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斷舍離已經從一度熱烈的社群風潮,慢慢沉澱成為個人生活的選擇。幾年前我也一度認為自己應當嘗試斷舍離,或者貫徹某種極簡主義,以免成為“環保的罪人”、“消費的奴隸”,又期許自己的居住環境總是齊整又不雜亂的。
畢竟,“其實你不需要那麼多東西”的口號很有道理,網絡上那些極簡主義者的家居照片那麼有吸引力,而囤積癖患者的故事總是讓人羞愧。
ADVERTISEMENT
於是,用幾次的大整理,把舊書賣掉,把舊衣捐掉,把3年都沒用到的器物轉贈他人,還丟棄了好幾次的大垃圾。我過了幾個月清清爽爽的好日子,內心還有一種隱約的驕傲。
如此過了一陣子,我突然發現自己的生活少了很多滋味。有天怎麼找也找不到的工具,幾個小時後才想起自己已經把它送給別人了——最後我再去買了一個。
是的,我確實不需要50件衣服,但在“真實需要”之外多出來的那30件衣服,可以帶來至少3個月在穿搭打扮上的快樂。二十多雙鞋,總有是日常穿著的,宴會配裙子的,雨天用的,爬山用的,旅行時大暴走用的,在雪地裡玩耍時用的。
今天我噴了柑橘調的香水出門玩耍,明天噴了茶香去看展覽,後天噴了佛手柑和雪松的香味奔赴一整天的高強度工作,心情就是。
我確實不需要那麼多鍋子和餐具,但每一種不同的鍋子適合不同的食譜,可以營造出有微妙差異的風味,而不同顏色的盤子,對應的是不同顏色的食物,這關乎能勾起你多大的食慾。
而且,我也不再大膽買書了。只要想到家裡已經歸位整齊的書架,我站在書店裡翻閱某本書,耐心苦苦忖思著:確定這會是一本你想要仔細收藏、多次重讀的書嗎?如果不是,它沒資格跟你回家噢。
物質的來去都是緣分
原來,所謂的極簡主義,就是捨棄了許多的生活內容。那些生活裡看似不重要、無意識中讓人愉快的片段,需要依靠需要之外的消費、體驗和佔有,才足以滋養和充盈一個人的心靈。
沒關係,就承認自己確實有點戀物吧。世界上有那麼多聰明人,費盡心思製造了那麼多取悅你的物件,你束手就擒,也沒什麼好丟臉的——我非常樂意還心懷感激。
追求極簡,和追求奢侈,同樣是一種執著。
我們找尋的都是對生活的掌控感,也許一種是出於慌張,而一種是出於空虛。而我們捨不得丟棄的東西,有時真的是一種風險管理。
但我也意識到,來到這個年紀,似乎不該留下太多堆積的物件,以免為家人增添往後處理的麻煩。我必須把遺物都指定好,為它們尋一個去處。
於是我開始定期整理,可丟的丟,可送人的送人,有價值的東西就保存得更完整一點。那個每次一抬眼就讓我開心的星戰千年隼模型,指定送給同是星戰迷的某個友人。幾百本藏書捐贈給母校圖書館。珠寶首飾都留給妹妹。
其餘的東西,隨意怎麼處置。
你的生活到底需要多少東西,不是依照人類平均生活方式來判定的,而是視乎你當下想要怎麼樣的生活方式,喜歡被什麼東西滋養身心靈。
如果我們一出生就算是擁有了整個世界,物質的來去都是選擇,也是緣分。那麼一想,心裡敞亮,不會再為自己擁有多少而產生心理負擔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