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準備好了嗎?我們的故事開始囉!
“一切始於1961年5月,幾個不同的領土想要合併成為一個獨立國家,他們是馬來亞聯邦、北婆羅洲(現稱沙巴)、砂拉越和新加坡。當時馬來亞聯邦已在1957年8月31日獨立,其他三者還在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管制下。要想讓這些領土團結在一起,他們首先需要相互溝通、開會討論……”
ADVERTISEMENT
《我和我的國家:1963年馬來西亞協議》
述組成大馬歷史面貌
9月16日下午,《我和我的國家:1963年馬來西亞協議》繪本的作者瑪茲麗雅妮和拿汀法扎爾,正捧著圖書帶領小朋友們一起朗讀故事,講述60年代的馬來亞半島、北婆羅洲、砂拉越和新加坡組成馬來西亞的經過,並因新加坡於1965年的離開形成今時的歷史地理面貌。
瑪茲麗雅妮充滿豐富的神情和肢體語言,用易懂的詞句介紹由5個締約方共同簽署的MA63,包括強調東西馬和聯邦都是平等夥伴,試圖從一個全面的歷史角度來展示馬來西亞的綻放與發展。
法扎爾盼東馬人訴求獲傾聽
“信不信由你,我是在過去的20年才真正瞭解馬來西亞的發展史,因為我們沒有被告知,就如課本抹去了一些歷史事實。”法扎爾則道出了東馬人的訴求和心聲,希望得到聆聽。
“當我們提及40%淨稅收的要求,這不單純是錢的問題,而是攸關本地人民的生命、家庭、孩子未來以及東馬這片土地的發展與前景。”她也希望在經濟與物質發展上,沙巴和砂拉越能夠得到平等的待遇,“我想說的是,當又有一座新的最高大樓落成,勢必有某些人的權益被剝奪。”
由文運書坊出版社(Gerakbudaya)舉辦的《我和我的國家:1963年馬來西亞協議》繪本新書發佈會,是為了紀念和慶祝馬來西亞60歲生日。特邀嘉賓包括著名憲法律師賽沙林教授,以及沙巴前首席部長敦莫哈末法史蒂芬的女兒法麗達和法茲雅。
賽沙林:值得西馬人學習
東馬社區和諧互尊重
76歲的賽沙林一路見證了馬來亞獨立和馬來西亞的誕生。他坦承,沙巴和砂拉越社會有很多值得西馬人學習的地方。
“他們的社區和平、和諧、相互尊重的生活方式值得我們學習,這是一種文明素質。”
應速恢復砂沙被剝奪權利
此外,回顧馬來西亞過去60年的發展史,賽沙林希望聯邦政府能夠儘快恢復沙砂多年來被剝奪的許多權利。他也不諱言:“不是隻有聯邦的錯,部分原因是過去沙巴和砂拉越的領導不力,允許和導致這種情況發生。”
繪本中提及,MA63賦予沙砂特殊權利,例如在宗教、語言和文化自由與多樣性。
“遺憾的是,這些年來一些權益保障被取消了,憲法中的一些條款也被廢除。”
提及沙巴索求40%稅收課題,他認為部分問題在於1969年緊急法令期間,整部憲法被中止,包括涉及沙巴有關40%的條款。然,如今緊急狀態已解除,該條款至今仍未恢復。
“因此,在財政權利方面,沙巴和砂拉越也是輸家;就如法茲雅說,沙巴擁有廣闊的領土、大量木材、石油,卻是全國最貧窮的州屬。”
“首長”改稱“總理”
不影響國民團結
2022年3月,時任砂州務秘書宣佈砂拉越最高領袖“首長”,正式改稱為“總理”,而“副首長”改稱“副總理”,以及“助理部長”改稱為“副部長”。有人擔心,這種與聯邦政府“唱反調”的做法,是否破壞大馬人團結?
