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團隊特別推薦獎得主──馬六甲育英華小
2023年沈慕羽教師獎首次特設教育團隊特別推薦獎,國內第一所開設特殊兒童班,在過去30年來一直默默耕耘教導特殊學生的馬六甲育英華小,獲得了此殊榮。
30年了,育英華小啟智班師長付出了無比的愛心與耐心,長期為啟智班施肥澆水,從當初的無到現在的有,這過程付出的心血無法丈量,然而每一滴辛勤流下的汗水終究匯成了養份肥沃了田地,30年來一批又一批極需特別照顧的幼苗,在師長們的春風化雨下安然成長,教師的愛,也安撫了多少迷茫的父母,更開啟了社會對啟智班的認知。
90年代初,社會上沒有多少人瞭解啟智班,對特殊教育沒有概念,家有特殊兒的父母,可能如常將7歲學齡的孩子送入華小普通班就讀,或者讓特殊孩兒到更早發展特殊教育的國小學習,又或者,把這些孩子留在家中。
“90年代我國經濟騰飛,知識水平提高,社會上普遍非常重視考試,當教育部推出在學校附設特殊教育班計劃時,不少學校甚至擔心這會對學校形象和整體成績表現帶來影響,而且也顧慮到此舉加劇教職員工作負擔的可能性,因此不願意接受當局提出開辦特殊教育班的獻議。”
吳採鳳:接受教局獻議開辦
育英小學現任校長吳採鳳說,馬六甲育英華小當年接到教育局獻議開辦特殊教育班,於是首開先河,在1993年開辦啟智班(當時被稱為智障班),成為馬六甲乃至全國第一所設立特殊教育班的華小,此創舉也帶領了學校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里程碑。
2002年,時任校長楊金水把育英華小的“智障班”正名為“啟智班”,帶領大家以正面的態度來看待特殊教育。之後,其他華小皆以“啟智班”來為學校的特殊教育班命名。
初期學生過多課室不足
吳採鳳說,當時,馬六甲65所華小當中,只有育英小學設有啟智班,住得較遠的家長,都把孩子送過來。該校身負重任,接住了家長與孩子的需要,這也使啟智班人數一度暴增至40人,以致課室嚴重不足及出現擁擠的情況。
她表示,後來州內數華小陸續開辦啟智班,該校啟智班的擁擠情況才獲得紓解。
儘管如此,現在仍有鄰縣的家長,把孩子送到該校學習。
此外,由於育英是全國第一所開辦啟智班的華小,吳採鳳說,其他州的華小都到這裡來觀察取經。
自立更生解決軟硬體問題
育英華小雖接受教育局的獻議開辦啟智班,但更多時候需靠自己自立更生,解決軟硬體設備不足的問題。
在開辦第一年,有6名學生就讀及兩名負責教師,由於育英華小智障班的課室還未建好,校方只能借用普通班課室教學。
直到1995年3月,教育局在校內興建了特殊教育課室,教師才帶著特殊學生們轉移到專屬課室,新的地點可容納更多的學生。
在2008年,啟智班在董家協及各界人士的協助下獲得擴建,同時也增添了教材和設備,讓學生們有更好的學習環境。
帶動州內華小開辦特教班
吳採鳳說,育英華小啟智班成功啟發了社會對特殊教育的瞭解,也帶動了州內數所華小陸續開辦特殊教育班。2008年,培三小學成為甲州第二所開辦特殊教育班的華小,而隨著家長對特殊教育需求的日益增加,馬六甲目前共有10所華小設有特殊教育班,這也大大紓緩了育英華小特殊教育班在過去面對學生人數爆滿的壓力。
她指出,目前,該校的特殊教育班學生共有23人,當中包括了自閉症、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和學習障礙等的學生。
黃佩珊:須付出時間耐心教導
育英小學副校長黃佩珊說,啟智班有6名教師,除了她本身,另5人是殷宛釵、黃禮穎、出德成、羅惠佳、及印裔教師賴華麗。
她表示,教師們不只非常關注學生的學習,要是哪名學生缺席沒有到校,都會向家長追蹤,瞭解學生的問題。
她指出,有些學生被送到啟智班時,還是穿著尿片,不懂得上廁所,不會自理。
“他們有的連飯都不會自己吃,襪子不會自己穿,鞋子左右不會分,這些對一般人來說是最簡單的事,但對他們而言,是不容易的。教師要花很長的時間和耐心,不斷地教導,不斷地重複,哪怕他們只是跨進一小步,都是很大的進步。”
家長配合非常關鍵
黃佩珊說,在這方面,家長的配合對教師們非常關鍵,在無法獲得家長的配合下,學生的進度更慢,教師也需加倍吃力去引導。
“有些家長沒有督促孩子做功課,帶回家的作業最後是空著帶回學校,教師只能在校教導,而有的家長,卻是會幫孩子做完功課。”
她表示,一至三年級孩子的學習課程,包括國文、英文、數學、生活管理(生活管理又分2科,即自理及操縱技能)、道德或宗教科、體育、 創意藝術(音樂及美術)。
“四至六年級學生的課程包括國文、英文、數學、生活管理、道德或宗教科、體育及健康教育、創意藝術(音樂及美術)、社會科學與環境、科技資訊、生活技能。”
她說,啟智班的學生沒有考試,但教師會給他們評估。
學生評估達標可轉普通班
啟智班是開啟學生學習的一道門,在普通班的學生若被鑑定為特殊孩子,可轉到啟智班學習;而在啟智班的學生,若達致一定的表現,也可以回到普通班上課。
黃佩珊舉例,曾有一名從其他校轉來的普通班學生因有情緒管理障礙,遇到不如意的事,會在班上大發脾氣,甚至翻桌子,影響其他學生的學習。
“這名學生後來在家長的配合下轉到啟智班,經過一段時間的指導,教師評估對方能管理情緒後,讓他重新回到普通班。”
她表示,啟智班的孩子到了14歲,就必需升上中學。
融合教育讓學生接納特殊生
黃佩珊說,校方也通過融合教育,例如在體育課時,讓啟智班的學生與普通班的學生一起玩耍。
“校方在每一名新生進入學校時,都為他們講解,因此該校的學生對啟智班都不陌生,而且在與啟智班學生一起上體育課玩耍時,他們都非常樂意協助,若是他們不知道如何溝通,都會請教教師。”
她指出,通過融合,不只讓啟智班的學生有機會接觸其他小朋友,為他們融入社會做準備,也讓普通班的孩子認識啟智班,進而不排斥,接納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