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新教育

|
发布: 6:54pm 27/09/2023

独中

培南独中

新教育

国际学生

独中招生

韩江中学

校园生活

江美利

独中招收国际学生

剑桥IGCSE课程

林柔清

離開家鄉遠赴他鄉 在獨中的國際生

报道:本刊 梁慧颖 摄影:本报 丁祖兴、培南独中提供照片

獨中招收國際學生遇阻的課題最近鬧得沸沸揚揚。先不論教育部是不是真的限制獨中招收國際學生,你是否好奇為什麼這些外國學生會對獨中感興趣?他們在獨中過著怎樣的校園生活?

根據董總統計,全國華文獨中在2022年有687個國際學生,佔總學生人數1%。雖然1%數目很小,可是在一些獨中,國際學生是一個不小的群體,比如檳城韓江中學校長透露,韓中有百多個國際學生,佔學生總體人數大約7%。

ADVERTISEMENT

韓江中學的國際學生來自十多個不同國家,江美利說,近兩年尤以中國和韓國的學生人數顯著增加,這些國際學生多數就讀統考班,只有少數選擇劍橋IGCSE課程(國際中學教育普通證書)。

新教育:独中的国际学生
檳城韓江中學校長江美利透露,韓中有百多個國際學生,佔學生總體人數大約7%。(照片來源:韓中提供)

國際學生選擇獨中的情況有幾種:

01 家長身為專業人士在馬來西亞工作,孩子跟隨父母移居這裡;

02 父母透過“我的第二家園計劃”來到馬來西亞,孩子跟著過來求學;

03 家長希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所以把孩子送來獨中,等安頓好孩子的生活就回去他們的居留地,沒有留下來當陪讀媽媽或陪讀爸爸。

新教育:独中的国际学生

 

留學中介牽線

許多前來獨中求學的國際學生,都是通過留學中介認識這裡的學校還有辦理留學手續。來自中國的雲留學首席執行員金英愛說,獨中吸引中國學生的因素有幾個,第一肯定是性價比高,因為獨中不光是中文授課,學生還可以學到英文,這是馬來西亞比較大的優勢;第二則是馬來西亞治安較好。

最近這一兩年,越來越多中國家長考慮把孩子送來獨中,原因跟中國的中考改革有關。中考是中國學生從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學考試,中國教育部門頒佈了中考分流政策,成績理想的學生可進入普通高中或重點高中接受普通高中課程,成績較差的學生則被分流到職業學校或技術類院校接受專業技能培訓。換言之,不是每位學生都能就讀普通高中,但金英愛說,有些家長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高中教育以便將來上大學,所以當他們瞭解到馬來西亞的獨中是以中文授課,而且教育素質很不錯,他們便考慮讓孩子到獨中求學。

像金英愛這樣的留學顧問,其實不光是為馬來西亞獨中招生,“更多業務是國際學校。”她說,有些家長選擇獨中而非國際學校,是因為孩子的英文能力一般,如果就讀國際學校怕是難適應那裡的英文教學環境。“有的則考慮先送孩子到獨中適應一下,讀個一兩年再轉去國際學校也是有的。”

當然,費用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她說,國際學生就讀獨中的學費和生活費,一年總預算介於3萬至3萬5000令吉;換作是國際學校,一年可能就需要6萬令吉;如果是外教比較多的國際學校,一年花費甚至可能達到10萬至15萬令吉。相比之下,獨中性價比高,即使不是很富裕的家庭也負擔得起獨中的教育費用。

中國雲留學首席財務員丁遵傑說,想要出國讀高中的群體實際上一直都有,只是中考改革加上疫情後邊境重新開放,很多人開始認真考慮出國留學的事。過去許多中國家長希望孩子到英美澳加留學,可是又擔心中低齡的孩子不能適應西方國家的生活。如今隨著資訊越來越發達,他們瞭解到馬來西亞有深厚的華人文化,孩子要適應這裡的生活相對容易,所以就比較放心讓孩子到這裡求學。

霹靂州培南獨中每月一次的國際學生集會。

統考班vs國際課程

根據董總的數據,獨中的國際生人數在2019年總共有982人,經歷過冠病疫情還有邊境管制措施以後,國際生人數在2022年下降至687人。(參考右邊圖表)不過在霹靂州培南獨中,國際生人數卻有上升趨勢,從2020年20個增加至2023年49個(截至8月),人數翻了一倍。目前這49個國際生中,中國佔了40個,其他學生來自泰國、印尼、日本、美國、英國和澳洲。

