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爾摩2日綜合電)世界各國都想方設法,希望能透過各種管道將自家作家推上諾貝爾獎舞臺,也有作家以“獲諾貝爾獎提名”自居,名聲水漲船高。近期已故瑞典學院院士馬悅然遺孀陳文芬曾公開發文稱,中文使用“提名”與“入圍這些詞彙,迷惑了不瞭解諾獎規則流程的一般讀者,甚至媒體界、學術界專業人士。
中國時報報道稱,陳文芬指出,以一本書入選諾貝爾文學已是上個世紀書商的宣傳手法,然而遺憾的是,至今臺灣作家李敖的維基百科與百度條目還寫著《北京法源寺》獲提名入選諾貝爾文學獎。
ADVERTISEMENT
她指出,諾貝爾文學獎的評選制度是保密五十年的,但為總有人宣傳或媒體報道某作家“入圍”與“提名”諾獎。
她指出,在讀者與作家之間確實存在,對諾獎提名流程“資訊不對等”情況,于于臺灣文學界會出現有作家獲提名就沾沾自喜,媒體把作家宣傳成快得獎的“臺灣之光”的情況,而獲得“提名”這樣的自我宣傳亦讓作家得到許多虛名。
她指出,諾獎“提名”沒有門檻,有四種人,即各國大學文學教授、各國筆會與作協主席、瑞典學院18名院士和諾貝爾文學獎作家,可致信瑞典學院推薦作家,作家不能自己報名。
在瑞典,瑞典學院與媒體使用的詞彙是“進入長名單”與“短名單”的人。每年2月瑞典學院接受推薦提名信函,會整理出大約250人“長名單”,2月到5月間,會在“中名單”的廿多人中再選擇“短名單”約五至七人,6月時,18名院士就讀書,9月討論並投票,10月第二個週四揭曉。
她指出,一般來說,作品有了瑞典語的譯本確實更易進入瑞典文學界的視野,但並非絕對,院士們可以閱讀歐洲主要5種語言譯本。
對於臺灣不被承認,故臺灣作家無法獲得諾獎的傳言,她指出,這是無稽的謠言。
她指出,日本作家村上春樹連續16年在博彩公司的提名名單上,已成為博弈傳奇人物,
對於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人,與國籍、種族、性別、作品內容是否有特別關聯一問,她指出,她丈夫曾說過,諾貝爾文學獎只是北歐小國18人讀書俱樂部選出來的獎,並非選世界文學冠軍,該獎每年頒給某作家,而非某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