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提醒我們,解讀駁雜的近現代南洋歷史人物的生命逸事的竅門,須關注跨學科的知識視野。
ADVERTISEMENT
2008年,香港三聯書店出版了歷史學者梁元生的《邊緣與之間》。這是陳平原先生主編的“三聯人文書系”的其中一本著作,雖然已面世十餘年,但書中有關南洋人物與文化的議題思考至今方興未艾,值得我們細細品嚐。
《邊緣與之間》共收入11篇文章,分別以“之間”的人、“之間”的城、“之間”的文化作為三大分類。在第一部分“之間的人”,梁元生討論了兩位重要的南洋近代史人物——林文慶與陳嘉庚。這兩篇文章的亮點在於,作者如何思考林氏與陳氏處在中國、南洋與英殖民政府“之間”的文化關係。作者首先根據陳維龍回憶故事,引領讀者進入林文慶重要的“人生交際”現場,即“怡和軒俱樂部”的第三層樓以及第二層樓。此兩層樓分別屬於受英文教育的海峽華人、受中文教育或從中國南來的文人的交流聚集地。作者推測林文慶具有“文化二分性格”,生活、思想、信仰、人生觀皆遊走在中西文化“之間”,與他在“怡和軒”的“上去三樓”、“下來二樓”的社交互動不無關聯。
我們除了從本文的敘述據點“怡和軒”認識林文慶這位南洋泰斗,如何從西學、醫學、基督教的學習背景,轉向推崇儒家、迴歸國學的歷程之外,作者也聚焦討論“怡和軒俱樂部”的建立人陳嘉庚的南來生命史。陳嘉庚一生穿越中國、東南亞各地,在兩地的經濟企業、教育文化、抗戰均表現突出,具有多元身分。因此,如何能夠“完整地”探討陳嘉庚並非一件容易的事。作者建議通過“兩疊法”,即歷史學與人類學結合的兩疊進路,重新解讀陳嘉庚。作者指出“兩疊法”為:“一方面翻閱書本和資料,儘可能地作客觀和實證知性的(empirical)分析,另一方面切身處地去觀察、感受和體會,是一種經驗性的(experiential)瞭解。”
換言之,作者提醒我們,解讀駁雜的近現代南洋歷史人物的生命逸事的竅門,須關注跨學科的知識視野。而本書所展示的,就是作者本身在人文地理學、人類學與歷史學的跨學科認知的能力與實力。通過客觀的文獻分析,以及親身考察故人的生活軌跡,將有可能更貼近歷史人物,通往近代中國—英屬馬來亞相互往來的巨人生命故事。
延伸閱讀:
潘舜怡 / 尋覓碼頭上的“陌生人”
潘舜怡 / 海島上傾聽《鳥的戀情》
潘舜怡 / 故事從“壁虎”開始
潘舜怡 / 如何閱讀南洋?
潘舜怡 / 缺席/在場:文學敘事中的記憶政治
潘舜怡 / 漢詩的南方論述與抒情想像
潘舜怡/紙上影視花園 穿梭《無本》四刊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