培南獨中跟韓江中學一樣都有劍橋IGCSE課程,但多數國際學生就讀統考班而非IGCSE,副校長說,這跟學生的英文能力有關,畢竟IGCSE以英文授課,除非學生英文能力不錯,他們才會選擇IGCSE。

國際學生通常都不諳馬來文,培南校方並無規定他們必須學習馬來文,所以只要遇到馬來文課,國際學生可以留在班上做自己的功課或者自習。不過,為了幫助他們融入本地社會,林柔清說,培南獨中每月一次召集國際學生,由學校老師向他們講解馬來西亞文化,比如介紹馬來西亞有哪些傳統節日、馬來西亞國旗的特色等等。每次講解的時間不長,大概45分鐘至1小時,不會有考試,純粹想讓國際學生多瞭解馬來西亞的文化。

培南獨中副校長林柔清表示,學校從2020年20位國際生增加至2023年(截至8月)49位。校方為了幫助他們融入馬來西亞社會,每月會有一次國際學生集會,向他們講解馬來西亞文化和聆聽他們的心聲。(照片來源:本報資料中心)

國際學生:獨中的生活輕鬆多了

比起出國讀大學的留學生,獨中的這些國際學生都更要年輕。說到底他們畢竟是正值青春期的少年,無論生理或心智都還在成長,獨中教育到底給予他們怎樣的養分?

來自上海的楊鎵語,在中國讀至初三和完成中考以後,今年中才來到培南獨中就讀高一。問他最不能適應什麼,他回答“作息”,因為在獨中宿舍,他通常晚上十點多就上床睡覺,不像以前在中國,經常寫作業寫到凌晨一點甚至兩三點,然後只睡幾個小時就要起床去上學。

比起中國的初中生活,他認為馬來西亞獨中的學習生活輕鬆多了。如果要比較學習強度且滿級是十級的話,“中國(學習強度)是八九級左右,馬來西亞差不多四五六級左右。”

因為自覺跟不上中國學校的步伐,他在大概初二的時候,父母就已經開始籌備送他出國讀高中,老師也鼓勵他到別的國家學習。雖然當時他聽過馬來西亞這個名字,但對這裡的瞭解不多,會選擇培南主要是因為中介介紹。

來馬來西亞之前,他難免擔心跟這裡的老師和同學相處不來,但實際來到這裡之後,他覺得與馬來西亞同學的相處跟以前與中國同學的相處沒有差別,比較不同的是老師,他說,中國有些老師是直接給學生灌輸知識,然後讓學生自己去消化,而在馬來西亞,如果學生有不明白的地方,老師會花時間跟學生討論。

新教育:独中的国际学生

國際生畢業後何去何從?

同樣來自中國的李樂怡,她的情況比較不同,因為她從7歲就開始跟隨家人在馬來西亞生活,小學讀的是這裡的華小,早已入鄉隨俗,還打算報考統考的馬來文。

雖然她不曾在中國上中學,不過對於中國高考那種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壓力肯定了解不少。她的中國朋友中,就有大概三分之一想過要出國讀高中,一方面因為想要緩解學習壓力,另一方面則覺得外國學歷也許會比較吃香。這些想要出國唸書的中國朋友,有的後來去了歐洲,有的來了馬來西亞。她有一個朋友就去了韓江中學,還有一個去了本地的國際學校。

對於未來規劃,她想過將來高中畢業後可能會留在馬來西亞修讀美術專業,之後再考慮要不要去其他地方深造。

像這樣打算留在馬來西亞升學的國際學生不止她一人,韓江中學校長江美利說:“很多學生高中畢業後繼續留在這裡,我們有好多個學生就以國際學生的身分去USM(理大)讀書,也有中國學生去英國和澳洲留學。”

學習沒有邊界,江美利說,在國際村時代,學校應該帶領學生從校園走進社會,再從社會走向國際,而讓本地學生和外國學生一起學習、一起活動其實就是培養他們國際觀的很好機會,更何況國際學生在本地求學,他們的家人會過來陪伴,對我國經濟肯定有所貢獻,所以其實對很多方面都有好處。

事實上,獨中招收國際學生並非新鮮事,她曾經翻看韓江中學的記錄,發現原來1950年代創校時就已經有國際生,往後每年或多或少也都有外國學生到韓中求學。既然我國的教育種子能夠散播到海外,她認為我們應該感到很欣慰,“應該鼓勵更多國家的學生來讀書,而不是去限制。”

國際學生求學記

  • 王彤(來自中國瀋陽)

