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相對自由的環境中,要解構513事件,需要的是更多更深入的研究,而非零零星星在外的吶喊。
ADVERTISEMENT
對於513事件,還真有什麼歷史空白嗎?對513事件的感觀,包括華語圈知識界的認知,也是一個需要梳理的華社與國家關係的心結。
看近年來對513事件的討論,華社似乎對它有三個認知。第一,513事件真相不明。不明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還有文件未解密,以及一些政治陰謀論的真實性無從論證或推翻。第二,513事件依然是一個政治禁忌。這敏感課題,權力機關不歡迎討論。第三,513事件作為執政集團的政治符號,一直被操控來恐嚇選民。
對於真相不明的認知,在過去多年,關於513事件的研究不是完全沒有。柯嘉遜的《513-1969年暴動之解密文件》一書,就從513暴動是一場有策劃性的政變的角度來論證。那個觀點卻也是早期研究曾經被提起過,也不算什麼新發現。至於還有什麼忽略的真相,看來只能等待所有文件的解密。
關於第二點513事件的禁忌,在國陣弱化到失去政權,而今成為配角後,政治敏感性已老早淡化。至少不像早期80和90年代般的壓抑,連討論都有所顧忌。現在公民社會不只一再提起,還可以做研究和出書,爭取墓地作為歷史記錄的紀念,辦追思和討論會。
第三點提到的政治恐嚇符號,我認為在2008年的政治海嘯開始後,在新一代的社會心理中已經不足以構成威嚇了。在淨選聯盟的幾次大型示威中,從擔憂警方的催淚彈和逮捕,到後來的勇敢地踩在馬路上,已經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公民身份蛻變。這才有後來的勇氣換政府。
當年由國陣主導的後513時代,經過多年的政治版圖變遷後,其本來的政治符號和恐嚇威力,已經不像過去那般了。尤其是在目前華人在朝的格局下,執政集團沒有必要操弄當年的手段,那不符合當今政治結構現實。
所以到底近年華社公民社會發出重新審視513事件的呼聲,背後的深層意義是什麼呢?那尋找真相的希望,看來主要是對過往被視為不公對待的安撫。那更是華社與國家需要解開的心結。雖然經過天翻地覆的政治變化後,那個受害者情意結依然深深捆綁著,埋在社會記憶之中。
傅向紅的口訴歷史記錄一書《在傷口上重生:五一三記憶與和解的倫理》,也顯示了受害者和加害者的關係是複雜的。反思513事件,這不是一個只從單一族群角度出發就可以達到和解的作用。
在如今相對自由的環境中,要解構513事件,需要的是更多更深入的研究,而非零零星星在外的吶喊。可以進行的就包括了在一般論述中出現的爭議部分,比如有更多的死者,那就得進行統計,把每一位死者的名字、死亡地點、日期、時間、原因等等列出來。這得經過嚴謹的科學研究採集方法收集。有了這樣的名單,才能真正挑戰官方論述下的196人死亡數據。
沒有人阻止研究工作,也沒有強大的政治壓力有興趣。因此,缺乏513事件的真相,真的是我們太懶惰多於其他一切原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