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一番折騰,政府和消費人都應該清楚意識到糧食安全的重要性,尤其是白米此等主要糧食,更需達到100%自給率,不宜高度依賴進口。
ADVERTISEMENT
國內白米是否短缺?農業及糧食安全部長莫哈末沙布指出,我國白米供應有90萬公噸庫存,其中25萬公噸為政府庫存,65萬公噸是貿易庫存,足以維持4至5個月的白米供應需求。而且,目前國內白米供應充足,未動用政府庫存。
不過,在局部地區卻似乎出現買不到本地白米的現象。馬新社在彭亨、森美蘭、柔佛、玻璃市、吉打、登嘉樓和吉蘭丹的調查發現,多家貿易商和超市業者都坦承,市場上的本地白米供應確實減少且難以取得貨源。而對於本地白米充足的說法,零售業巨頭邁丁(Mydin)董事經理阿米爾如此回應:“部長可以親自來邁丁看看。”言下之意,是要用事實來說話,讓部長親眼看到白米供應不足的情況。
且不論白米在實際數據上是否真的短缺,但來貨減少,供應吃緊,卻是一個事實;否則政府也不會採取行動,實行限額購買本地白米措施,規定每人一次只能購買100公斤白米。另外,巫青團長莫哈末阿克馬也呼籲政府僅限國人購買本地白米。這項建議不太合理,一來這猶如歧視外國人,二來並非所有外國人都有能力購買昂貴的進口白米。不過,阿克馬的建議也從另一個角度折射出白米短缺的問題。
白米供應緊張並非單一原因造成。今年4至8月,因天氣不穩定和水稻病害,導致我國稻米收成受到影響,原本每公頃可獲7噸收成,但上一季的產量下降至每公頃僅4噸收成。就此而言,白米供應已經減少,雪上加霜的是,國家稻米公司從9月1日起調高進口白米售價,從每噸2350令吉上調至3200令吉。如此一來,消費人紛紛轉購本地白米,造成需求急升。一邊是供應減少,一邊是需求增加,兩個因素相加,導致本地白米供應吃緊。
目前情況並未嚴重至“米荒”,然而卻也是一記警鐘,提醒政府須關注糧食安全,要在一些關鍵糧食上做到自給自足。我國的白米自給率約70%,30%依賴進口。一旦進口白米的價格大幅調高,就會影響國內市場。而更糟糕的是,我們無法控制這些外在因素。早前,印度宣佈禁止“非香米類白米”出口,就對全球許多國家包括大馬造成衝擊。
要減少對進口白米的依賴,就得提高稻米產量,而這需有長期計劃,不可能在短期內就能實現100%自給率。政府已設定目標並邁出步伐,例如推行2年5次播種稻米(兩年五熟)試點計劃,接下來,期望當局能緊密監督進展,以確保我國的糧食安全。
另一個需關注的是,國家稻米公司壟斷進口白米的不良局面。就市場而言,壟斷並非健康的現象,在缺乏競爭之下,得利的往往是相關企業,而吃虧的則是消費者。政府應考慮開放讓其他企業進口白米,打破壟斷局面,導入良性競爭,帶動行業成長,讓消費人受惠。
一般相信,若政府應對得當,這一次的白米短缺不會演變成大災難,但經過這一番折騰,政府和消費人都應該清楚意識到糧食安全的重要性,尤其是白米此等主要糧食,更需達到100%自給率,不宜高度依賴進口。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