    “我跟著家人過來馬來西亞,2020年入讀培南獨中,開學不久後就遇上疫情和MCO,所以初期都是線上學習。

    在中國,學習氣氛是比較緊張的,壓力其實也蠻大。比如我朋友在中國讀高中,他們通常早上五點多就要起床去上學,一直到晚上十點多才回到家裡,然後還要做一些功課,大概十二點多才可以睡覺。一般來說,他們很少有課外活動,在學校就只有學習。

    在這邊讀書的話,學習內容會比較簡單一些,而且老師很關心每個學生,不像中國經常有考試,所以老師講課的速度是很快的,上課也比較嚴肅。雖然我在馬來西亞有補習,但整體的學習還是很輕鬆的,我還參加學校的華文學會,舉辦辯論比賽、相聲比賽、演講比賽這些校內活動。

    我打算畢業後在馬來西亞讀大學,如果之後還要讀研的話,可能我會考慮去其他國家,最後回到中國去。”

王彤(右)2020年到培南獨中求學,參加學校的華文學會。
  • 李樂怡(來自中國四川)

    “我從7歲開始在馬來西亞生活,小學就讀這裡的華小,進入培南獨中之前其實還讀過這裡的國中,但因為那所國中很注重英文能力,我的英文基礎卻不是很好,所以就轉校到培南,今年就讀高二統考班。

    在獨中這邊,老師不會給我們太大壓力,不會壓迫說考試一定要考幾分。如果我們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問老師,老師都會盡力教我們。

    我的中國朋友中,大概有三分之一都想過要出國讀中學,因為他們覺得在中國讀書的壓力有點大,並且覺得國外學歷可能會比較吃香吧。”

李樂怡(左)從7歲開始在馬來西亞生活,圖為她參加培南獨中的感官體驗活動。
李樂怡(左起)、王彤和孫碩男都是因為家人的原因來到馬來西亞生活,他們在學校皆是統考班的學生。

  • 楊鎵語(來自中國上海)

    “我在中國讀的是公立學校,差不多初二的時候,父母就開始為我籌備出國留學的事。當時他們在網上看到很多關於各個國家教育環境的報道,感覺馬來西亞的教育跟中國差不多,不像歐美差異太大和可能會有語言的問題。

    我2023年過來唸高一,在學校沒有特殊待遇,同學也不會用特別眼光看待我。剛來的時候,在生活上我最不能適應的是作息,因為在中國,我常常寫作業到凌晨一點甚至兩三點,一天只能睡三四五個小時,但是在馬來西亞,我晚上十點多就上床睡覺,而且放學後如果有時間,我會跟同學打羽毛球和籃球,還有去跑步之類的。

    我沒有兄弟姐妹,所以當初爺爺奶奶其實不放心讓我出國唸書,但他們也知道中國教育不容易,最終還是同意把我送到國外比較好。我以前很多同學也都想出國讀書,但我那個班好像就只有我一位到外地留學。他們會想了解我現在的情況,比如這裡的老師同學怎麼樣、學些什麼、課程簡單不簡單。

楊鎵語的父母安頓好他在獨中的生活以後便回去中國,留下他一人在馬來西亞求學。如果要比較中國和馬來西亞的學習強度,他說滿級是十級的話,“中國是八九級左右,馬來西亞差不多四五六級左右。”
  • 孫碩男(來自中國東北)

    “我因為媽媽在這邊工作,所以差不多12歲的時候就過來馬來西亞,在這裡唸了小學五六年級才進入中學。

    我剛來培南的時候不是很懂馬來文,有些同學騙我說一些很不好的詞語,我不知道什麼意思就去跟老師說,惹得老師很生氣。儘管如此,我目前已經是高一學生,這些年在學校不管是跟老師相處還是跟同學相處都是很滿意的。

    將來高中畢業後,我打算回中國去讀國防大學。如果國防大學不承認統考成績,我不排斥參加中國高考,也不擔心回去中國的話會適應不了那裡的生活,因為馬來西亞這些年也在發展,相信很快就能跟上中國的腳步。”

孫碩男(中)曾經就讀本地華小,目前在培南獨中參加的課外活動有空手道和羽毛球。
更多【】文章:
Colllab社計手 匯聚建築師和大學生推動社區建設
獨立記者兼攝影師郭於珂/跨過山河尋找被遺忘身影 為西馬18族原住民發聲
【火星計劃】 以廢棄油棕園 造災害避難所
大馬世界宣明會沙巴隊 走進社區 推動發展
用戲劇把孩子帶入故事情境 兒童戲劇不是兒戲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