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星云

|
发布: 7:00pm 06/10/2023

槟城

历史

雕像

莱特

导览

炒粿条

墓园

老招牌

王婷婷

岛城

一周拾谈

康华丽城堡

我城/王婷婷(檳城)

作者:王婷婷(槟城)

“你讀書的時候也喜歡地理和歷史麼。讀地理是有趣的,可以知道空間好大。讀歷史,就知道時間沒頭沒尾。那麼大的空間,那麼沒頭沒尾的時間,我卻會和你碰在一塊兒,只隔著一張桌子,你說巧不巧。”——《我城》西西

距離產生美。這句話,其實並不假。

ADVERTISEMENT

自從長期不在島城後,為了不錯過與島城有關的資訊或信息,媒體的報道、自媒體的創作,對我這個離島人而言,是下飯時的好夥伴。而就在某個傍晚,發現本地華文電視臺推出的《一週拾談》,而當中其中一個片段,便是第39期《城視報》的主題——檳城的,另一則片段則介紹了檳城的墓園。

從小每當在喬治市一帶用了晚餐,爸爸就會帶我們遊車河。穿梭在頭條路、二條路、Penang Road、牛幹冬路等,這些路名或許在我還未開始認真認字前,已在腦海中浮現又浮現,在耳邊縈繞又縈繞。檳城的老街名由杜忠全老師在其著作《老檳城路誌銘:路名的故事》已詳盡地記下。而這些不算寬闊的街道旁,矗立著一排排的戰前老屋,老屋的大門上、柱子上、二樓窗口之下所掛著的、鑲嵌著的招牌,對島城的我們來說,是那樣自然而不會多加留意的事情。

離開島城在現代化的城市居住,才發現島城的面貌如此可貴。在《一週拾談》製作團隊的拍攝下,島城那些質樸的、低調的招牌猶如守護神,默默地看守著這座迎來四面八方旅客的城市。早期的商店招牌、宗祠家廟的牌匾等除了出自名書法家如崔大地、于右任、孔翔泰之手,有者還附上馬來文名字、英文名字。據“檳城字遊導覽員”陳姝利所述,檳城老招牌的中文名多半以紅色拓印、馬來文名字以青色拓印、英文名字以藍色拓印,一排街道上的招牌大小不一,竟然是那樣井然有序。如此地靈人傑的年代……

比起如今電腦軟件所能設計整齊劃一、能加上各式圖樣的新招牌,老招牌如同這座世遺城市的好夥伴,度過一載又一載,任憑風吹雨打,任憑字跡掉落。字跡掉落後,也許是另一種缺陷美。不同字體、字形的招牌如此熟悉得令人忽視,卻也是不可忽略的。

談到“檳城”,一般而言的刻板印象便是炒粿條、淡汶餅、塞車……不過,陪著這城市見證風風雨雨、見證整座城市矗立一棟棟高樓大廈的,還有那百年墓園。當我們在康華麗城堡端詳萊特上校的,其實那不是萊特的面貌,而是他的兒子。萊特反而長眠在檳城紅毛路基督墓園,一座1787年便有英國官員埋葬於此的墓園。

根據英國檔案局資料顯示,這個墓園其實是兩千多人的長眠地,當中有英國、美國、中國、澳洲、法國、德國、愛爾蘭、蘇格蘭以及亞美尼亞人。無奈在日軍的摧毀下,目前僅找到459個墓園。雖然這座墓園極少受重視,不過墓園裡埋葬的不乏名聲響噹噹的人物。除了能在網上搜到一些資料,檳城古蹟信託會也有主辦導覽活動。若有天回到島城,我想這樣的導覽活動必會出現在to-do list內。

不會出現在教科書裡的歷史

除了基督墓園,我城還有全東南亞最古老的猶太人墓園。1835年起,便有猶太人長眠於我城。或許近200年前,他們也沒想過有一日,將離開自己漂泊不定的故鄉,永遠地埋葬在這座熱帶島嶼上,而後代也因種種因素無法留在此地。園內的尖三角、圓形、四方巨型的墓碑就這樣寂靜地堅守在這座島嶼上。拍著Jewish Cemetery的鐵門,其實可以看見光大大樓,我城的歷史發展就在這密集的空間,走過一代又一代。

無論招牌或墓園,都是檳城開埠後的歷史進展,而他們百年前的到來,與這座城市產生的火花,也曾經如此絢爛。就算有天硬生生地被抹除、或是抵抗不了歷史的橫流,卻也磨滅不了他們在這座城市所留下的印跡及足跡。我城,擁有如此豐富歷史的我城。雖說這些歷史,不會出現在教科書裡。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麼,而是你記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銘記的。”

感謝《一週拾談》團隊的用心製作!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