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帶孫看似平常,但付出卻是不可估量!
有一種幸福,叫跟著爺爺奶奶長大
ADVERTISEMENT
現代人因生活忙碌,許多傳統習俗與活動逐漸失傳,但公公婆婆可能還保有過節的觀念及習慣,像是冬至搓湯圓、端午節包粽子,祖孫一起進行這些活動,除了能夠在動手做的過程帶孩子認識傳統文化,也讓家中更有年節氛圍。
每個公公婆婆都有擅長的事物,像是裁縫、歌謠,或者與孩子分享家族故事,都是世代間生活經驗的傳承。
“和公公或婆婆合影的照片”徵集活動中,徵求的是一種情懷。
希望透過這個活動,孫兒會緬懷爺爺奶奶;兒子媳婦更會感念老人家照顧孫兒的付出。
老人幫忙帶孩子看似很平常,但他們的付出是不可估量的。如果沒有他們,父母親其中一人可能只好放棄工作,扔掉夢想,走進家庭。
星洲日報.〈老吾老〉主辦 富貴集團 贊助
婆婆帶大的孩子很幸福10份得獎作品:
01
這是我慶祝一歲生日時和婆婆的合照。
我小姑跟我說過,婆婆時常稱讚我,說我很“班賴”(pandai)。記得我上小學時,放學後回到家,有時還會翻開華語課本教她華語。這些和她的種種回憶,依然存在心裡最深處。
她離開我們18年了,但依然會想念她,懷念著她。
◎參賽者:麗芸(34歲,照片中年齡1歲,吉隆坡)
◎照片中人/婆婆:廖亞識(照片中年齡67歲)
02
小時候跟祖父祖母一起住,最興奮的是過年過節時全家出動準備糕點。
米埕是每年最耗時耗力的大工程。記得接近新年的時候,祖母就會跑去雜貨店,買回一大包的米,然後攤在大盤子裡,挑出雜物,我就在一旁邊挑邊偷吃。
選一天好日子(我也預先被告知不能亂說話),祖父倒糖進一個大鍋,一直翻炒至溶解粘稠,然後倒入米粒進去翻炒,接著迅速倒入一個很大的長形盤子,用一個扁平的木(祖父自制)快速攤平。祖母則負責拿一個圓木來回滾動著,我當然是在一旁湊熱鬧,動手是萬萬不可的,肯定會捱罵。
稍微等待一會,祖父就會拿刀切成一小塊,涼了就放進幾個大餅乾鐵桶裡,可以吃好久。
◎參賽者:李玉蘭(48歲,古來)
◎照片中人/婆婆:吳桂梅
03
阿嫲是位賢惠樸素的福建永春傳統婦女,剛滿6歲便嫁給阿公當童養媳,生活清苦。
上大學時,我和阿嫲一起生活,掌握了福建方言,濃厚的祖孫情感由此而建立起來。阿嫲對拜神祭祖非常恭敬,四大天王——海參燜豬蹄,四色魚鰾,炸肉丸子和豬肚雞湯是不可或缺的供品。每逢佳節祭祖,祖孫倆摸黑起床,忙碌準備供品,能夠和阿嫲一起幹活感覺無限美好。阿嫲雖已往生15年,四大天王還是祭祖的鎮山之寶,延續阿嫲的味道,代代傳承。
目不識丁的阿嫲說以善待人,助人為樂是她活著的意義。那日阿嫲離開時,很安詳,我雖不捨但感恩,一直守在床邊為她助念至入殮師的到來。阿嫲的音容笑貌永遠刻在我腦海裡。
◎參賽者:李素嫻(照片中年齡26歲,史裡肯邦安)
◎照片中人/婆婆:陳柳(照片中年齡78歲)
04
2020年,可謂是我最難忘的一年。瘟疫的突然來襲,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席捲了全球。而這看不清、摸不著的疫情,奪取了世界上各個角落多少人的性命。在封鎖期間,我的雙親就這樣因自身疾病而永遠地離開了我,就在這麼彷徨無助的時刻,我的外公外婆負起撫養尚念小學的我的重任。他們的愛與關懷撫慰了我的心靈,讓我能勇敢地帶著爸爸媽媽的希望為自己的未來努力耕耘。被外公外婆帶大的孩子很幸福,或許他們不擅長表達愛,但他們的每一個舉動都是愛我的最佳證明。
◎參賽者:岑愷恩(15歲,彭亨)
◎照片中人/外公:孫佑明(77歲),外婆:蔡雪梅(76歲)
05
每個人的童年都會有一個人陪伴在身邊見證他們長大。從我呱呱墜地起,婆婆就照顧我。我清楚地記得每當我心情低落時,婆婆就會煮雞酒安撫我受傷的心靈。在我吃過的雞酒裡面,最愛的還是奶奶親自煮出來的,因為它裡面強烈地突出老人對孫兒的愛。她變老,我逐漸長大,很可惜只有過年的那幾次才可以吃到雞酒,我好懷念它啊!沒有在家鄉的日子裡,希望雞酒的味道能清晰地保存在我腦海中,安撫那想念家鄉、奶奶的心靈。以前婆婆陪伴我們長大,現在讓我們陪伴她到老吧!
