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間,女兒安排一趟到印尼峇釐島的家庭自在遊,參訪地點以印度教寺廟、博物館和社區為主,行程中感受在地觀察和體驗的充實感,捕捉到一些浮光掠影。
幾天的行程發現處處寺廟,幾乎家家門口設置神龕、神臺,沒有安置神像,早晚獻花,有的還插香。花朵或花瓣及其他小樣供品裝在椰葉或香蕉葉編制的小盒子;有的是多日來一個一個疊上去。
ADVERTISEMENT
峇釐島是“眾神的國度”、“千廟之島”,代表13至14世紀爪哇滿者伯夷Javanese Majapahit印度教與佛教王朝時代的文化傳統;建築風格展現其獨特性,木雕和石雕普遍,雕塑的人物、神祇或妖魔,造型多樣化;繪畫、音樂、舞蹈獨樹一幟。具代表的“善惡之門”(Candi Bentar),如同切開三角形結構分佈兩邊,造型特別,蘊含宗教哲理。善惡之門處處可見,基本上就是寺廟、宮殿、庭園等的入口處。
宗教儀式分5大類
根據Made Wijaya在其著作《Architecture of Bali: A source book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forms》一書中指出,峇釐島有超過6萬座寺廟、50萬座神龕及其他祭祀建築。
初步觀察,峇釐島的印度教(Agama Hindu Dharma)在傳承過程中逐漸本土化,不論是供奉的神祇、寺廟建築風格、宗教儀式、參與宗教儀式者的服飾,跟馬來西亞的南印度傳統有明顯差異。峇釐島的印度教,除了根源於印度的信仰,也融合了祖先崇拜、泛靈信仰以及佛教元素;宗教與生活關係緊密。
峇釐島的宗教儀式主要分成5大類,即:
(1)祭神Dewa yadyah:祭拜大神或其化身,通常持續多天。
(2)祭拜宗教師Rsi yadyah;在峇釐島,宗教師的地位很高,被認定是人與神的溝通者;
(3)祭拜祖先Pitra yadyah;
(4)祭拜往生者Manusa yadyah,葬禮;
(5)祭拜幽靈或妖魔Buta yadyah,並非毀滅他們,而是安撫。
大型的祭祀儀式通常結合幾個重要元素,包括供奉祭品、唱歌、誦經、奏樂(通常是以gamelan樂器為主)以及呈獻舞蹈,儀式內容豐富,鬧哄哄。
宗教和旅遊相結合
在峇釐島期間,遇上印尼慶祝獨立78週年(1945-2023,國慶日是在8月17日),紅白國旗處處飄揚,讓街道鮮活起來。伴隨國旗的還有一個特別裝置,就是Penjor,長長的竹竿吊著花籃,竹竿的中間部分以椰葉裝飾,並掛著椰子;竹竿的下半段則是竹枝製成的神龕,沒有設置神像。Penjor的樣式相當多;竹竿、花籃、椰葉等相關材料可以在神料店買到。
峇釐島人口大約400萬,大約86%居民是印度教徒,也是印尼唯一印度教徒佔多數的地區。Penjor是印度教的一種節慶裝飾,配合Hari Raya Galungan & Kuningan,這是祈福與感恩的節日,一年兩次,每次為期10天。以Hari Raya Galungan開始(落在星期三),以Hari Raya Kuningan結束(落在星期六)。今年的節慶是在1月4日(Hari Raya Galungan)至1月14日(Hari Raya Kuningan),以及8月2日(Galungan)至8月12日(Kuningan)。Penjor通常張掛一個月。
隨著峇釐島旅遊業的發展,一些原本屬於宗教儀式的音樂與舞蹈,已經成為吸引旅客的演出,讓宗教和旅遊業都得益。
延伸閱讀: 陳亞才/難近母與九夜節 陳亞才/認識印度教經典 陳亞才/印度教與聖牛 陳亞才/印度教神祇與天上人間 陳亞才/印度教的愛神與愛慾 陳亞才/印度神話與天地創造 陳亞才/印度人南來的歷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