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盟在第15屆全國大選取得的37.99%的支持率是建立在非巫裔選民的基礎上,要填補馬來票的缺口,憑藉希盟自己開拓的效果極為有限,與巫統建立合作關係是求生存的手段。
ADVERTISEMENT
希盟(前身民聯)近四屆大選的得票率如下:2008年47.99%、2013年50.88%、2018年48.31%、2022年37.99%。從數據可看出第15屆全國大選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從政局的變化可判斷所流失的均是馬來票。
相較於伊黨和巫統,希盟的馬來票本來就較為薄弱。安華的烈火莫熄運動的鐵粉迄今所剩無幾。從近幾屆大選的變化來看,希盟的馬來票具有不固定的特點,會隨著情境的變化而浮動。自2008年民聯時期以來,希盟的馬來票總共經歷兩波走失潮。
第一波是2018年大選伊黨離開民聯獨自上陣,但因有土團黨的加盟填補了伊黨出走留下的缺口,所以受到衝擊不大,之前伊黨的票源替換成隨馬哈迪和慕尤丁加入的土團票源。
第二波是在2022年大選土團出走後,造成希盟的馬來票出現巨大缺口。這即是希盟得票率較2018年大選下滑10.32%的原因。
2022年大選馬來票主要去了伊黨和土團組成的國盟。國盟得票率達到30.08%,其來源可分為四個板塊。一是伊黨支持者、二為國盟支持者、三是巫統轉移者(巫統得票較2018年減少了4.26%),四是被國盟的宣傳戰述擄獲的新選民。這當中的伊黨支持者在2013年大選時有一大部分是把票投給民聯。而土團支持者則在2018年曾力挺過希盟。
就目前的客觀現實,希盟單靠非巫裔選票很難壓倒國盟。少了馬來票,導致希盟丟失不少308大選以來已建立的橋頭堡,例如安華起家的峇東埔、馬伕茲未曾輸過的波各先拿、霹靂的巴里文打、彭亨的英迪拉馬哥打和關丹、雪蘭莪的加埔和瓜拉冷嶽。
而巫統也因馬來票的流失而丟失2008年以來未曾輸過的傳統選區,例如東姑拉沙裡在吉蘭丹已八連勝的話望生;檳城的打昔汝莪和甲拋峇底;霹靂的宜力、巴力、巴西沙叻、江沙和硝山;彭亨的而連突、瓜拉吉撓、馬蘭和雲冰;雪蘭莪的丹絨加弄和沙白安南;馬六甲的馬日丹那和野新,以及柔佛的豐盛港等。
6州選舉結果顯示,國盟繼續在登嘉樓、吉蘭丹和吉打勢如破竹,同時也攻破希盟在檳城、雪蘭莪,以及森美蘭的傳統堡壘區。直至柔佛雙補選,才讓人看到綠潮稍微的退燒。
在沒有其他更好的替代方案下,基於相互需要對方的選票,希盟只能接受“馬來票欠穩定”的事實,希盟在第15屆全國大選取得的37.99%的支持率是建立在非巫裔選民的基礎上,要填補馬來票的缺口,憑藉希盟自己開拓的效果極為有限,與巫統建立合作關係是求生存的手段。
儘管與巫統的合作仍受考驗,但短期無法站穩陣腳而去空談長期計劃沒有意義。反過來,目前的巫統要續命,也極需希盟的票源。
巫統此刻也在尋找能夠幫助它復甦的解藥,倘若選擇與國盟合作生存空間反而會被壓縮,眼下除了希盟能讓它休養生息之外,似乎也沒更好的選擇。
少了馬來票,希盟的版圖無法擴大,而且必須防止國盟繼續擴大版圖,最好的方法就是施政改革和建設。影響巫統走開明中庸路線來對抗國盟的保守勢力,聯合東馬多元文化和平共存的施政風格,這或許是讓大馬人更有希望的前景。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