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晉16日訊)一名已離婚的華裔母親因不滿其兒子的身分證上出現一個穆斯林名字,因此告上法庭,以尋求擁有權利決定兒子的宗教信仰及撫養方式。司法專員扎麗哈週一駁回該名母親的法律訴訟。
ADVERTISEMENT
這意味,該名母親欲將兒子的宗教信仰從伊斯蘭改為佛教的訴訟宣告失敗。
司法專員:民事庭沒權審理
司法專員表示,民事法庭沒有權限審理放棄伊斯蘭信仰的案件,因為這是伊斯蘭法庭的職責。
她說,儘管該名母親的兒子並未信仰或實踐伊斯蘭教義,也未被教育成穆斯林,但該名母親不能單方面申請改教,必須依照程序。
52歲的起訴人,將馬來西亞出生、死亡和收養(Malaysian Births,Deaths and Adoptions)總監列為第一答辯人;砂拉越地區出生和死亡登記處(The Sarawak Regional Registrar of Births and Deaths)列為第二答辯人;身分證部門(The Identity Card Division)總監列為第三答辯人;國民登記局總監列為第四答辯人;國民登記局列為第五答辯人;以及聯邦政府列為第六答辯人。
6名答辯人是由高級聯邦律政司三蘇波哈山代表。起訴人的代表律師為佐斯華巴魯及Clarice Chan。
母不滿兒身分證有穆名字
根據早前媒體報道,起訴人不滿其兒子身分證上有一個穆斯林的名字,因此告上法庭,因為其兒子出生於沙巴,現居砂拉越,而且一直信奉佛教。
起訴人稱,其兒子的穆斯林父親不反對他成為佛教徒。兒子剛在沙巴亞庇華文學校完成了學業,朋友都以他的中文名字認識他。
起訴人的兒子是於2005年10月18日出生,在求學時期沒有上過伊斯蘭宗教課程,也沒有在生活中信奉伊斯蘭,也不想被認定為穆斯林。
起訴人與前夫於1999年8月3日,根據沙巴伊斯蘭家庭法,在1992年結婚,但她繼續信仰佛教。這對夫婦於2010年1月27日離婚,起訴人被授予獨自照顧和監護他們的兒子,從出生開始,兒子就被培養成佛教徒。
她的前夫是穆斯林,已經再婚,目前有自己的家庭。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她走过苦难交织的人生,承受过婚姻撕裂及抑郁症的折磨,如今,她以爱为笔,用义工的善行书写崭新而丰盛的人生。
翻开颜宥茗的人生剧本,她的前半生仿佛主演了一部黑色荒诞的灾难片,情节尽是惊涛骇浪、死里逃生,而婚姻的落幕更是将她推向深渊。然而,她没有被击倒,而是像九命猫般顽强反扑,在最黑暗的时刻抓住信仰的微光,冲破阴霾,亲手改写了故事的结局。
21岁遇车祸脑震荡
来自新山公主百万镇的教会义工颜宥茗(54岁),接受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访问时,娓娓诉说其跌宕起伏的生命故事。
她笑说:“这一路走来,糟心的事太多了,例如别人出国旅游搞团建,原本是轻松愉快的事,但我却跌断脚踝,伤势严重到必须动手术置入钢片,更有多次大难不死的经历, 包括盲肠破裂、严重肺炎、脑震荡等。”
她最恐怖的脑震荡经历发生在1992年,她21岁初到新加坡工作时。那天原本要回笨珍老家,却临时改搭巴士去新山商场购物,途中巴士撞进住家,整辆车翻覆,她被压得动弹不得,危急中有路人把她救出车外。
“当时我全身脏兮兮,手脚满是伤痕,但也没有太在意,还一个人搭德士回去宿舍,当天半夜才头晕呕吐。室友发现不对劲,立刻将我送院,后来才诊断出是脑震荡,在医院躺了一星期……”

拼事业 健康亮红灯
经历了翻车意外后,她继续回到职场打拼,之后步入婚姻,生活与事业变得更加忙碌。她以为自己终于步入稳定的轨道,却没想到,一场健康危机正悄然而至。
2014年,颜宥茗正全力经营轮胎生意,然而,颈椎病的发作让她措手不及,她开始频繁出现偏头痛和腰背痛,手部神经也因此受损,甚至连杯子都拿不稳。
“开始我以为是内分泌失调的问题,不断的吃药打针,情况都不见改善。几乎看遍医院的各种专科,最终才确诊是颈椎出了状况。她分析,这可能与长期伏案工作,以及当年车祸的后遗症有关。
起初,她尝试针灸和草药疗法,病情似乎有所缓解,但为她治疗的中医师和保健产品销售员连续去世,顿时令她感觉如遭五雷轰顶,内心充满了无助与愤怒,甚至开始怀疑老天是故意在和她开玩笑,断绝她的康复之路。
她说:“原以为找到了救星,没想到他们却相继离世,那种焦虑与沮丧,难以言喻!”
颈椎脚踝置入钢片印记
之后辗转6年与病痛抗战,直到2020年,她才鼓起勇气完成手术。“这次手术几乎是在瞒着全世界的情况下进行的,只有我的一名外甥和女儿知情。”她解释,让外甥知道是为了交代店里的事务,而女儿则因为手术需要填写“紧急情况联系人”。
由于医生告知手术可能导致瘫痪的风险,她甚至也写好了遗书。所幸4个小时的手术顺利完成,她的颈椎被置入了钢片,总算缓解了多年来折磨她的疼痛。她打趣道:“现在我的颈椎和脚踝,都有‘钢片’的印记,很特别吧?”
手术两天后,适逢因疫情全国实施行动管制令,公司业务受到冲击,生活压力接踵而至。“那段时间,我整个人陷入抑郁状态,经常得靠安眠药和镇定剂才能入睡。”
庆幸的是,在内外困局下,她逐渐意识到,调整心态、放下过往是走向新生的关键。

婚姻触礁 重新审视人际关系
2020年6月,她终于下定决心,结束25年的婚姻。她坦言,轮胎店是她与前夫的心血,两人胼手胝足,从零做起,短短几年内,事业已步入正轨。然而,这些年的辛勤付出也让她的身体状况亮起了红灯。

“为了节省费用,我几乎每天都要自己扛水桶,有时还得扛轮胎、钢圈和电池,久而久之就造成腰部劳损,但当时只是一心拼事业,完全没有意识到病痛的严重性。”
经历婚姻的触礁后,她重新审视自己与身边人的关系,尤其是与前夫的相处方式。她缓缓地说:“我不能因为婚姻问题而影响孩子和他们父亲的关系,我和他依然是生意伙伴,再见还是朋友,同时也要感谢他成就了我的独立。”
参与慈善活动 到原住民村授学
虽然至今病痛未曾远离,因为腰伤复发而必须接受物理治疗的她,却选择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义工与教育事业中。过去几年,她频繁参与慈善活动,走访偏远的原住民村庄,教授当地儿童英语和数学。


“看到孩子们因为学习而露出的笑容,我感到无比满足。”
她还积极充实自己,通过网上课程学习古筝、绘画、烘焙和写小说,为自己的生活增添色彩;另外也曾远赴爱尔兰与日本游学,边学习边体验不同文化。一路上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为了适应新的身分,她尝试各种职业,包括遗体化妆师的工作,这也让她的内心获得疗愈。

她总结道:“回望过去,那些经历过的人和事,其实都是为成就今天更好的我铺下的路。也正是这些经历,让今天的我更懂得爱自己,人生不能重来,就“做自己”,在自己能力之内做一些力所能及有意义的事,就感觉开心,不留遗憾。”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