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有的政策框架、智囊團和農業研究機構並沒有通過新的想法,讓官僚機構中的某個人抓住這些想法,並將其轉化為大馬白米產業的改革模式。
ADVERTISEMENT
國家稻米公司(Bernas)剛剛將進口米的價格提高了逾36%,從每噸2350令吉提高到3200令吉。原因有很多,包括氣候變化、戰爭、國際供應鏈中斷、印度禁止白米出口等等。
儘管泰國今年的白米產量減少了87.1萬噸,但泰國香米的價格仍然是每噸1817.83令吉。國家稻米公司在宣佈大幅漲價之前,最好能多考慮一下大馬消費者的利益。
然而,一些長期的政策和結構性因素導致馬來西亞面臨迫在眉睫的糧食危機。
據稱,大馬生產的白米只能滿足65%國內的需求,這意味著35%需要進口。本地白米主要由全國稻米種植區的小農戶生產。然而,由於繼承法的性質,土地面積不斷縮小,許多家庭無法合作達成土地共享協議。因此,全國各地有大量閒置的稻田。
稻米種植對農民沒有吸引力。馬來西亞急於實現工業化和接受高等教育,使稻米種植變得極不吸引人。許多稻米種植區都存在勞動力短缺問題,從收割到加工和銷售都由承包商負責,而承包商往往提取大部分補貼。
稻米產量逐年下降。兩季收成的稻田每年可以獲得10至12噸的產量。如今已經降到了4至6噸,因為承包商根本不具備當農民所需的耐心和細心。農民對自己的小土地沒有太多選擇,對於承包商來說,要把收割機卸載和裝載到僅有1或2英畝的田地裡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
通過成立合作社可以進行一些改革,有效地將土地變成更大的可耕地,其中一些機械化和碾磨工作可以由合作社自行承擔。此外,農民還可以種植其他在市場上價值更高的稻米品種。然而,現行法規禁止他們這樣做。
需要對稻米種植、加工和分銷的整個過程進行徹底檢討。應允許農民或至少是農民合作社從事專業稻米品種的增值生產。這將使農民獲得遠高於每噸1825令吉的標準收入。
價格管制體系對市場造成了嚴重破壞。每公斤2令吉80仙的價格管制擠壓了分銷鏈的利潤。這就是為什麼一些本地生產的白米被重新貼上進口米的標籤,以每公斤3令吉80仙的溢價出售,從而獲得更大的利潤。這就造成了本地白米的短缺,由於利潤低,這不會向農民發出增加生產的信號。由於針對包裝的執法不力,加工商和批發商可能會給白米貼上假標籤。
白米業內的企業想方設法繞過價格管制,這導致了白米短缺。這與過去幾年家禽和雞蛋市場的情況如出一轍。企業希望最大限度地提高價格,以增加利潤。
在條件不穩定的情況下,價格管制是行不通的。價格管制只會帶來短缺和囤積。人們最終不得不以更高的價格購買“進口米”。
此外,還有國家稻米公司壟斷白米進口的問題。開放的市場將帶來更有競爭力的定價,價格往往會下降到本地白米的價格水平。消費者將獲利,小企業也將在進口白米市場的競爭中受益。沒有任何市場原因表明白米不應該成為自由交易的商品。
最大的問題是官員的無能。自2007年至2008年出現糧食問題以來,農業部、第10、11和12大馬計劃都沒有提供任何解決問題的辦法。他們說了很多,測試大規模智能稻田計劃(SBB Smart),但沒有找到真正的解決方案。政府只是找出問題並繼續採用現有的政策框架和法規。
這才是真正需要創新的地方。新思路。然而,現有的政策框架、智囊團和農業研究機構並沒有通過新的想法,讓官僚機構中的某個人抓住這些想法,並將其轉化為大馬白米產業的改革模式。
那些嬰兒潮時期的公務員和研究人員現已退休,留給下一代的是沒有正確的方向。現在是時候檢視東盟其他國家的稻米種植,並將最好的想法帶回國內。
Murray Hunter: Government policies partly to blame for Malaysia’s looming rice crisis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