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煲、藥煲對很多人來說,已經是上半個世紀的事,現在即使看中醫吃的也是科學中藥,而瓦煲普遍上已經在尋常家的廚房絕跡,通常只會在外食時看到。
這兩種陶瓷,是祖輩的智慧傳承。工藝學問,利用泥土就可以燒製出沿用了幾千年的器皿,儘管它們現在已經日漸式微。
ADVERTISEMENT
從中國傳來馬來西亞的瓷器燒製,傳統都是以柴燒為主,各州都有大大小小的窯,除了燒製瓦煲與藥煲,還有其他常用瓷器,如割膠用以收集膠汁的膠杯、碗碟杯皿等等,“火氣”很盛。
然而星移物換,大馬現在碩果僅存的柴窯,專門燒製瓦煲與藥煲,那就是位於雪蘭莪依約的黃氏兄弟企業,已經歷經三代人的柴窯。
更難得的是,還有機會見識到傳統的“龍窯”,是中國傳統的窯爐構造,外形跟華人傳說的中的龍非常相似,而做這條“龍”的師傅如今也已經不在了,“造龍”手藝也隨之失傳。
碩果僅存的柴窯世家
目前,這個窯由第三代人黃利光與黃亞明兄弟共同經營。他們家族從事燒窯工業已經70年,曾經搬了4次,最後才落腳在現址。
瓦煲與藥煲都是用柴窯燒製,出窯成功率有多高,就要看火光“吃飯”,柴火的火候會直接影響成品,若再加上天氣不好,經常下雨,就需要更長的時間來燒製。
他們的柴窯,只是燒製瓦煲和藥煲兩種產品,主要是內銷。
談到他們的龍窯,黃亞明表示,龍窯的造型如龍,是柴窯的一種傳統工藝。如今所沿用的這個龍窯,是父親所建造,已經有三四十年。
黃家的柴窯是四遷之後才落腳在現址(雪州依約),每搬一次就要重造一個龍窯,如今這個恐怕是最後一個了。
黃亞明感嘆,龍窯是老師傅打造的,現在懂得做龍窯的老師傅已經不復在,所以現在窯有損壞,都是自行修補,每次開窯後就要觀察有沒有損壞或下塌,否則等到嚴重損壞時就無法補救。
“現在大部分的窯都是氣窯,我所知道的,柴窯只剩下我們而已。”
他表示,長年累月高溫燃燒,熱脹冷縮,會導致窯“走形”,但也不會影響使用,除非是坍塌,就必須修補。
柴窯的燒製屬全天然,陶瓷從原材料(泥)到燒製,沒有任何機械加工,所以用柴窯燒出來的成品色澤上會有不同,有的比較紅,有的比較白,相對的氣窯燒出來的成品色澤較一致。
每次開窯,就要燒一週,需要8噸的木柴,期間不能停火,所以掌火很重要,那7天時間都要看火、添柴,確保柴火不斷。
他表示,一週是“順產”的時間,如果有其他狀況,就要延長至兩週,包括燒製的東西數量,柴火的溫度與木柴的乾燥度等等。
藥煲意想不到的用途
回到他們家生產的瓦煲與藥煲,他表示,瓦煲和藥煲是用一種叫做高嶺土的泥製成,從地底挖掘出來,如今已經買少見少。這種泥質黏性高,通常在礦湖或地底下可以找到。
他接著隨手一指工廠外面一座長滿野草的小山說:“那些就是高嶺土,是我爸爸以前買下的,一直用到現在!”
除了泥土,木柴也變得非常矜貴,要從怡保或彭亨州找柴,而且價格也越來越貴,一噸木柴就要幾百令吉。
黃家的窯一週可以生產逾千個煲,平均每個月會開三灶。兩兄弟從和泥,灌模、脫模、燒製到後續打滑等工序都親力親為,每天泡在泥巴中。
不說你可能不知道,原來藥煲不只是煲藥單一用途,它還有一個非常特別的用途,那就是熔金。
黃亞明透露,熔金或者煮金,就是把黃金煮熔,以打製成各種飾品。而煮金的溫度很高,需要耐熱度很高的容器,只有瓦煲可以承受得住煮金的高溫,所以打金廠都會定期跟他們訂貨。
“每一煲只能用一次,煮過之後就要換新的一個,所以需求量很大。而藥煲因為有一個把手,方便把金漿倒出來,所以金廠都是用藥煲來煮金,否則單單煮藥的話,哪來這麼大的需求量。”
從小就跟著父親做瓦煲的他表示,瓦煲是三大民族都使用的容器,除了華人做菜用的瓦煲與煲藥的藥煲,印度人傳統的咖哩煲也是用瓦煲,馬來人也有用瓦煲來做菜。
成品若有瑕疵,絕不手軟“掟煲”銷燬
雖然做了幾十年,但也有老貓燒須的時候,並非每一灶都“紅紅火火”,大唱豐收。他說,有的時候燒出來的成品色澤欠佳,有的時候瓦煲會自動爆裂,所以每次開灶都可能有驚喜或驚嚇。
“有的時候在燒製時就看到很多煲裂開了,但是已經堆放的柴就由得它繼續燒完,只是不再加柴,燒完之後無論熟不熟都要出爐,好的就保留,不好的都要拿去‘掟煲’(摔破)!”
他表示,有些煲雖然表面看起來沒有問題,但只要敲一敲,發出的聲音是低沉而非響亮,就知道這個煲是瑕疵品,必須丟掉,免得買到的人在烹煮過程中“爆煲”,後果不堪設想,這也是他們的商業道德。
他表示,運氣好的話,一灶的成功率是80至90%,他試過運氣最背的一次,成功率只有50%,排在上面的煲疊不好倒下來,下面的被壓爛或裂開,那次真是欲哭無淚。
黃家老大黃利光,也是第三代傳人。每天開工的第一件事就是“玩泥土”,把高嶺土調配成泥團,以做成瓦煲的雛形。
他表示,由於泥土有很多雜質,第一步就要用泥粉機過濾,把雜質都篩出來,再加入水調和,變成泥油,再用幼網過濾一次,變成純泥。
“這個階段還是水泥離合,所以要用攪拌機讓泥質與水均勻融合,變成白泥,就可以開始做煲!”
做瓦煲的工序是先做出煲的雛形,然後放在陽光下暴曬,讓它乾透,然後經過打滑,磨平表面凹凸不平的部位,最後才放入柴窯燒製。
黃利光表示,曬乾的過程很重要,天氣好的話,一天就可以乾透,陰天可能就需要一週,雨季時候就要放入室內焗幹。
瓦煲有分粗麵煲與幼面煲,他們做的都是粗麵煲,全馬只剩下他們一家做粗麵煲,反之幼面煲則還有幾家。
點擊鏈接觀賞視頻:
相關文章: 超逼真微縮場景 真實煙火氣是關鍵 讓人一眼就淪陷的中式婚服 萬山桌遊 讓玩家沉浸式體驗市場攤販的日常 纏花,集剪紙、編織與刺繡於一體的民間工藝 走入雨林探索香材,研製出純粹好香 就連成人也抵擋不了其魅力的BFMC Silkstone芭比 共赴一場榴槤Omakase 純手工刺繡串珠而成的娘惹珠子鞋 一雙人,一臺老貨車趴趴走制皮革做木雕…… 改裝迷你模型車輪圈,沒問題! 大部分馬來西亞人都不知道的各州代表Wau 可以站著、躺著、跪著玩的立槳運動(SUP,Stand Up Paddle)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