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重组,不是换汤不换药的交换椅子和填补空缺,而必须是大刀阔斧,撤除无能者,提拔有为之士。

首相安华星期五早上赴国家王宫觐见元首,媒体和政界纷纷揣测,安华是否向元首建议改组内阁。
等到安华从宫中出来,他告诉记者,这只是“每周内阁会议后例常汇报”。不过,比较敏感的记者察觉,首相汇报通常是在星期三内阁会议之前,而这一次的觐见内容,不能排除是特别安排,譬如为内阁改组向元首汇报。
记者们等不到期望中的新闻,难免有点小失望。不过,一般预料安华会在10月13日年度财政预算案之前,作出宣布。
到目前为止,比较确定的只有一个,就是国防部副部长阿德里预料会填补沙拉胡丁留下的诚信党部长名额。希盟政府年代,阿德里曾经担任马六甲首长,表现获得肯定,民间形象也正面。这一次若从副升正,倒也名正言顺。
然而,如果只是填补空缺,并不符合民间期望。
安华政府成立迄今,内阁团队表现并不起眼,反而屡屡引人诟病。
团结政府对经济难题一筹莫展,拿不出相应对策,眼看国家就要被物价上涨、民生必需品短缺、政府财务窘迫、外围经济恶化等问题,推入鳄鱼潭。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人们期望的反贪和政改,空雷不雨之外,甚至每下愈况。人力资源部长西华古玛被反贪会调查后没有下文;副首相扎希的DNAA,舆论抨击更几乎淹没了团结政府。
一些部长和副部长缺乏公关能力之外,也和社会民情脱节。譬如,通讯部长法米屡次对媒体下马威,引发言论空间窄化担忧;经济部长拉菲兹对人民痛苦指数大而化之,乃至火上加油;国内贸易及生活费副部长傅芝雅被网民批评后,没有自我检讨,反而恼羞成怒报警。
而安华本身似乎在独挑大樑,从国内到国际,都是他的新闻;从国会到街边档口,都是他的影子;从财经、政治到宗教,都是他在发言。而他从首相到财政部长及无名的联邦直辖区部长,身兼数职,相信办公室文件和有待处理的事务堆积如山。
尽管他无处不在,但是,个人精力和时间毕竟有限,创意和管理也无法全面。他推出“昌明经济:强化人民,新经济方向框架”,作为大马今后发展蓝图,但似乎后续乏力,没有成为火车头;他提出的计划和口号,炒过一阵之后就未再听闻。
而他的副首相扎希,以及内阁团队,显然未能和他配合,或不知如何参与,还有一些则抱着多做多错,不做不错的哲学,成为隐形部长。
如此的内阁,反映了团结政府的素质,也可能决定团结政府未来命运。在政治两极化的今天,国盟和希盟─国阵拥有各自的坚强粉丝,然而,可以决定团结政府是否坐稳布城,以及能否连任的,在于广大的中间选民。
中间选民没有特定的效忠对象。他们是否支持政府,就在于政府的表现和成绩。
以今天安华内阁的表现,很难说服中间选民的支持。将近一年来,人们体会不到生活改善,也感觉不到国家往正确方向迈进,那么,何来信心支持政府?
安华必须改变,而重组内阁是他少数,如果不是唯一的机会。
内阁重组,不是换汤不换药的交换椅子和填补空缺,而必须是大刀阔斧,撤除无能者,提拔有为之士。
首先,安华必须了解他自己的局限。如果当初身兼多职是权宜之计,如今也该到了时候,放弃财政部长和联邦直辖区的职务。
特别是财政部长,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也需要宏观和微观管理。一个错误决定,可能就会让国家陷入困境,或导致政府垮台。例如去年的英国首相特拉斯,因为她的财政部长夸腾提呈了激进减税的政策,让成立不到两个月的政府垮台。
安华有必要委任一个有专业而有经验的新财长,而巫统副主席佐哈里是一个可以考虑的人选。佐哈里获得很多推崇,并不因为他的巫统背景,而是他了解财经,也知道大马的问题所在。而他敢怒敢言,实事求是态度,是治理大马经济沉疴痼疾的适当人选。
而其它坐着茅坑不拉屎的内阁成员,也必须被撤下,不管党派背景,换上形象良好,能力出色的人选。
一旦内阁团队焕然一新,政绩标青,人民对政府有信心,安华也用不着担心政府不稳,政权不保了。重组内阁可以挽救团结政府,所言不虚矣!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东盟集体避免了报复性关税,这不仅是因为我们认为这种做法只会适得其反,还因为东盟认为多边主义仍然是世界前进的最佳途径。
迎头痛击!这是我们大多数人在关注特朗普征收对等关税消息后的感受!先是在“解放日”宣布征收对等关税,引起市场哗然,导致全球股市蒸发了数万亿美元的市值。随后宣布暂缓执行90天,所有国家(除中国外)的税率都统一定在10%,再次令市场震荡。
当两大经济巨头发生冲突时,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同样会受到影响。中美两国的报复性关税正在破坏全球,包括马来西亚——一个开放的贸易小国。
不过,现在还不是恐慌的时候。事实上,在过去的10天里,昌明政府的反应一直是保持冷静和理智,优先考虑谈判,而不是报复,同时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局势的发展。
