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是為了講幾句不中聽的話,好讓社會上知道這樣的惡例不足取法,更不值得鼓勵。徐志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以至於學無所成,做學問不成,做人更是失敗,你離婚再娶就是用情不專的證明。”少見的證婚詞,尷尬的婚禮場面,話出於梁啟超。
ADVERTISEMENT
父親徐申如堅持請梁啟超,徐志摩從命。他了解老師梁啟超,做好被訓準備。婚禮之前另有插曲,張幼儀被安排回國,在徵得張幼儀同意以前,徐家二老不讓陸小曼入門。他們抱存希望,兒子和張幼儀可以破鏡重圓。張幼儀卻說既已離婚,沒有反對權力。二老大失所望,最終同意兒子婚事,但不出婚費。
1920年張幼儀到歐洲與徐志摩團聚,不料遭丈夫遺棄。她帶著身孕離開英國,先投靠在法國遊學的二哥張君勱,後隨七弟張景秋到柏林。次子彼得出生不久,徐志摩為離婚事到柏林,她同意,他手舞足蹈。臨行時“愛慕地看著我們的兒子。始終沒問我要怎樣養他。他要怎麼活下去。”她忍不住掉淚。
張幼儀口述自傳《小腳與西服》由侄孫女張邦梅執筆,1996年出版。當年讀此書,念念不忘男權至上社會無辜受害者。最近讀劉培良《徐申如:詩人徐志摩之父》,張幼儀身影再度重現。
難為張幼儀了。實則她和魯迅夫人朱安或胡適夫人江冬秀萬般不同。未婚前讀過書,是蘇州女子師範學生。她在德國獨自撫養兒子,同時在裴斯塔洛齊學院進修幼教課程,她“嘗試自己站起來”,去德國以前,凡事都怕,飽經風霜後,一無所懼。離婚之事始終隱瞞雙邊父母,那年她22歲,四哥張嘉璈提醒她,為了張家顏面,5年內不能結交男友。“要不然別人會以為徐志摩和我離婚是因為我不守婦道。”她說。傷心事不只一樁,最讓她難過的事是二兒子彼得3歲時因腸病夭折。
大兒子徐積鍇留在中國,由徐志摩家人照顧。1926年回國後,兒子是最大寄託。她先在東吳大學教德文,一個學期後,被聘擔任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副總裁,又在雲裳服裝當總經理。
雲裳服裝是上海最時髦時裝店,由張家老八張嘉鑄和徐志摩創辦,最大股東是徐申如。她對張邦梅說:“服裝行裡所有的人當中,只有我賺了錢,別人都沒賺到。”她是經商能人,即便在戰亂期間,也找到商機,在棉花和黃金的投資上大有斬獲。
離婚後她成徐家養女。不管是培育兒子,操持家務,接管家業,都得心應手。徐家二老受不了抽吸鴉片,和翁瑞午有曖昧關係的陸小曼,離開徐志摩寓所,轉住她家。她從股市獲利,在自家空地另蓋一房,二老房子後門對著她家後門。徐申如一看到徐志摩車子出現,立刻往後門走,留老太太一人在家,他不想見陸小曼。老太太1931年去世,張幼儀主持喪禮,徐申如只信任她。《徐申如:詩人徐志摩之父》中記徐志摩大伯徐容初一句話:“在我們徐家大院裡,她才是真正角色。”
離婚後二人話題更多
徐志摩去世時,張邦梅祖父張嘉鑄大哭,張邦梅不能理解。她為張幼儀不值,聊天時批評徐志摩,祖父臉色一沉,說徐志摩帶給張家極大光榮。張幼儀何嘗不是如此看待前夫?離婚後二人話題更多,徐志摩常到雲裳服裝看她,陸小曼奢侈生活讓徐志摩入不敷出,張幼儀暗中協助多次,並說“這是你爹的錢。”她說徐志摩沒有惡習,不喝酒,不嫖,不賭,不抽鴉片,他個性隨和,任何社交場合都受人喜愛。張邦梅問她有無恨意,她的回答是“文人就是這德行。”沒有其他惡言。
盡責是她人生主題,“連離婚以後都還在照顧徐志摩的父母,因為我認為這麼做是我的責任,我為徐志摩、他家人、還有他兒子,做了我認為應該做的事。”徐家二老是兒子的爺爺奶奶,“我怎能不好好對待他們。”1944年徐申如去世,她繼續每個月寄300元給陸小曼當家用,“供養她是我兒子的責任。”
“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際雲遊/自在,輕盈,你本不想停留/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你的愉快是無攔阻的逍遙。”這是徐志摩〈雲遊〉中句子,飄逸超脫,讓人喜歡。詩寫於1931年7月,4個月後徐志摩遇空難。張幼儀安排火車,用一節車廂先把遺體從濟南運到上海,再運回硤石。公祭那天,陸小曼想把壽衣換成西裝,棺材改成西式,張幼儀認為遺體嚴重燒焦,不應再受折騰。她通知負責人:“你只要告訴陸小曼,我說不行就好了。”少有的霸氣。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