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新教育

|
发布: 6:54pm 27/09/2023

独中

培南独中

新教育

国际学生

独中招生

韩江中学

校园生活

江美利

独中招收国际学生

剑桥IGCSE课程

林柔清

离开家乡远赴他乡 在独中的国际生

报道:本刊 梁慧颖 摄影:本报 丁祖兴、培南独中提供照片

招收遇阻的课题最近闹得沸沸扬扬。先不论教育部是不是真的限制独中招收国际学生,你是否好奇为什么这些外国学生会对独中感兴趣?他们在独中过着怎样的

根据董总统计,全国华文独中在2022年有687个国际学生,占总学生人数1%。虽然1%数目很小,可是在一些独中,国际学生是一个不小的群体,比如槟城校长透露,韩中有百多个国际学生,占学生总体人数大约7%。

ADVERTISEMENT

韩江中学的国际学生来自十多个不同国家,江美利说,近两年尤以中国和韩国的学生人数显著增加,这些国际学生多数就读统考班,只有少数选择(国际中学教育普通证书)。

新教育:独中的国际学生
槟城韩江中学校长江美利透露,韩中有百多个国际学生,占学生总体人数大约7%。(照片来源:韩中提供)

国际学生选择独中的情况有几种:

01 家长身为专业人士在马来西亚工作,孩子跟随父母移居这里;

02 父母透过“我的第二家园计划”来到马来西亚,孩子跟着过来求学;

03 家长希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所以把孩子送来独中,等安顿好孩子的生活就回去他们的居留地,没有留下来当陪读妈妈或陪读爸爸。

新教育:独中的国际学生

 

留学中介牵线

许多前来独中求学的国际学生,都是通过留学中介认识这里的学校还有办理留学手续。来自中国的云留学首席执行员金英爱说,独中吸引中国学生的因素有几个,第一肯定是性价比高,因为独中不光是中文授课,学生还可以学到英文,这是马来西亚比较大的优势;第二则是马来西亚治安较好。

最近这一两年,越来越多中国家长考虑把孩子送来独中,原因跟中国的中考改革有关。中考是中国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考试,中国教育部门颁布了中考分流政策,成绩理想的学生可进入普通高中或重点高中接受普通高中课程,成绩较差的学生则被分流到职业学校或技术类院校接受专业技能培训。换言之,不是每位学生都能就读普通高中,但金英爱说,有些家长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高中教育以便将来上大学,所以当他们了解到马来西亚的独中是以中文授课,而且教育素质很不错,他们便考虑让孩子到独中求学。

像金英爱这样的留学顾问,其实不光是为马来西亚独中招生,“更多业务是国际学校。”她说,有些家长选择独中而非国际学校,是因为孩子的英文能力一般,如果就读国际学校怕是难适应那里的英文教学环境。“有的则考虑先送孩子到独中适应一下,读个一两年再转去国际学校也是有的。”

当然,费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她说,国际学生就读独中的学费和生活费,一年总预算介于3万至3万5000令吉;换作是国际学校,一年可能就需要6万令吉;如果是外教比较多的国际学校,一年花费甚至可能达到10万至15万令吉。相比之下,独中性价比高,即使不是很富裕的家庭也负担得起独中的教育费用。

中国云留学首席财务员丁遵杰说,想要出国读高中的群体实际上一直都有,只是中考改革加上疫情后边境重新开放,很多人开始认真考虑出国留学的事。过去许多中国家长希望孩子到英美澳加留学,可是又担心中低龄的孩子不能适应西方国家的生活。如今随着资讯越来越发达,他们了解到马来西亚有深厚的华人文化,孩子要适应这里的生活相对容易,所以就比较放心让孩子到这里求学。

霹雳州培南独中每月一次的国际学生集会。

统考班vs国际课程

根据董总的数据,独中的国际生人数在2019年总共有982人,经历过冠病疫情还有边境管制措施以后,国际生人数在2022年下降至687人。(参考右边图表)不过在霹雳州,国际生人数却有上升趋势,从2020年20个增加至2023年49个(截至8月),人数翻了一倍。目前这49个国际生中,中国占了40个,其他学生来自泰国、印尼、日本、美国、英国和澳洲。

