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有行動力的部長與各階層的公務員集體改善,否則內閣改不改組、換不換政府,其實沒差。
ADVERTISEMENT
雖然首相安華不置可否,但內閣重組的傳聞依舊甚囂塵上。週日,副首相阿末扎希與巫統布城區部領導層見面後受詢問時暗示,首相可能會在近期內重組內閣,原因之一是沙拉胡丁逝世後而懸空的國內貿易及生活費部長一職必須遞補。
不過,首相最近在各個場合中的談話內容著重於明年的財政預算案,所以一般推測,內閣會在10月13日財政預算案公佈後重組。
團結政府從去年12月組成內閣至今已經10個月,經過這段時間的“試用期”,眾閣員及各部門的表現,很多是“說多於做”,百姓不會完全認同和買單。至於首相對閣員的表現?他心中自有一把衡量績效指標的尺(KPI),待內閣改組後就能見分曉。
在慕尤丁執政時期,內閣多達27個部門,共有70名正副部長(包括31位部長,以及39名副部長),臃腫的內閣形同“政治酬庸”為國人所詬病。安華去年組閣前曾多次表態將縮減內閣規模,但公佈閣員名單時,人數雖從67人(依斯邁沙比利任相期間)減至55人,但卻未減少部門,也引起社會熱議。
內閣職位的分配是安華籌組團結政府的籌碼,所以我們很難對內閣改組賦予很高的期望,因為除了安華本身主導的公正黨外,他無法去碰觸已經分配給各政黨的“乳酪”,比方說巫統11名及砂盟土保黨7名的正副部長職。再怎麼分配,也只能在各黨原有的配額(固打製)上打轉。
知人善任,用人唯才;這個道理人人都懂,但前提是識人要廣且兵多將廣,可惜施行內閣制(閣員從議員中產生)的大馬不具備這一條件。況且政黨領袖的既定利益凌駕於治國之上,所以內閣再怎麼重組也不容易湊成堅實、具專業素養的團隊。但安華已經執政近一年,無論如何也要在自己的“人才庫”中選賢與能,即使勉強,也應該為百姓打造一個清廉有效率的團隊,這是首相的重責大任,無從推託。
老子《道德經》有云:“治大國若烹小鮮”,這不表示治國如烹小鮮一般容易,但要求五味調和(各部門必須整合)的道理一樣。思慮從大方向出發,實行時自小地方做起,亦即各部門做事應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才能既有遠見,又能做得踏實。否則坐而論道,卻不知起而行,這樣就成了百姓眼中“畫大餅”的部長,只會許一些不實際、難以執行的承諾。
安華上個月去一趟美國會晤了多家跨國企業的高管,得到“申請投資大馬,繁文縟節與低效率,最為外資困擾”的結論。試想,當安華努力招商,外資提著大筆資金卻在申請櫃檯前遭到“小官員”刁難?難怪首相失望又氣餒。這到底是哪一個部門掌管的事務?
旅遊、藝術及文化部長張慶信也對旅遊局部分公務員的低效率十分不滿,顯然,有時不是部門首長不行,而是基層缺乏效率!
在臺灣,部門間會設“馬上辦中心”,提供一條龍服務,不讓跨部門之間有機會互踢皮球。我們有170萬名公務員,但工作效率跟不上需求,如果不適時改善,國家奢談進步。
所以內閣重組?也請從中基層公務員的效率改革做起,部長們應該多花一點時間去基層走走,替中基層公務員診斷把脈,必要時對尸位素餐者開鍘。我們需要有行動力的部長與各階層的公務員集體改善,否則內閣改不改組、換不換政府,其實沒差。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