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5日讯)北京一名33岁男子自称因长期挖鼻子且便秘,就诊查出感染丹毒(erysipelas)的影片引热议;受访医生表示,丹毒是皮肤科的常见病,面部的丹毒往往跟抠鼻子、抠耳朵有关系。
影片显示,原本样貌斯文的他,没想到感染后脸部肿胀成“猪头”模样。据《中国网》引述当事人郑姓男子说,刚开始只是鼻子肿胀,摸到淋巴结也肿大,之后去社区医院检查被误诊为扁桃体发炎。
ADVERTISEMENT
次日整个面部肿胀到眼睛睁不开,疼痛感明显,便赶紧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丹毒感染,告知可能是因长期抠鼻子致黏膜受损、经常便秘加上压力过大毒素排不出去导致感染。
他之后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并谨遵医嘱,7天后消肿,目前已基本康复,面部还有些红印,仍在做光疗。
另外,《人民日报》引述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张学军,丹毒是皮肤科的常见病,面部的丹毒往往跟抠鼻子、抠耳朵有关系。
此外,小腿也是丹毒的常见发生部位,以抠脚趾缝为最常见诱因,全身疾病包括糖尿病等也是丹毒的诱发因素。
“丹毒,中医称之为流火,是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皮肤感染,常由于微小的创口未受重视,导致细菌侵袭而发生丹毒。
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姜楠表示,挖鼻孔容易导致鼻黏膜破损,细菌趁机进入,就造成了丹毒感染,“丹毒一般常见于春、秋两季,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常见于小腿、面部、头皮等处。”
姜楠表示,一般数日后,皮疹不再扩展而开始消褪,但有些严重的由于细菌扩散及毒素的作用,可发生肾炎、心肌炎等。
“西医治疗丹毒,主要是抗生素治疗,至少两周。而且丹毒一定要治疗彻底,不然容易复发。”
张学军提醒,避免和纠正挖鼻的习惯,可预防面部丹毒;积极预防和治疗足癣,可有效预防小腿丹毒。
据公开资料显示,丹毒是一种涉及真皮浅层淋巴管的感染,主要致病菌为A群β溶血性链球菌。诱发因素为手术伤口或鼻孔、外耳道、耳垂下方、肛门、阴茎和趾间的裂隙。皮肤的任何炎症,尤其是有皲裂或溃疡的炎症为致病菌提供了侵入的途径。
病人的典型症状包括高烧、颤抖、寒颤、疲倦、头痛、呕吐以及初期感染48小时内的一般病症。皮肤的红斑病变迅速地增大,红斑的边缘界限明显且凸起。红疹肿大、灼热、较硬,有疼痛感,外观类似橘皮。更严重的感染会导致囊疱、水泡以及瘀点,也可能有皮肤坏死。淋巴结可能会肿大,可能会造成淋巴水肿。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