培南独中跟韩江中学一样都有剑桥IGCSE课程,但多数国际学生就读统考班而非IGCSE,副校长说,这跟学生的英文能力有关,毕竟IGCSE以英文授课,除非学生英文能力不错,他们才会选择IGCSE。

国际学生通常都不谙马来文,培南校方并无规定他们必须学习马来文,所以只要遇到马来文课,国际学生可以留在班上做自己的功课或者自习。不过,为了帮助他们融入本地社会,林柔清说,培南独中每月一次召集国际学生,由学校老师向他们讲解马来西亚文化,比如介绍马来西亚有哪些传统节日、马来西亚国旗的特色等等。每次讲解的时间不长,大概45分钟至1小时,不会有考试,纯粹想让国际学生多了解马来西亚的文化。

培南独中副校长林柔清表示,学校从2020年20位国际生增加至2023年(截至8月)49位。校方为了帮助他们融入马来西亚社会,每月会有一次国际学生集会,向他们讲解马来西亚文化和聆听他们的心声。(照片来源:本报资料中心)

国际学生:独中的生活轻松多了

比起出国读大学的留学生,独中的这些国际学生都更要年轻。说到底他们毕竟是正值青春期的少年,无论生理或心智都还在成长,独中教育到底给予他们怎样的养分?

来自上海的杨镓语,在中国读至初三和完成中考以后,今年中才来到培南独中就读高一。问他最不能适应什么,他回答“作息”,因为在独中宿舍,他通常晚上十点多就上床睡觉,不像以前在中国,经常写作业写到凌晨一点甚至两三点,然后只睡几个小时就要起床去上学。

比起中国的初中生活,他认为马来西亚独中的学习生活轻松多了。如果要比较学习强度且满级是十级的话,“中国(学习强度)是八九级左右,马来西亚差不多四五六级左右。”

因为自觉跟不上中国学校的步伐,他在大概初二的时候,父母就已经开始筹备送他出国读高中,老师也鼓励他到别的国家学习。虽然当时他听过马来西亚这个名字,但对这里的了解不多,会选择培南主要是因为中介介绍。

来马来西亚之前,他难免担心跟这里的老师和同学相处不来,但实际来到这里之后,他觉得与马来西亚同学的相处跟以前与中国同学的相处没有差别,比较不同的是老师,他说,中国有些老师是直接给学生灌输知识,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消化,而在马来西亚,如果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老师会花时间跟学生讨论。

新教育:独中的国际学生

国际生毕业后何去何从?

同样来自中国的李乐怡,她的情况比较不同,因为她从7岁就开始跟随家人在马来西亚生活,小学读的是这里的华小,早已入乡随俗,还打算报考统考的马来文。

虽然她不曾在中国上中学,不过对于中国高考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压力肯定了解不少。她的中国朋友中,就有大概三分之一想过要出国读高中,一方面因为想要缓解学习压力,另一方面则觉得外国学历也许会比较吃香。这些想要出国念书的中国朋友,有的后来去了欧洲,有的来了马来西亚。她有一个朋友就去了韩江中学,还有一个去了本地的国际学校。

对于未来规划,她想过将来高中毕业后可能会留在马来西亚修读美术专业,之后再考虑要不要去其他地方深造。

像这样打算留在马来西亚升学的国际学生不止她一人,韩江中学校长江美利说:“很多学生高中毕业后继续留在这里,我们有好多个学生就以国际学生的身分去USM(理大)读书,也有中国学生去英国和澳洲留学。”

学习没有边界,江美利说,在国际村时代,学校应该带领学生从校园走进社会,再从社会走向国际,而让本地学生和外国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活动其实就是培养他们国际观的很好机会,更何况国际学生在本地求学,他们的家人会过来陪伴,对我国经济肯定有所贡献,所以其实对很多方面都有好处。

事实上,独中招收国际学生并非新鲜事,她曾经翻看韩江中学的记录,发现原来1950年代创校时就已经有国际生,往后每年或多或少也都有外国学生到韩中求学。既然我国的教育种子能够散播到海外,她认为我们应该感到很欣慰,“应该鼓励更多国家的学生来读书,而不是去限制。”

国际学生求学记

  • 王彤(来自中国沈阳)