“我不這麼認為,就如我們用不同頭銜稱呼霹靂蘇丹、森美蘭最高統治者,只要權力相同,名稱略有不同並不重要。”
不過他強調,聯邦憲法中並無“總理”(Premier)一詞,這基本上只是砂拉越憲法的規定,惟聯邦政府對此抱持寬容。
他進一步表示,各州屬的民族認同或族群認同,也同樣不會影響國民團結。
國家身分認同未受影響
就算柔佛子民高喊“Bangsa Johor”,或檳城人的“Penang is better”,歸根究底,大家打從心底還是以身為馬來西亞人為驕傲,並不影響國家身分認同。
“每個人都有多重身分,扮演著多重角色,並且不斷地在改變,我們可以擁有不同的宗教、種族、性別、地區、俱樂部和職業,這些都不妨礙我們成為馬來西亞人。”
利妮琦:帶6小朋友來認識大馬歷史
活動現場,馬大生利妮琦一人就帶了6個小朋友,都是她的外甥和外甥女,應該會對彩色繪本感興趣。
“法扎爾是我的朋友,她告訴我這本新書是兒童讀物,我二話不說就帶孩子們來了!希望他們能夠從繪本中找到閱讀樂趣。”
儘管全國普天同慶916,校園很多小朋友卻對馬來西亞日沒有太具體的概念。她說,比起8月31日獨立日,小朋友其實不太知道馬來西亞成立的歷史,有的也不瞭解這兩個日子的差別。
“我不確定課堂是否有講到(馬來西亞日曆史),但他們在家完全沒提起,是我主動灌輸他們關於沙巴和砂拉越的故事,比如告訴他們我們是要坐飛機才能抵達東馬,還有分辨土著、原住民和馬來人之間的差異等等,給他們一個完整的馬來西亞概念。
“否則,他們總是認為馬來西亞就只是一個“Jagung”(半島的地理形狀像玉米),不知道原來跨過南中國海的東馬也是我們的一部分。”
3外甥都念華校
有趣的是,利妮琦有個姐姐是收養自巫裔家庭,其3個外甥都念華校,基本掌握三種語言不是問題。
她受訪時有感而發,也許社會沒必要在多件事情上不斷強調種族背景身分,“像是一些分組作業,老師會提醒每組至少要有不同種族的組員以呈現多元,但說實話,小朋友們根本不在乎,他們自己就會開心地一起玩,不強調反而會更融合。”
娜迪拉完成母心願
用鏡頭訴說沙“默迪卡”
來自沙巴亞庇的著名年輕導演娜迪拉(Nadira Ilana)對於人民重新重視(MA63)和認識東馬而感到開心,“這也是我母親的心願,她出生於1963年,並且非常熱衷於向大家宣傳MA63。”
儘管在吉隆坡生活了10多年,娜迪拉的鏡頭始終離不開風下之鄉的故事。令人深刻的是她在2012年參加Astro配合國慶日舉辦的短片徵集,出品《Lastik》(彈弓),故事內容講述一名12歲的男孩告訴另2位朋友,自己被兩個英國孩子欺負,除了被對方佔領了遊樂地盤,還被搶走了彈弓。
“當時我想要強調,默迪卡不只是屬於1957年的東姑阿都拉曼,沙巴也有自己的‘默迪卡’,於是我以小孩來代表當時的歷史領袖,講一則沙巴人為自己爭取‘獨立’的故事。”
她坦言,我國的影視業在反映多元社會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特別是要給予東馬少數民族更多機會、賦予他們能力去講述自己土地的故事,讓東馬人講東馬故事。
“事實上,我們所知道的大多數馬來西亞故事都來自半島,所以我覺得出版繪本向孩子甚至是成人講述MA63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當我年輕的時候總覺得,自己對沙砂不夠了解,或者馬來西亞的歷史總是不完整的,因為它只關注1957年及從半島的角度來看馬來西亞。”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