◎參賽者:梁珮琪(13歲,吉隆坡)
◎照片中人/婆婆:蔡歡如(86歲)
06
每逢農曆七月半,對於客家人來說,是重要的節日,也是祭祀祖先追思先人的日子。圖中為公公在中元節之前折金銀紙,孫子看到,也想學折。公公就一邊看電視,一邊和孫子一起摺紙錢。摺紙錢,不只是對先人報謝長養慈愛之恩,也可以和孫子一起共享摺紙錢的樂趣。
◎參賽者:蔡汶凌(古晉)
◎照片中人/公公:餘欣隆(71歲),孫子:餘曜安(6歲)
07
阿嫲是一位非常節儉的家庭主婦,也擅長縫製,喜歡利用廢布碎料剪載,拼湊縫製出一張供我們取暖的被單。對阿嫲來說,百家被是最有意義的物件讓我們承傳下去。百家被不但讓我們溫暖,愛還藏在被裡。雖然一針一線蠻考眼力的,但是阿嫲還是堅持每一天都用心製作,目的就是要讓每一位孫子都擁有一件阿嫲的“愛心六角形百家被”。
阿嫲,謝謝您!因為有您的照顧與陪伴,讓我充滿著能量與精神,您溫暖了我,您讓我的世界更美麗更多彩,我會把這幸福傳遞著下去的。我愛您,感恩您。
◎參賽者:陳曉雯(怡保)
◎照片中人/婆婆:陳玥珠(66歲),孫女:陳詩琪(孫女6歲),陳詩萱(孫女4歲)
08
我從小就看奶奶寫書法,就這樣耳濡目染之下,也養成了寫書法的習慣。書法是陪伴奶奶一生的興趣,也是一份精神上的寄託。她總是語重心長地對我說:“阿弟啊,練字如做人,書法練的是一種毅力,做任何事都要跟練書法一樣,要成功最重要的是堅持!懂嗎?”年幼的我似懂非懂地聽了大概。當下奶奶的眼神透著一股神奇的力量!那股力量,一直伴著我成長,在我記憶深處紮下了根。
◎參賽者:巫惟勵(13歲,照片中年齡4歲,巴生)
◎照片中人/婆婆:陳亞蘭(照片中年齡71歲)
09
婆婆和媽媽來不及見證我畢業便先後離開了人間。
大學畢業之際,我帶了爺爺、爸爸和姐姐上相館拍攝畢業照。當時,爺爺左眼角下不知何故冒出一塊黑色素沉澱。可愛的他戴上了一副藍色鏡片的眼鏡遮羞。後來攝影師以影響照片效果為由,反對爺爺戴著眼鏡入鏡,還說可以修圖淡化黑色素。這張在等候拍攝前所拍的照片比完美無瑕的畢業照有趣和真實得多了。
爺爺,雖然我不是您最出眾的孫女,但謝謝您這一路陪伴我長大直至大學畢業。
◎參賽者:楊慧子(照片中年齡24歲,史裡肯邦安)
◎照片中人/公公:楊邦擎(照片中年齡93歲)
10
前陣子看了一部潮汕電影《帶你去見我媽》。戲裡老奶奶不期然勾起了對外婆的許多記憶。老奶奶的風趣和睿智與外婆極其神似。
外婆於1938年來馬,祖籍廣西蒙山水秀村,生有四男七女,內孫外孫共37人。
外婆沒上過學卻一身十八般武藝,從閱讀、縫紉、烹飪(尤其扣肉),到治療偏方,如黃疸病、豬毛痧等,一生助人無數。
2009年農曆新年一時興起與外婆來了張合照。半年後外婆安詳地離開了我們,享年92歲。
這張最後合照之珍貴,真是無法言喻。
◎參賽者:辜頌勤(47歲,彭亨)
◎照片中人/婆婆:黎秀英(92歲)
恭喜10位獲獎者贏取現金獎RM300。工作人員將電郵聯繫,敬請留意。
相關文章: 吳若權/為自己打造安心暢快的人生下半場 如何走出喪子之痛?/將“死亡”轉化為“往生”,瞭解生命是永續經營的 佛光山寺副住持慧開法師/真正的“往生”是“活著去”的,不是“死著去”的 父母生病了,照顧者如何在生活起居上照料? 愛長在【生命留書】/閉上眼,緩緩呼吸,不驚不怖不畏 常妙法師/長照一幕,有感於心! 【愛長在】生命留書/我們的死亡跟我們的誕生,本來就是配套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