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中二开始持咒,学会了“光明真言”后只懂得背起来。直到17岁遇上亲人往生,才算真的好好用上。自此之后,遇到死亡疾病,心里感到无助、恐惧时,至少能靠念咒集中心念,将情绪转向善意祝福。把无能为力转为心有余力,兑换心安。慢慢的,咒语就变成了自己定心剂。你说是我注入了力量于它,还是它加持我?我想也许已经二合为一。连发恶梦也念“光明真言”,应该就是到达潜意识了。念咒也许就是除父母薰陶以外,在我成长历程中自己结下的佛缘。
听过了很多但一知半解,找师傅“讲经说法”的内容也要找到跟自己的吸收节奏、生活语言比较并行的才行。比较倾向佛言佛语的,缓慢说解的,听到好像不怎么过瘾,有些又很难点到、牵连到既有的活着观念。只能说我是顽强众生,难以调伏。直到遇到KK手传香港了一法师讲解地藏王本愿经的CD,我才发现原来“佛法”可以挺好听挺过瘾,像一个DJ在我耳边讲经说法。记得当时我跟Jack叶朝明还兴致勃勃一起助印“了一法师”的讲经CD,非常热切。只能说广东话总是比较传神和“盏鬼”。至今,听了一法师最让我觉得感恩的是她调教了我看待因果的方式,以及提供了我看佛经的基本逻辑、概念,给了我更多连结点。
ADVERTISEMENT
理解了一些有趣的,就当然跟“吹水梁”喝茶聊天了。这位长辈就会以他所知道的点出更多的脉络、概念补给我。近日我对于“悲智双修”很多疑惑。悲是慈悲,给予爱是慈,为人拔苦是悲,慈悲就是要同理并实践帮助。但“悲智双修”说智慧也要同时修,智慧是整个讲“抽离”、“断舍离”的部门。基本上要济世又要隔离。一个人去短期出家也就是修离世间,回到本位又不失入世间。各门各派佛教着重点不同,就看哪个配套比较吸引,比较能治愈、补充现代人的价值观。又是一个矛盾或相对,乍看下佛法总是提出很多相对点,例如色与空、大乘小乘、悲与智、吸与呼、因与果、真与幻、我执与本真。
回到“悲智双修”4个字,到底怎么同时做到同理和抽离?到底怎么又爱又不爱?那天早上醒来迷糊中,眼睛闭上竟然还在消化这个。其实我们一生中就是整个舞台,我们前后不断的修爱与不爱。快速回溯一下自己的过去至今,爱不得留不住很多,然后我们要走出来就是要修“智慧”要抽离。对一些人来说慈悲容易抽离难。即便被伤害过也不否定付出的价值,那就是慈悲。当遇到缘分不足的事就明白地离开那就是智慧。我发现我们其实都在铺满“悲智双修”的机会里跌撞成长。回到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我们要治愈自己也要能同理自己的过去,慈悲自己的遭遇,认清楚因果和缘起缘灭,然后能放下过去回到当下才是最关键!把自己从过去抽离出来,就是智慧。不失去能通情达理的能力,能够把真相人性看进去并接受它的存在,同时又能简单地回到当下一呼一吸与心同在。“悲智双修”听起来很大离我们很远。但其实我们在人生路上都已经不断排练着……有了这个连结点,佛法其实不在忉利天也不在西方极乐,都在我们双脚实踏的人生平台上。
相关文章: May子/吹水佛偈(上) 阿薊/kulfi,印度冰糕 李系德/記得金字塔形盒裝飲料嗎? 張麗珠/公園青青小河潺潺咖啡一杯 牛忠/看蔡瀾書法展 鬍鬚佬/姜蔥魚片 彭健偉/旅行讓我們變成更好的人 May子/歡迎龜家來 May子/那些對噩耗的消化 May子/嫉妒與羨慕 May子/現在只能自爽的父親節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