    “我跟着家人过来马来西亚,2020年入读培南独中,开学不久后就遇上疫情和MCO,所以初期都是线上学习。

    在中国,学习气氛是比较紧张的,压力其实也蛮大。比如我朋友在中国读高中,他们通常早上五点多就要起床去上学,一直到晚上十点多才回到家里,然后还要做一些功课,大概十二点多才可以睡觉。一般来说,他们很少有课外活动,在学校就只有学习。

    在这边读书的话,学习内容会比较简单一些,而且老师很关心每个学生,不像中国经常有考试,所以老师讲课的速度是很快的,上课也比较严肃。虽然我在马来西亚有补习,但整体的学习还是很轻松的,我还参加学校的华文学会,举办辩论比赛、相声比赛、演讲比赛这些校内活动。

    我打算毕业后在马来西亚读大学,如果之后还要读研的话,可能我会考虑去其他国家,最后回到中国去。”

王彤(右)2020年到培南独中求学,参加学校的华文学会。
  • 李乐怡(来自中国四川)

    “我从7岁开始在马来西亚生活,小学就读这里的华小,进入培南独中之前其实还读过这里的国中,但因为那所国中很注重英文能力,我的英文基础却不是很好,所以就转校到培南,今年就读高二统考班。

    在独中这边,老师不会给我们太大压力,不会压迫说考试一定要考几分。如果我们有不明白的地方就问老师,老师都会尽力教我们。

    我的中国朋友中,大概有三分之一都想过要出国读中学,因为他们觉得在中国读书的压力有点大,并且觉得国外学历可能会比较吃香吧。”

李乐怡(左)从7岁开始在马来西亚生活,图为她参加培南独中的感官体验活动。
李乐怡(左起)、王彤和孙硕男都是因为家人的原因来到马来西亚生活,他们在学校皆是统考班的学生。

  • 杨镓语(来自中国上海)

    “我在中国读的是公立学校,差不多初二的时候,父母就开始为我筹备出国留学的事。当时他们在网上看到很多关于各个国家教育环境的报道,感觉马来西亚的教育跟中国差不多,不像欧美差异太大和可能会有语言的问题。

    我2023年过来念高一,在学校没有特殊待遇,同学也不会用特别眼光看待我。刚来的时候,在生活上我最不能适应的是作息,因为在中国,我常常写作业到凌晨一点甚至两三点,一天只能睡三四五个小时,但是在马来西亚,我晚上十点多就上床睡觉,而且放学后如果有时间,我会跟同学打羽毛球和篮球,还有去跑步之类的。

    我没有兄弟姐妹,所以当初爷爷奶奶其实不放心让我出国念书,但他们也知道中国教育不容易,最终还是同意把我送到国外比较好。我以前很多同学也都想出国读书,但我那个班好像就只有我一位到外地留学。他们会想了解我现在的情况,比如这里的老师同学怎么样、学些什么、课程简单不简单。

杨镓语的父母安顿好他在独中的生活以后便回去中国,留下他一人在马来西亚求学。如果要比较中国和马来西亚的学习强度,他说满级是十级的话,“中国是八九级左右,马来西亚差不多四五六级左右。”
  • 孙硕男(来自中国东北)

    “我因为妈妈在这边工作,所以差不多12岁的时候就过来马来西亚,在这里念了小学五六年级才进入中学。

    我刚来培南的时候不是很懂马来文,有些同学骗我说一些很不好的词语,我不知道什么意思就去跟老师说,惹得老师很生气。尽管如此,我目前已经是高一学生,这些年在学校不管是跟老师相处还是跟同学相处都是很满意的。

    将来高中毕业后,我打算回中国去读国防大学。如果国防大学不承认统考成绩,我不排斥参加中国高考,也不担心回去中国的话会适应不了那里的生活,因为马来西亚这些年也在发展,相信很快就能跟上中国的脚步。”

孙硕男(中)曾经就读本地华小,目前在培南独中参加的课外活动有空手道和羽毛球。
更多【】文章:
Colllab社计手 汇聚建筑师和大学生推动社区建设
独立记者兼摄影师郭于珂/跨过山河寻找被遗忘身影 为西马18族原住民发声
【火星计划】 以废弃油棕园 造灾害避难所
大马世界宣明会沙巴队 走进社区 推动发展
用戏剧把孩子带入故事情境 儿童戏剧不是儿戏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