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董桥的书迷都知道,过去香港牛津时期出版的董公著作,书后的作家著作清单上必然会注明:计划中“牛记”即将付梓出版一册书名为《清香似旧时》的线装书册。可惜不知缘于何由,这一册让一众董迷引颈长盼了许多年的线装书,却一直迟迟无法付诸于行,导致芸芸董迷,心中留下一个遗憾。
依稀记得,2019年董公莅马接领“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时,伪光头曾在好友罗夫的安排下,与天葆兄联袂陪同董公伉俪在龙坡一带吃喝玩乐两天半光景。记忆中,伪光头曾经问过董公为何《清香似旧时》一直没有成书。当时,董公覆曰:是简体中文字的问题造成的困扰,促使这个出版计划一直悬而未决。
这一件事啊,直到“玉谿山馆”这一部制作精致、考究的手工雕版印制的《访书小录》面世后,方才弥补了一票董迷心中的小遗憾。
毫无疑问的,此举真是一桩无量的功德啊!
〈访书小录〉一文,最初刊登于第133期的《明报月刊》,时维1977年1月,正值董先生旅居英伦游学的年代。当时,明报月刊的总编辑为胡菊人先生。尔后,这篇含金量颇高的书话文章也曾收录于台北远景出版的《另外一种心情》。这是董公在台湾出版的第一本书。
顺道一提,原来素常喜爱胡乱买书的伪光头佬,书斋里正巧藏有绝版多时,可是一书难求的《另外一种心情》,以及旧时“明月”第133期,可谓齐齐整整,自成一个完整的系列。
依古人刻版印书传统工序完成
那些年,客居伦敦的董公,在〈访书小录〉文章里引述了清初诗人金埴诗句喟叹:“即寻常书卷,无从假视,旅况之恶可知”。
“住在伦敦,更谈不到买什么好中文书,闲中只好逛洋书旧书市,聊以解闷。”
“世事原是不容过于苛求。做人做事,看上去干干净净也就算了。搜访旧书也是如此。
“伦敦旧书市固然不乏善本书初版书,还有不少作者题款,名家品题的书,也有很多皮面手裱的百年古籍;这些东西,偶然过一过目,就是有缘,应该满意。能够像缪荃孙那样‘博见异书,勤于纂辑’的人,毕竟不多。我搜访旧书,完全没有系统,也没有计划,说穿了是一股傻劲而已。”
董公这一册珍贵的《访书小录》线装书是由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的彭磊先生手工镌版,并且由广陵祥顺坊装订成册,一函一册,制作十分严谨,用纸极之讲究,不啻为现代之善本也。
据了解,《访书小录》的刷版印制过程,依照古人刻版印书的传统工序,最初先印有红印本,次之则为蓝印本,最后才印制(黑色的)墨印本。其中是以红印本最为稀少,也最为珍贵。
红印本看来绚烂而秀丽,蓝印本则是典雅而朴拙,墨印本淳和而古朴,直教爱书人,尤其是喜爱董书的老书虫,如伪光头佬者,心里七上八下的,不知要如何选择,到底要买哪一本才好?
囿于子弹有限,向来不太爱作选择题的伪光头,勉为其难,也只能买得起一个款式(版本)而已;故再三思量,最后,咬紧牙关忍痛掏腰包入手一册红印本,聊以自我安慰罢了。
尝见董公为吾友珍藏的《访书小录》题签:“搜访旧书,全靠机缘。”信哉斯言!信是书缘。伪光头对此深信不疑。
相关文章: 光頭佬/生涯一蠹魚! 光頭佬/我不是在書店,便是在前往書店的路上…… 光頭佬/淺嘗最美! 光頭佬/燒菜寫字是日常 光頭佬/緣分如是奇妙! 李系德/圓球形揸雪 塑膠袋裝冰棒 May子/吹水佛偈(下) 彭健偉/不合腳的鞋 林家豪/中秋話“朥” 葉蕙/你,聽見了嗎? 夏靖柔/初入職場第一件要學會的事…… 阿薊/kulfi,印度冰糕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