,吸引美企則可以學些美國的可持續能源技術,這些都有助國家發展綠色經濟。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引入外資是一把雙刃劍。據依附理論(Dependency Theory),過度依賴外國投資可能導致資源枯竭和經濟不平衡。
委內瑞拉依賴外企開發石油資源,收入被油價牽著走,經濟隨著油價起伏陷入種種危機。從亞當斯密(Adam Smith)和比較優勢(Competitive Advantage)論角度,只要投資與接受資金者專注於它們的強項,這將是雙贏。
例如,發達國家研發產品後,到發展中國家製造,前者賺大錢,後者得到工作機會。要得到外資帶來的紅利,接受資金者必須掌握新技術,創新產品,為自己的產品拓展國際市場。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