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是許多大馬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元素,在享受辣味帶來的“痛感”時,促使大腦分泌一種名為內啡肽的荷爾蒙,讓我們感到痛並快樂著。
ADVERTISEMENT
也因此,近年來口味更強勁的中國川渝麻辣菜餚、麻辣火鍋等在我國大行其道,深受歡迎。
只是,辣不僅給味蕾增添刺激,一旦辣度超越身體可接受的範圍,五臟六腑將拉響警報,胃灼熱、腹瀉等症狀隨之而來。
如何打開正確的食辣模式,在暢享美食的同時守護自己的健康?哪些體質的人要謹慎食辣呢?
你的體質能吃辣嗎?
中西醫顧問醫生林仁吉經常與他的患者分享,華人來自黃河流域,原是生活在一個四季變化鮮明的國家,因此在某個程度上,造物者為我們設計好的身體構造適於生存在春夏秋冬四季變換,具備收藏、散發、儲存等一整個循環過程。
爾後,我們的祖輩由於饑荒、內戰等因素下南洋,身體就因應馬來半島的潮溼、炙熱文化而調節、改變。
“當我們的祖輩來到這邊,看到印度人、馬來人、土著善於食辣。在這種潮溼的情況下,需要有一些東西把你身體多餘的溼氣排出去,所以他們來到這邊就開始把辣椒融入自己的飲食裡。”
這意味著人類的遷移史可以通過飲食文化的改變反映出來,也是有趣的發現,但這是否代表我們的身體適合吃辣?
他坦言,雖然需要更多數據佐證這方面的推斷,但他會經常提醒患者,即便這副原來自黃河流域,“適用於”四季國家的軀體漂洋過海到南洋,為了適應環境開始吃香喝辣,亦可能會產生一些“後遺症”。
“很多時候華人會面對一個問題,就是腸胃沒有他們(友族同胞)來得好。可能吃辣椒或是比較刺激一點的東西,就會拉肚子。相比起來,其他種族沒有太多這方面的問題。”
“所以我覺得,是不是某種程度上,我們的基因和體質決定了我們能不能耐受這種飲食文化?”
於是,我不禁回想起過往無數次麻辣火鍋飯局後的腸胃作怪,那叫一個刻骨銘心。
坐在一旁的蘇薇敏醫師補充,辣椒屬性為辛熱,具有溫中、散寒、開胃、消食的功效,若是少量、適度攝取,可為食物的色香味添彩。
但是中醫理論認為,人體時時刻刻處在一個動態的平衡中,如果飲食習慣有(酸、苦、甘、辛、鹹)偏嗜,無論哪種過度攝取,過猶不及,會引起臟腑之間對立統一的平衡受到破壞,導致疾病的發生。
如果要身體處於健康狀態,吃“辣椒”的習慣就務必講求適量。
食辣無度,反而火上澆油
均有留學中國經歷的林仁吉和蘇薇敏,對於川渝菜系及麻辣火鍋、麻辣香鍋遍地開花的景象自然毫不陌生。
既然有芳香排溼一說,川渝一帶潮溼食辣理所當然,北京此類溼度常年低於30度的乾燥城市,食辣則是逆其道而行,長此以往身體將會為口腹之慾買單,漸漸衰敗。
“我們最怕遇到寒熱交雜的疾病。比如在冬天吃麻辣火鍋,身體寒冷時,你吃了辛辣刺激的東西,結果又沒辦法讓它排出去,全部滯留在體內,我們就很難治了。”林仁吉說。
如此類推,我國人民食辣豈非天經地義,最合適不過?非也,非也。
蘇薇敏直言,我國經常見到的患者屬於上熱下寒,比如同時出現痛經、偏頭痛、口腔潰瘍等症狀,這便是所謂的寒熱交雜。
天氣潮溼但暑熱,再食辣無疑是火上澆油,因此攝取胡椒、辣椒等辛辣香料時,“度”顯得尤其重要。
適當攝入一點,具備芳香走竄功能有助於祛溼,但毫無節制地大量攝取,則弄巧反拙,反將熱、辣引入體內進而上火,即俗話說的“發熱氣”。
適度食辣有益健康
林仁吉從西醫視角指出,辣椒含有辣椒素,能促進我們的新陳代謝、提高食慾、增強消化功能、抗炎和抗氧化,益處頗多。
“有些人有基礎疾病,胃功能不好、胃食道反流等消化系統的問題,吃了辣椒可能會不適。”
可是,根據他特意翻找相關的資料,並引述指出定期攝入辣椒素對身體有益。
2002年意大利曾做過相關研究,每日攝取2.5克辣椒素,5周後原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狀居然消失了。
“他們相信辣椒素貼在痛神經的末端,之後就不感覺到痛。於是他們相信(辣椒素)一定程度地緩解胃痛。”
“只是一旦停止攝入辣椒素,2至3日後(消化不良的問題)再次復發。”
雖然適量食辣有益健康,但由於辛辣與油炸一般如影相隨,因此他建議民眾要注意避免油炸物。
“每個人的身體對辣的耐受度不同,有者甚至會出現過敏現象,那就要減少辣食的攝入。”
另外,添加了大量添加物的辣椒醬,亦應該儘量避免入口。
“你買的辣椒醬甜度可能比辣度更高。這種辣椒醬高鹽高糖高油脂,吃入體內對身體造成更多負擔,讓你往三高之路直奔而去。”
他說,“辣”可以吃,但需搭配營養均衡的食物一起食用。
蘇薇敏建議在家自制辣椒醬,可以自己控制鹽、糖和油的用量,減少防腐劑、增鮮劑、高鈉及太油膩的顧慮。
她指出,由於在馬來西亞可見到不同種類的辣椒及不同類型的製劑,營養價值及辣椒素成分也不同,所以無法斷定吃多少有好處,或者吃了多少會出現不良反應。
但以下幾種類型的群體,對“吃辣椒”的習慣就要小心謹慎了。
食療建議:健脾祛溼淮山粥
食材:佛手10g、白扁豆30g、鮮淮山30g、白米50g、食用水1公升
(一)將所有材料用食用水簡單清洗一遍。
(二)將佛手放入800ml食用水,大火煮至沸騰,轉成小火繼續煮10分鐘。
(三)將佛手取出,去渣,將白扁豆、鮮淮山、白米放入佛手汁裡熬成稀粥。
*可以配上蔬菜、魚、雞蛋等。
*佛手具有疏肝理氣、和胃止痛
*白扁豆健脾祛溼,和中消暑
*鮮淮山健脾、補肺、益腎
*白米補中益氣
健脾祛溼淮山粥有健脾祛溼、消脹和胃的效果。適用於胃脘灼熱疼痛、口乾口苦、胃口不佳、胃脹不舒服的一群。
食療僅供參考,若持續不適需要及早就醫。
相關報道: 【吃香喝辣/01】辣椒──大馬人餐桌上的王牌CP 【吃香喝辣/02】蒜頭辣椒醬──點心的靈魂伴侶 延伸閱讀: 【食談火鍋/01】火鍋‧味旅:炊器演變──看火鍋文化的千年流傳 【食談火鍋/02】一鍋熱湯,沸騰怎樣的大千世界? 【食談火鍋/03】麻辣火鍋──吃的豈止是麻與辣,而是食材的真味!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