这种未知的不安感似曾相识且令人不安。对我来说,这就像重复经历经济风暴,就像我在疫情时期担任财政部长一样。只不过这次的“全球恐慌病毒”是由一个名为美国关税的“病原体”引起的,它每隔几日就会“变异”一次,与以规则为基础的世界秩序背道而驰。
我们该如何前进?请允许我提出三点建议。
首先,这种不确定性似乎是目前唯一确定的。投资、贸易及工业部及其属下机构,连同国家银行等其他实体,仍在量化其潜在的全面影响,但无论如何,马来西亚必须务实,做好经济增长放缓和就业机会减少的心理准备。
政府当然会积极主动地保护我们的国家利益,这也意味着保护工人和企业。
虽然我们可以对税率的计算方法提出异议,但事实是,美国人已经开始反对自由贸易,皮尤研究中心于2024年7月的一项调查发现,59%的受访美国人认为,美国在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增加中的损失大于获益。
拜登政府不仅保留了特朗普首次任期的对华关税,还对马来西亚、柬埔寨、泰国和越南的太阳能电池板征收关税。残酷的事实是,特朗普只是反映了美国人民的意愿,我们必须接受此事。
其次,尽管如此,马来西亚仍决定继续与美国保持接触。东盟也是如此,东盟各国经济部长在4月10日由我主持的东盟经济部长特别会议上达成共识。华盛顿会发现,马来西亚和东盟都愿意进行谈判并寻求双赢的解决方案。
事实上,昌明政府早在2022年执政之初,就已将地缘政治风险视为我国经济面临的潜在挑战。我们过去和现在所做的一切——包括各种经济改革计划和众多的国际贸易代表团——都是为了应对这样的冲击。
在国家地缘经济行动中心(NGCC)已在首相的领导下启动,实时监测情况。投贸部还成立了一个特别工作组,与所有利益攸关者,特别是受影响领域的利益攸关者接触,共同制定缓解影响的策略。
与美国的现有协议,如马美贸易与投资框架协定(TIFA)和技术保护协议(TPA),将有助于解决马美贸易关系中的一些问题。
我们能够而且必须做的另一件事是实现市场多样化和深化。我们一直善于在中东和拉丁美洲寻求新市场。然而,我曾多次表示,有必要促进东盟内部贸易。在我们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期间,我们正在通过提升东盟货物贸易协定(ATIGA)以应对这一挑战。
在与主要伙伴的贸易方面,还将对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协定(ACFTA)和东盟-印度货物贸易协定(AITIGA)进行检讨。
我们还必须更充分地利用我们现有的协定,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全面进步协定(CPTP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包括东盟以及中国、日本和韩国——这是促进与其他国家贸易的有效手段。
马来西亚和许多东盟国家也是CPTPP的成员。扩大CPTPP和RCEP的成员基础同样可以增加贸易机会。此外,东盟还应寻求与其他区域集团的合作,如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GCC)。
作为东盟的第一大外国投资和第二大贸易伙伴,东盟集体避免了报复性关税,这不仅是因为我们认为这种做法只会适得其反,还因为东盟认为多边主义仍然是世界前进的最佳途径。
本区域应该感到欣慰的是,我们的东盟领导人在解放日宣布之后,选择了相互接触,而不是锁国。东盟外长会议联合声明体现了这种团结,该声明确认东盟“将继续更加紧密地合作,更加团结一致,并继续致力于东盟以规则为基础的贸易”。
关税将考验东盟的团结和中立性,但也能真正加强我们独特的区域一体化品牌,同时提供该集团批评者所指的,缺乏的紧迫感和现实性。
我相信东盟方式,美国关税问题并没有削弱东盟团结的精神。
全球贸易格局将发生变化,这就要求较小的国家保持敏捷和灵活。将面临不同的问题,如某些国家的产能过剩。但马来西亚正以实力和充分准备的姿态应对这些问题,并准备好在谈判中引领东盟。
最后,马来西亚必须坚持其经济改革议程。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颠覆了数十年来的全球规范、确定性,甚至颠覆了像我们这样旨在引领我们走向未来的增长模式。但生活必须继续。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我们的经济改革总体规划,如国家能源转型路线图(NETR)、2030年新工业大蓝图(NIMP)和国家半导体战略(NSS),从而增强我们的韧性。这些计划也将增强我们的竞争力,以应对一些被国际贸易伙伴称为非关税壁垒的一些内部决定。大马人可能需要认真审视我们过去在经济发展中认为的理所当然的事情。
未来数月乃至数年仍充满挑战,我们需要付出比以往更艰苦的努力。团结至关重要。昌明政府需要公众、商家和公民社会团结起来,共同度过这场经济风暴。我们的首要任务,一如既往,是为了是维护马来西亚经济,维护马来西亚人民的利益和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